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功能康复操训练对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投硬币的方法分为观察组83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功能康复操训练,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疼痛得分、发生率、时间、部位、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PSM前后观察组术后12h(PSM前)、24h、48h、72h的非切口疼痛得分、疼痛发生率、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很满意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功能康复操训练能有效缓解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程度,降低疼痛发生率及疼痛时间,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促进了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提高了围术期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增强,值得推广。
随着外科微创手术和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已经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腹腔镜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对腹腔和盆腔的脏器干扰小、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口小且美观、住院天数短等优点。但腹腔镜用于妇产科患者术后会出现肩部酸痛和膈肌酸痛、肋间牵扯痛等非切口的疼痛,发生率在35%~80%[1-2],多持续48~72h后自行消失。当患者深呼吸、翻身、下床活动及咳嗽时疼痛程度较重,部分患者疼痛程度甚至超过术后切口引发的疼痛[3]。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把高超的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完美结合,让病人最终受益。因此,本研究选取咸宁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功能康复操训练对非切口疼痛的改善作用及影响,以期及时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妇产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的非切口疼痛,获得合适的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咸宁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83例患者。将入选患者采用投硬币的方法进行随机分组,正面为观察组83例,反面为对照组100例。对研究对象实施盲法,为避免干扰,将两组患者安排在不同病房。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均为妇科良性疾病;②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③患者能正确感知、表达疼痛,无精神疾病。排除标准:肩颈疾病、恶性肿瘤、盆腔疼痛、心肺脑血管疾病、中转开腹术等患者。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护理措施如下。①常规护理方法:术前常规健康宣教,术后常规根据医嘱吸氧8h(2L/min);全身麻醉病人在未清醒前由专人看护,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位6~8h,蛛网膜下腔麻醉者去枕平卧位12h,患者清醒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排气后可进流食等。②音乐疗法:可选C调和E调的舒缓音乐如《梁祝》《回家》《催眠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③按摩:可在术后8h进行,每天对肩部、膈肌下缘及腹部进行按摩4次(按压时避开伤口),时间为15~20min。④热敷:用炒热的食盐、米或沙子或装入布袋(或温毛巾)敷于疼痛部位,20min/次,4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功能康复操训练。①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缩唇呼气,吸呼时间比为1∶2,尽量深吸慢呼,8次/min,每次训练10min,每天4次。②双手反复握拳:指导患者卧床期间反复进行,左右各20次。③双腿屈膝交叉上抬,左右交替进行:指导患者取双腿屈膝平卧位,将左(右)腿放在右(左)脚上,抬高,坚持10s后放下,左右交替进行,动作重复10次。④踝泵运动:取平卧位,首先将下肢放松,并尽量伸直,然后运动脚尖,将其转向胸口,达到最大限度后保持10s,然后将脚尖向下运动达到最大限度后保持10s,最后彻底放松。⑤屈膝翻身,指导患者取平卧位,然后双腿屈膝,用腿部力量及重量带动身体翻身,左右交替进行。⑥腹部顺时针按摩:指导患者用手顺时针按摩腹部,避开切口,每次训练15min,每天3次。⑦肩关节内旋外展运动:术后患者能坐起后开始进行肩关节内旋外展锻炼,左右各20次。
1.3观察及判断标准
满意度采用科室患者满意度评价调查表,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很满意3个等级;疼痛评分采用面部表情结合“长海痛尺”[4]进行打分,0~10分表示疼痛程度,重度疼痛(需要麻醉止痛剂,重度影响睡眠)为7~10分,中度疼痛(需要镇痛,轻度影响睡眠)为4~6分,轻度疼痛(不需镇痛药,可以忍受,不影响睡眠)为1~3分,无痛为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先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百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及疼痛、满意度和临床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1∶1匹配,卡钳值设定为0.02[5]。
2、结 果
2.1一般资料比较
PSM前,观察组83例,对照组100例,两组在年龄、BMI、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疾病所在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两组在年龄、BMI、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疾病所在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PSM匹配前后基线均衡性比较
2.2疼痛得分情况比较
通过功能康复操训练干预后,PSM前,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48、72h的非切口疼痛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疼痛得分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得分的时间效应(F=179.000)、组间效应(F=21.055)和交互效应(F=179.00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观察组术后12、24、48、72h的非切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两组术后12h疼痛得分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48、72h的疼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疼痛得分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得分的时间效应(F=98.000)、组间效应(F=15.005)和交互效应(F=98.00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PSM匹配前后疼痛得分情况比较[M(P25,P75),分]
2.3疼痛发生率、疼痛持续时间及所在部位比较
PSM前后观察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部位在PSM前后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两组PSM前后疼痛持续时间及部位比较[n(%)]
2.4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排气时间比较
在PSM前后,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PSM匹配前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比较
2.5术后满意度比较
PSM前后观察组不满意及基本满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很满意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PSM匹配前后满意度比较[n(%)]
3、讨 论
腹腔镜手术麻醉失效后患者会出现肩部、肋间、膈肌疼痛等非切口疼痛,这种疼痛主要与二氧化碳气腹对机体的刺激反应密切相关[6],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诱导机体发生四烯酸代谢,导致PGI和PGE2生成增多,增加感受器兴奋性、降低神经兴奋的阈值,增加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7-8],且疼痛的发生与前列腺素的合成并释放密切相关,同时高压的二氧化碳气体长时间刺激膈肌,引发双侧膈肌神经反射性[9]。
