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中医外治法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2021-02-23    34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心力衰竭患病率及其所致的住院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并且已经成为人类致残、致死的重要疾病。西医治疗手段虽然高效,但慢性心力衰竭病情极易反复,5年病死率仍然高达50%。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上频频取得良效,其治疗方式安全、有效、便捷、多样化,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的治疗方法。但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时机、作用机理研究、评价指标等方面,尚不能做到客观明确,亦缺乏规范有序的统一治疗标准。

  • 关键词:
  • 中医外治法
  • 心脏结构
  • 慢性心力衰竭
  • 研究进展
  • 加入收藏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改变,出现以疲劳、胸闷、呼吸困难为主的运动耐量下降和以肺部淤血、外周水肿、体循环淤血为主的液体储留等复杂性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则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1],现已成为21世纪致死率和发病率最高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2]。文献表明[3],当今世界心衰患者已突破2250万人,且年均患者增加数量超过200万。在过去40年中,CHF导致的年死亡率增加了6倍[4],5年存活率低下,较恶性肿瘤相仿。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CHF患病率达6%~10%,35~74岁成年人中约有400万CHF病人。每年产生的相关医疗费用高达200~400亿美元[5],给患者及医疗卫生体系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产生极大的挑战。研究发现[6,7],中医外治法治疗心衰病疗效确切,有效地降低了心衰病的致死率,极大地避免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对预防复发及改善预后也有重要意义,现就中医外治法治疗CHF的综述如下。


1、针灸推拿疗法


1.1毫针针刺

现代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为心室重塑[8],而针刺具有调和脏腑、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等作用,再辅以局部腧穴的近治、远治功效,能够改善心肌收缩、心肌缺血之后的血流动力,发挥双向调节作用影响心脏交感神经活动,从而减少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促进心肌重塑进程[9],与西医药物治疗具有相同效果[10]。传统医学认为心衰主要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如《灵枢·口问》所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阳不足则无力鼓动气血,血行受阻化成瘀;心脉无力上通于肺(气之主),肺亦无法正常治理调节心血运行;肾(气之根)根脉上络于心,水火相济,心阳亦根于命门之火;心气充盛,则脾阳振,脾主运化,则痰湿、水饮不生,血脉通畅则心气生。因此,针灸治疗本病通常结合其病因病机及病位等,巧妙地选用内关、神门、心俞、膻中、足三里等多经络的穴位进行治疗,达到针到病所、治疗疾病的效果。潘婉、郑蓉等[11]选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20例、实验组20例进行研究,治疗组予针刺行补法留针30min治疗(心俞、厥阴、膻中、内关、足三里、神门),10min行针1次,每个疗程15~20次,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控制慢性心力心衰,研究结果显示针灸组在改善心功能方面总有效率为85.0%,较对照组的50%具有明显的优势。郭颖等学者[12]以慢性心力衰竭小白鼠为模型进行了针刺内关穴实验,得出“针刺内关穴能够降低心力衰竭小白鼠的组织受损程度以及炎性浸润,能有效防止心肌细胞的损坏”的结论。李鑫等[13]选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针刺(关元、血海、郄门、中脘穴等穴)留针30min,1次/日,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优于对照组(76%)。

1.2艾灸

艾灸指以艾草叶子为原材料,经过晒干、研磨制成艾条或者艾柱等,在特定部位进行艾灸,以灼热感刺激相关穴位,达到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目的。吴奕鼎在《神灸经论》中述:“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说明艾灸具有温阳益气、疏通经脉、宣通气血等作用;《伤寒治例》中将心衰病中、后期病因病机的概括为气虚、阳虚等,如“气虚停饮,阳气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悸也”;因此临床上通常选用气海、关元、中脘等任脉补益穴及心俞、肾俞等相关脏腑背俞穴进行施灸,来治疗中后期心肾阳虚型、气虚血瘀型、阳虚水泛型等心衰病:周海瀛[14]学者通过观察艾灸气海、关元穴对60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气海、关元穴施灸治疗组患者的再次住院次数较单纯用西医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减少4次、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戎艳莉等[15]选用心功能分级不同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对半分配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双侧心俞、肺俞做艾灸温和灸,20min/穴,1次/天,30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2.5%。刘海立[16]等纳入CHF患者共计60例,对照组30例口服西药治疗,连续12周;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神道八阵穴隔药灸(药物组成:生黄芪、知母、桔梗、升麻、柴胡、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艾条进行温和悬灸法15min,以皮肤温热而不灼痛为度,1次/日,连续12周。结果显示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临床结果证实:对足三里、关元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提升对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17]。与此同时,在改善毛细血管功能、促进血液流通、调节气血等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还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18]。

