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中小学全面推进劳动教育支持机制

  2023-06-29    3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劳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学校操作层面,出现了难以实现常态化开展、长效化实施等现实难题,如教育资源如何统筹、课程体系如何建设、师资队伍如何培养、劳动教育评价如何展开等问题。形成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机制,成为推动劳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构建管理机制、完善实施机制、强化保障机制。

  • 关键词:
  • 中小学
  • 中小学劳动教育
  • 全面推进
  • 劳动教育
  • 支持机制
  • 加入收藏

近年来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系列文件的相继出台,更加明确了劳动教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定位。不少学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推进劳动教育的开展。就当前而言,仍有部分学校在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理念守旧、推进乏力、开展随意、保障薄弱”等现象。为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提高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效果,有必要深刻认识其意义、把握其问题,据此形成助力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机制。


一、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一)劳动教育着眼于培养劳动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于社会发展越发重要,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突出。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促使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和品质,养成学生积极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基础教育中,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获得实际操作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在劳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增强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勤劳、自律、合作、创新等多方面素质,促进学生形成尊重劳动的态度,弘扬劳动精神。在劳动实践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收获,还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增强对劳动的热爱和责任感。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自然和人生,从而得以全面发展。此外,劳动教育还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可见,劳动教育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实现学生劳动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二)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综合素养,助力学生持续发展

劳动教育是以实践为核心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未来高素质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劳动教育需要学生不断探索创新,在实践中寻求更加高效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未来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了有力的基础。高素质人才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都可以通过劳动教育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劳动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使其在未来的职业中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和职业素养。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中小学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各级行政和教育科研部门对劳动教育非常重视,学校也在强化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推进,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形式,但与其他四育相比,劳动教育仍然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认识陈旧

劳动教育不受重视。在部分学校和教师中,传统的“注重知识,忽视实践”等认知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具备完整、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课程设置不合理,时间和资源不足;同时部分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劳动教育。一些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仍然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够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

(二)实践推动乏力

学校劳动教育推进乏力,主要原因有教育机制建设不完善、学校资源配置不足、教育教学方法不当、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不足等。有的学校相关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存在不足,缺乏明确的系统化推进机制,相关负责部门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劳动教育投入不够,资源匮乏,包括缺少教师和场地等,不能满足劳动教育的需求;劳动教育缺乏系统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教育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缺乏创新和趣味性;部分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这也是推进劳动教育的障碍。

(三)育人质量低效

在育人实效方面,部分学校劳动教育推进过程呈现出教育目标不清晰,在开展劳动教育时缺乏明确的劳动教育目标和任务,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内容不实用,特别是部分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一味地“展示特色”或是“凸显创新”,内容偏离实际,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学习的劳动技能与实际需求脱节,缺乏应用和转化的能力。部分学校以“完成任务”为出发点,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劳动教育失去兴趣和动力,难以体现劳动教育的实际效益。

(四)保障条件薄弱

部分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经费投入有限,导致无法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和设备,特别是很多劳动内容都有较为特殊的材料和工具、实践场地的需求,学生不能够在具备充分的条件下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师资资源不足,包括劳动教育教师和劳动教育器材管理员等,这需要学校增加教师编制,以保障劳动教育的常态开展;部分学校劳动教育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劳动教育评价和反馈方面没有明确的教师评价和反馈机制、学生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


三、中小学劳动教育机制的建设策略


(一)认识维度,突出“以人为本与整体架构”

1.聚焦以人为本,明确育人价值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劳动教育是一种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劳动活动,学生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劳动教育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自觉管理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劳动教育通常需要学生组成团队合作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和资源的有限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综上所述,“以人为本”,可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和全面发展。

2.突出实施逻辑,明晰推进思路

学校建构劳动教育机制是指制定相应的制度、规划、方案等,形成健全的整体架构组织体系。主要围绕实施、管理、保障三个维度,以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为目标,从课程层构建课程体系、教师层加强队伍建设、管理层建立健全体系、资源层提供基础支撑、社会层提供多元支持,以保障劳动教育活动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实施。

