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析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2021-02-22    27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现如今的高等教育更看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逐步提高。纵观当前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内容来看还存在课时缩水与内容扩充的矛盾,因此亟须推行教学改革。同时当前大学物理教育教学中还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问题的解决重点便在于课程体系,针对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内容予以完善和改革,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形成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内容的改革完善展开研究,希望能为相关教育从业者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大学物理
  • 教学改革
  • 教育教学
  • 课程体系
  • 高等教育
  • 加入收藏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其思维方式与研究手段在所有自然科学领域当中均能应用,并且是近现代高新技术的核心源泉。与此同时,在其他学科当中物理学思想方法有着广泛渗透,对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正因为学科之间的知识交融愈发普遍,所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全球范围的教育改革来看,通识教育体系大有取代过分专业化教育体系之势,随着世界一流高校的改革尝试推进,我国高校在国家政策导向之下也逐渐开始建立通识课程体系。基于此,本文将立足通识课程体系视角,对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内容展开研究,重点分析如何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去适应全新的课程体系。


一、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教材知识结构不合理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为了满足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如今大学物理课程所用的教材种类众多,但是究其内容来看,这些教材整体的知识结构并无太大区别,基本上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内容组成[1]。尽管教材的不同会安排不同的顺序与设置不同课时,但是却并未结合专业所需对内容合理调整,再加上大学物理授课教师多数对各专业的后续教学内容不够了解,所以在教学内容分配方面没有过多考虑,基本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统一化的选择。所以,这就导致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内容难以兼容,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教学课时大幅缩减

基于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大学课程更看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能够明显看到近年来实践类课时有所增加,许多高等院校在向应用型转型的过程中将理论课时大幅缩减,尤其是基础课时,由于大学物理属于公共基础课,加之学校在课时上的有意缩减,导致部分学生会片面地认为大学物理实用性不足、与专业联系不大,忽略了大学物理的真实作用与地位。实际上大学物理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科学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基础课时的缩减但需要完成教学的内容并未缩减,对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而言,基本上都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学生经过了高中三年的高压式学习,终于脱离了“题海”,好不容易进入大学,自然对内容繁杂、难度大且理论性强的大学物理课程缺乏学习兴趣。而经过缩减之后的课时数又无法确保理论知识体系得到完整讲解,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在最开始学习阶段便丧失信心,后面则很难产生学习兴趣。而为了拿到学分,不得不耐着性子继续做题,自然无法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也难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2]。同时,大学物理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也多年未大改,经典物理内容篇幅居多,而近现代物理内容偏少。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全新技术与工艺的涌现,大部分得益于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对大学物理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融合经典物理与近现代物理显得尤为迫切。


二、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内容调整的几点看法


面对当前大学物理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改革进行调整需要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针对同一主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跨越专业学科去分析。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所以高等院校需要立足实际情况,结合素质教育要求,积极推进大学物理课程体系的改革完善。

(一)确保物理知识体系完整,结合专业调整课程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针对自然规律展开深入研究的基础学科,所涉及的知识融合了大量物理学家的实践探索,而这门课程真正要求学生掌握的是一种物理科学家在找寻自然界共同规律时所具备的一种把握重点、忽略干扰的能力。现代教育更看重能力的培养,因为分散且大量的知识点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很容易被淡忘,而问题研究能力、解决能力则能受用终生。因此,针对人文、音乐、教育等众多文科专业的学生同样要开设物理课程,将物理课程教育向所有大学生全面普及,构建更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框架,注重物理学科与社会的关系[3]。

当然,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更要针对性完善,不同专业要有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具体来讲,针对数学、计算机等专业,由于这类专业对理论要求非常高,所以内容应当侧重于有着缜密逻辑和数学推导过程的力学、电磁学等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去强化学生的逻辑分析与数学建模能力;针对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力学、热学等物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可适当增设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内容,满足学生各自专业学习所需;针对通信、电子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侧重电磁学、波动光学等物理学知识,因为这些知识与这类专业有着极强关联性,能够为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更易理解[4]。