1.3推拿

推拿是基于五脏六腑、经络脉理发展而来的,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选相应的穴位和部位进行推拿,能起到调节生理、预防复发生、改善预后质量等作用。鄢小宁[19]针对推拿术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方面所具有的疗效进行了验证:随机选取慢性心力衰竭(同时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施以穴位按摩、病痛部位按摩等推拿;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1年后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方面和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善用推拿手法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状态起到良好的影响。


2、穴位相关疗法


2.1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是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将中药敷贴贴于心及心包经的背俞穴、墓穴、经络穴等,结合穴位及药物的双重作用,起到疏通活络、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作用,达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现代医学实验结果表明[20,21],中药穴位敷贴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具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功效,大部分患者在进行穴位敷贴后24h之后,排尿量增多,身体水肿现象明显消退,气息顺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中,对于不同证型的心衰病患者,采用不同膏药方和穴位来进行贴敷,能更有效的改善不同证型心衰病的相应症状:田桂春等[22]应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将人参、川芎、茯苓等组成的自拟方膏方贴敷于膻中、双侧心俞、内关等穴,隔日重贴,每次治疗时长为6h,疗程共12周,总有效率为89.5%。何清清等[23]经过穴位贴敷对40例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治疗效果的实验观察,发现:治疗组运用穴位贴敷结合自制的强心方,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0%)高于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70%)。

2.2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在人体穴位处以针具埋入药线,进而刺激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病疗疾目的的方法。据相关实验证实,穴位埋线在治疗部分慢性疾病上具有见效显著、疗效佳、作用时间长等优点。邓元江等[24]学者以慢性心力衰竭小白鼠对穴位埋线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穴位埋线能够对血压以及心脏功能进行外部干预,有减缓心率、降低血压之功效,能够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临床证实,在“足三里”、“心俞”和“内关”等处进行穴位埋线,能够极大改善实验小鼠心脏功能,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状态,使左室的射血功能得到增强,改善CHF大鼠的症状及心脏的结构,具有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25]。

2.3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作用原理为:在目标穴位以注射方式将药物送入体内,刺激穴位功能,使药物无障碍地发挥其治疗效果,起到疏通经络、祛邪扶正、养元益气等作用,对改善心脏功能大有助益[26]。马文苑等[27]学者通过实验得出如下结论:在以西医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穴位注射,能够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在NTpro-BNP、6min步行实验上具有显效(P<0.05)。

2.4耳穴压豆

具体指在耳穴部位以类圆形中药王不留行籽进行轻微贴压,继而让患者感受到耳部有明显的发热或者酸麻胀之感,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曾博斯等[28]针对耳穴压豆在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期患者方面展开了实验探索,实验方法为:随机选取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共计10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实验组在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外,采用耳穴压豆,将透药包敷贴均匀至心前区,通过物理途径(远红外线、磁场等)起到舒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达96.88%。何石燃等[29]采用了耳穴压豆(心、神门、肝、肾、内分泌、大肠、便秘点)并与吴茱萸粉联合使用,进行穴位贴敷(中脘、神阙),能过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引起的胃肠负担及腹部压力,从而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衰症状。


3、针药结合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临床表现、证型各异,证候复杂难定,为提高其疗效,现代临床常用西药、中药等联合中医针灸之术治疗本病,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西药副作用的目的,改善了病患的生活质量[30,31]。刘亚红等[32]以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1例采用西医一般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脉养心汤(日1剂)及直刺内关穴进针3mm(行捻转泻法,留针30min,隔日针刺),连续治疗1个月总有效率为97.62%,表明针药结合治疗CHF较单一西药治疗在心功能分级、炎性因子测定、中医证候积分、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具有优势(P<0.05)。大量研究表明[33,34],西药配合针灸治疗心衰患者,可以调节体内BNP的分泌,对心衰起到延缓作用。此外,还能够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减轻心室重构,从而减轻对心脏的损害程度。


4、特色疗法


4.1中医功法

中医功法是通过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达到调节气息、增强心肺功能等功效的,持续适度锻炼又可疏通经络脏腑,二者相辅相成,能强心健身、有效调节、改善心脏功能,从而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李新玥等[35]对此进行了实验验证:随机选择因慢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共计100例;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西医治疗;5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八段锦+常规西医治疗,结果表明:八段锦联合西药治疗射血分数疗效更佳,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4.2中药沐足