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构建以劳动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依据校情和学情制定具体课程内容,校本化落实劳动教育计划;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相关的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劳动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劳动教育教学服务;建立健全的劳动教育管理体系,完善教育评估和考核机制,建立档案管理和实践证书制度,规范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加强课程资源的集中整合和二次开发,为实施过程中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推进提供必要支撑;在社会层面,积极与家庭和社会各界合作,建立家校联动机制、行业联合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拓展学生的劳动实践机会。

(二)行动维度,凸显“协同思路与实施统筹”

从学校整体入手,采取“协同思路”,实现校内外的统筹规划和实施统筹。协同思路是指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下,各参与主体之间相互协作、互相支持、相互促进的思路。在学校劳动教育中,协同思路可以帮助学校相关部门、家庭、社会共同制定和实施劳动教育的目标、计划、内容和方法等,进而实现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目的。

1.管理层,推进“三大举措”,构建劳动教育管理机制

(1)明确牵头部门,整合部门职能职责

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是一个整体而全面的系统工作,需要整合学校不同部门、项目或团队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学校明确牵头部门,统筹实施。现阶段学校多以德育相关主要职能部门牵头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为整合学校劳动教育资源、跟进实施过程指导、维护部门联动关系三部分。具体来说,首先,牵头部门对管理项目或组织劳动教育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以确保它们能够得到充分、有效使用,如统筹课时安排、协调实践基地等。其次,牵头部门对劳动教育过程提供必要的指导,如制定方案、计划等,并确保计划与组织目标一致,协调不同部门,确保它们能够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确保劳动教育能够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结果;还需要跟踪劳动教育工作进展,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以确保它们按时按质完成。

(2)梳理分析需求,统筹整体规划布局

统筹整体规划布局是指为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达成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目的,在学校全局层面上进行劳动教育的规划和布局。首先,需要从学校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制定明确的劳动教育育人目标,明确资源需求。其次,收集劳动教育基地资源、师资资源等信息,找出问题和瓶颈,并确定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实现整体规划布局。最后,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通过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人员和资源,确保每项任务都能按计划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对任务进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总之,学校劳动教育需要在全局层面上进行规划和布局,以确保各项任务能够有序进行,并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

(3)注重实效导向,强化督导评价反馈

评价是实际效果达成的重要导向,也是促进实际效果达成的主要标准;督导是助力这一标准达成的重要环节;反馈更是实现持续改进的必要流程。完善评价督导环节,优化反馈流程,是有效促进学校劳动教育常态化和长效化开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应该制定劳动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指标和标准,如课堂标准、学生评价、教师考核等。学生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劳动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评价指标体系要与学校的劳动教育目标和任务相一致,同时要考虑评价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实施过程中,需要持续地督导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瓶颈,并进行纠正和调整,确保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正常运行,如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不清楚,可以开展专题培训、教研等,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实际效果评价上,还需加强教师绩效管理,明确绩效指标,如学生劳动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劳动成果展示情况等,及时对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以推动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的不断改进。

2.实施层,推进“三大建设”,完善劳动教育实施机制

(1)推进校本化课程建设

校本化课程建设是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重点,通过学校内部的资源整合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出符合本校学生需求和教育实际情况的校本化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首先,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现有课程体系,明确具体的劳动教育校本化课程目标。其次,需要结合学校学生的需求、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教师的专业能力等,充分考虑学校的地域特征和区域特色,对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系统的校本化建构。最后,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机制,包括校本化课程的反馈机制等,同时整合学校内部的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以支持校本化课程的实施。推进劳动教育校本化课程建设将是一个系统优化、全面完善的过程,越是符合学生需求和教育实际,越能取得更好效果。