本研究结果显示,PSM前观察组术后12、24、48、72h的非切口疼痛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SM后观察组术后24、48、72h的非切口疼痛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得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生率及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功能康复操训练能有效降低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程度,减少疼痛发生率及疼痛持续时间。可能原因:①腹式呼吸能改善心肺功能,同时配合氧疗可增加体内氧气含量,减小二氧化碳气腹,降低血液中的碳酸浓度[10];②双手反复握拳可以促进肩颈的血液循环,减轻术后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肩颈部疼痛;③踝泵运动和双腿屈膝交叉上抬、左右交替进行,能增加腹部和腿部肌肉的锻炼,增加肠蠕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11];④屈膝翻身能减轻腹部张力,加强腰背锻炼,促进腰背部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减轻腰背部的气体游离引起的胀痛感;⑤顺时针按摩腹部能强健胃肠及腹壁肌肉,加强胃肠蠕动;⑥肩关节内旋外展运动能锻炼肩颈部肌肉,加速残留二氧化碳的排出,减轻疼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PSM前后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原因是因为功能康复操训练能有效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利用机械运动刺激肠道蠕动,加四肢运动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进而让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提前[12]。观察组不满意及基本满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很满意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功能康复操训练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疼痛,患者满意度增强。
参考文献:
[2]关楚华,莫晓程,徐翠平.腕踝针联合中药热奄包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和舒适度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2,35(5):1048
[3]李雯.腹腔镜腹直肌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2,36(6):507
[4]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6
[5]李智文,张乐,刘建蒙,等.倾向性评分匹配比在流行病学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5):514
[7]张子宴.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4):104
[8]涂远洁.中医综合护理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患者疼痛和胃肠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4,37(10):160
[9]周妍.个性化疼痛护理在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性疼痛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智慧健康,2022,8(2):22
[10]蔡燕琴,袁伟亮.呼吸训练联合功能康复操对缓解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非切口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9):123
[11]赵德宇,储婷婷,周翠,等.集束化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0,24(3):557
[12]张敏.功能康复操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效果[J].现代临床医学,2019,45(1):74
文章来源:刘晓,孔令磷,罗菊英,等.功能康复操训练对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4,38(06):527-530.
分享:
妇科护士是医疗团队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妇科工作繁重多样化,使得妇科护士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感明显,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研究表明,护士在应对工作压力的过程中展现出的高度责任感,有助于护士将个人价值观与机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从而积极推动机构的运营,提升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
2025-04-10通过改善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功能,可以有效缓解因肌肉紧张、炎症或其他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盆底康复护理虽可一定程度地缓解慢性盆腔痛患者的症状,但其效果往往受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积极心理护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通过心理干预和情绪调节,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从而提高康复护理的效果。
2025-03-21子宫肌瘤为女性常见疾病,当其较大时需通过手术切除,然而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在手术期间实施高效、优质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效果,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1]。子宫肌瘤手术造成身体创伤,患者术后会承受疼痛感,同时也易发生心理应激反应,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因此加强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有必要[2]。
2025-03-0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宫腔镜检查作为妇科门诊中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其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患者在接受宫腔镜检查时由于对检查过程的不了解和对疼痛的恐惧,往往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会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常规护理模式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检查依从性方面存在局限性。
2025-02-06辅助生殖技术是采用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旨在帮助不孕不育家庭实现怀孕愿望,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为其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卵巢多卵泡发育、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双侧卵巢异常增大等,若没有及时干预,OHSS可能会引起血管栓塞、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2025-01-28异位妊娠是指胚胎着床在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常导致流产、输卵管破裂,病情较为严重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疾病本身和手术作为应激事件,加之患者角色转变、疾病知识缺乏等因素影响,极易引发一系列负性情绪,影响手术顺利开展,且会诱发或加重患者心理问题,不利于术后恢复 。
2025-01-23卵巢黄体破裂是妇科急症中常见的一种情况,患者通常因腹部疼痛前来就医,检查时会发现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若出血量过大,必须立即采取手术干预,以免对生命构成威胁。然而,对于出血量较小的患者,保守疗法更为适宜,因破裂口通常能自然闭合。
2024-12-14随着外科微创手术和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已经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腹腔镜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对腹腔和盆腔的脏器干扰小、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口小且美观、住院天数短等优点。但腹腔镜用于妇产科患者术后会出现肩部酸痛和膈肌酸痛、肋间牵扯痛等非切口的疼痛,发生率在35%~80%,多持续48~72h后自行消失。
2024-12-02乳腺癌是当前女性的高发性恶性疾病,严重威胁女性群体的健康和生命。化疗是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治疗效果好、适用群体广、治疗起效快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其中癌因性疲乏就是常见并发症。随着中医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人们对中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基于中医思想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应运而生。
2024-11-18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异常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进而引发的器官位置异常及功能障碍,主要症状为阴道口肿物脱出,可伴有排尿、排便和性功能障碍[1]。有研究显示,成年女性POP患病率>40%,且发病率随老龄化的加剧呈上升趋势[2-3]。
2024-10-24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910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2095-4654
国内刊号:42-1831/Z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498
影响因子:1.262
影响因子:1.09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08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