人体足底及小腿处穴位分布较为广泛,涉及肝、脾、肾、胃、胆、膀胱等6条经络及些许经外奇穴,中药沐足能通过药物的作用刺激经络及穴位,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起到疏通经络、预防保健的作用。王朝驹等[36]依据经络传导及脏腑输布理论,结合足浴现代医学机理,发挥皮肤粘膜的吸收作用、物理刺激作用等,能缓解肌肉、血管痉挛,起到新生血管、改善下肢血流,降低回心血量,改善心脏功能。


5、总结


纵然如今心力衰竭治疗技术发展的已较为完善,治疗效果也十分显著,成绩斐然,但心力衰竭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疾病或复杂的临床情况,一般的治疗方法常不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故而针对预后治疗方法需要进行大胆探索。中医外治法功能多种多样,诸如改善生存质量、提高心脏功能等,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有奇效,有选择性的运用中医外治法辅以抗心衰药物治疗,则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因此,有理由认为中医外治法配合抗心衰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值得推广应用的新的治疗方法。但目前中医外治法在治疗CHF上尚存在一些难点:(1)中医外治法治疗在何时介入,怎么介入,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节点;(2)在实验研究、作用机理研究、评价指标等方面,中医外治法治疗CHF尚不能做到客观明确;(3)心衰病情缓急不定,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中仍存在样本有限、观察时间不足等缺陷,迄今尚缺乏规范有序、合理高效的治疗方式及方法。故而,未来的临床实验应当注重样本的多样性,并进行多中心研究,为中医外治法治疗心力衰竭提供理论基础和循证医学证据。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9):19-66.

[2]李金根,徐浩.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亮点与解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142-145.

[3]姜红,葛均波.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特点[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1):1-5.

[4]周京敏,崔晓通,葛均波.中国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概况[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12):1018-1021.

[5]王士雯.老年人心力衰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全球老龄化带来的医学问题[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20(2):1.

[6]潘婉,郑蓉,黄薇,等.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8,38(3):63-64.

[7]杜鸿瑶,刘立壮,张玉焕,等.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治疗的疗效分析[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7,32(2):24-27.

[8]王媛,晏林,吴昊澎,等.芪红汤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浆ET、hs-CRP、NT-proBNP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6):1129-1132,1039.

[9]李子勇,老锦雄,潘清洁.针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7):480-482.

[10]李金波,满斌.针刺治疗无症状心力衰竭及其对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5):303-305.

[11]潘婉,郑蓉,黄薇,等.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6,38(3):63-64.

[12]郭颖,孙兴华,祝鹏宇,等.针刺内关穴对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现代中医临床,2017,24(3):28-30.

[13]李鑫,余锟,冯军军.针药并用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血浆BNP、心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9,38(6):583-587.

[14]周海瀛.艾灸气海、关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17):2687-2689.

[15]戎艳莉,刘丽杰.艾灸肺俞、心俞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J].现代养生,2017,(7):161.

[16]刘海立,张卫丽,高晨,等.神道八阵穴隔药灸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3):269-273.

[17]唐静,付云娜.穴位敷贴加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7):12.

[18]周恩华,吴涣金,刘立公.艾灸疗法的思考及运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8):1695-1696.

[19]鄢小宁.穴位按摩及心身护理对心衰合并抑郁的影响观察[J].医学信息,2014.27(7):592.

[20]刘兴颖.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9):50.

[21]姜英,付均如.穴位贴敷中药配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J].天津中医药,2005,22(2):116.

[22]田桂春,孙伯青.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5(15):10-11.

[23]何清清,李立荣.强心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型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3):88-90.

[24]邓元江,梁伟雄,等.穴位埋线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压与心功能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1,36(1):40-45.

[25]邓元江,梁伟雄.穴位埋线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C].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397-400.

[26]王常林,唐朝晖,李永兰,等.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对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26):3-4.

[27]马文苑,裴中美,丁奇龙,等.参附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和6MWD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7,12(5):1053-1056.

[28]曾博斯,戴昌文,苏峰祥,等.耳穴压豆联合壮肾灵外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效果[J].中国临床研究,2019,11(16):82-84.

[29]何石燃,赵永,陈佳敏,等.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影响及生活质量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6):157-160.

[32]刘亚红,赵越娟.生脉养心汤配合内关穴针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20,37(1):88-92.

[33]张忠,钟晓玲.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3):301.

[34]徐厚谦,高军太,颜春鲁,等.当归补血汤对心衰大鼠血浆脑钠肽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4):123.

[35]李新玥,周日辉,甘灏云,等.八段锦联合西药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33(3):56-59.

[36]王朝驹,葛晓红.中药足浴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机理分析[J].新疆中医药,2019,37(5):62-63.


王珊珊,陈旭军.中医外治法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06):14-1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期刊人气:123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8812

国内刊号:11-3155/R

邮发代号:82-662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