除此之外,高校还可结合学生水平及不同的教学要求去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比如,按照教学要求可分为一般要求与高要求两个层次,那么课程则可依据要求去安排学时,还可为对物理学感兴趣的学生专门开设高等物理课程;按照教学进度分成快班与慢班等等。如此一来,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则更为灵活,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与基础能力去选择课程,跨越年级和专业的界限展开物理学习则更具可操作性。

(二)融合高等数学与近现代物理思想,改善课时缩水问题

现如今大学在基础课程方面的课时出现明显缩水的问题,如果按照当前的课时数量,很难对基本知识完整讲授。鉴于此,笔者认为可将大学物理与高等数学进行融合,并增加近现代物理思想概念。其中,高等数学同样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内容主要侧重于微积分概念,对大量定理定律的证明要求并不做过高要求,而大学物理的课程内容基本上建立在微积分这一数学工具的应用基础上,所以融合二者不仅能够扩充课时,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工具的应用能力与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对于物理学而言,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其建立过程,汇聚了大量科学家对问题的假设、分析与解决方法,进而在过程中提炼出了简洁且实用的数学公式。作为工具学科的高等数学,与大学物理两者融合,能够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与此同时,还需要打破以往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将更多近现代物理知识融合其中,与经典物理内容相互渗透,确保学生能够更早地了解近现代物理思想与相关概念,内容则重点凸显出近现代物理学对现代科技的重要影响,介绍物理效用的实际应用与影响我们现实生活的全新技术、工艺等。而近现代物理内容的讲授应当在规定课时内完成,也可采取课外讲座的形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大学物理内容多而课时少的问题。


三、物理教学中融入人文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综览中国历史发展,会发现我国的物理学史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尽管物理学科的概念在中国历史上并未建立,但是在长时间的劳动生产中会总结出大量物理规律,同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比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火药、指南针以及军事作战用的连弩机等机械化装置等;而西方物理学则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撰写的《物理学》[5]。实际上虽然最早没有“物理学”这一概念提出,但是人类对工具的研究使用利用的正是各种物理规律,只是由于语言文字的匮乏而未能将这些规律进行总结。所以在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内容中,应当增加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不仅能够强化课程趣味性,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知识并非抽象虚无、原理生活,其本质上就是对生活的观察与总结,让更多学生不再对科研有距离感,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思考、研究,这些都是进行科研的首要步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而信心又是成功的关键条件,物理学史内容刚好能满足这两点条件,增加这方面内容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增加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比重,凭借着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优势,能够将许多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让传统单调的教学变得更具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授双缝干涉、光的偏振等物理实验现象时,便可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动态模拟,将许多生活中无法观察到的现象直观呈现,对物理知识点逐层分析,有助于物理重难点知识的讲授。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现状来看,大学通识课程体系依旧在实践探索阶段,无论是课程资源,还是课程结构,都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因此目前大学物理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要重视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的推进。一方面,为了确保物理课程体系框架的完整性,应当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内容;另一方面,还需通过融合大学物理与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去丰富教学课时,同时还可增设物理学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唯有全面改革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同时重视以生为本,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实践能力强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毕会英,刘贺平,徐义爽,蔡桂双,张欣.《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的实践和研究[J].物理通报,2016(07):77-81.

[2]向荣.通识课程体系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巢湖学院学报,2018(03):125-127.

[3]薛禹.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J].高教学刊,2016(05):97-98.

[4]赖国忠,傅智河,梁雄,林福忠,陈水妹,吕晶.重构“大学物理”内容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以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19(02):97-101.

[5]王会峰.关于工科大学物理内容体系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3(12):227-228.


黄静静,张枝芝.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内容研究[J].科技风,2021(05):55-5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名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107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8-6390

国内刊号:50-1209/G4

邮发代号:8-109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