(2)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

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通过培养、选拔和管理等,实现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建设。从教师的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战略入手,充分分析学校劳动教育教师类型、数量、素质等,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目标。其次是在教师选拔和确定培养对象过程中,根据教师意愿、学校发展需要、学科优势等,确定学校劳动教育教师的具体培训对象与培训内容,建立、充实、完善专业队伍。根据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需要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如开展课程标准培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课题研究等,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赛课、评选等活动,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管理和监督,通过规范化的培训制度和考核机制,提高组织内部的协作和协调,推动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发展。

(3)推进功能化基地建设

功能化基地建设是指为了满足劳动教育开展的实际需求和实现劳动教育实践育人的目标,对学校的场所或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过程。学校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实施的实际需要,确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类型和规模,并制定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其中就包括建设面积、功能布局、劳动文化设计等方面,以确保基地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如日常生活劳动中的烹饪与营养的实践基地,就需要根据学生人数确定基地的面积,同时根据教育教学的形式、内容等情况,进行使用功能的分区,主要分为烹煮区和手工制作区,最后通过美食图片的展示、制作过程等,营造整体的烹饪劳动氛围。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如日常管理制度、设备使用安全制度等,并明确相关责任主体,以确保基地的正常使用和日常维护。此外,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需要,综合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如与美术学科结合,建设手工制作坊,与理科学科结合,建设综合功能室等。

3.保障层,推进“三大行动”,强化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1)家校协同拓宽育人阵地

家庭是劳动教育实践的主阵地。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和协同,将育人活动拓展到家庭中,实现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衔接,是实现拓宽学校劳动教育育人阵地的重要行动。可以通过建立家校沟通平台,促进家校间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劳动情况和需求,家长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将学生的家庭劳动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给予相应的评价反馈,还可以为家长提供劳动技能、劳动知识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在实践中,学校需要考虑家庭的资源与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家校协同方案,根据不同年段特征制定相应的学段方案,进一步实现拓展育人阵地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劳动任务、劳动实践、家庭作业等,与劳动课程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引导家长与学生在家一起完成,增强家庭的育人功能;其次,还可以组织家校共育活动,如劳动教育家长进课堂、劳动教育亲子活动等,促进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和共育,提升家长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衔接。

(2)普职融通丰富育人场域

职业教育对于普通教育落实劳动教育而言,在师资、课程、基地等方面有资源优势。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多元的劳动教育资源。普职融通,可以从职业启蒙、生涯规划、职业技能、职业文化等方面开合作,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育人场域。如聘请职业院校教师,开设适合地域需求、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符合学生年段特征的职业技能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基本劳动技能;聘请职业教育生涯规划指导老师,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和职业文化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探索未来,了解职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指导和支持;定期组织学生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开展劳动实践和跟岗实践,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贴近实际的实践机会。

(3)校社联动优化育人资源

在推进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社会组织相互合作,整合现有社会劳动教育资源,主要从企业、社区、政府部门三个维度展开课程内容和实施路径的优化,达到优化育人资源的目的。如探索“校社(社区)联动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校企联动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不断优化学校课程设置;采取校企联动、校社(社区)联动和校政(政府部门)联动,共同开展育人活动,拓宽育人渠道,丰富学生劳动实践路径,联动开展职业体验、社区志愿服务、赛事活动的服务实践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支持,增强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要从劳动能力、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等方面,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科学、客观评价。各项联动的劳动教育实践,开展前还需要对安全因素和注意事项进行全面评估,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以确保劳动教育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10):7-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教材[2020]4号,2020-07-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4,11.

[4]吴柯江,喻昌学,高瑜.区域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2,(20):22-24.

[5]肖慧,刘强,昊柯江.普职联动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1,(15):70-73.


基金资助: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普融通背景下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跨界融合机制研究”(DJA210323);四川省教育科研重大课题“全面培养的城区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建设研究”(SCJG20A002);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机制的实践研究”(SCJG21A130);


文章来源:吴柯江,高瑜,马云飞.中小学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的支持机制[J].教育科学论坛,2023,(20):18-2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教育科学

期刊名称:教育科学

期刊人气:151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2-8064

国内刊号:21-1066/G4

邮发代号:8-91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