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语料库基础上《纽约时报》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话语分析

  2020-12-08    195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从LexisNexis数据库中提取《纽约时报》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英文报道,自建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料库,对文本进行主题词、搭配以及检索行分析,从实证角度揭示《纽约时报》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话语表征,以及这些表征所反映的意识形态。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表现出较大的关注,进行了及时、不间断、多方面的报道,关注疫情以及疫情带来的影响,但对中国政府仍持有偏见和负面态度,并无端指责中国政府。

  • 关键词:
  • 意识形态
  • 新冠肺炎疫情
  • 纽约时报
  • 话语分析
  • 话语表征
  • 加入收藏

庚子鼠年新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来势凶猛,肆虐神州大地,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采取了坚决有力的措施,科学有效防控疫情,并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表现出的坚定决心、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对国际社会的积极贡献,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风范和担当。

中国应对疫情取得的成绩引发了世界关注,西方媒体也持续报道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进程。《纽约时报》是美国三大主流报纸之一,是美国报业运行的典范,在全世界发行,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其政治参与度高,有相当高的影响力。本文拟以《纽约时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近期有关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进行全面收集、梳理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美国媒体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态度倾向,并分析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原因。


一、文献综述


(一)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简称CDA)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新分支,旨在分析话语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并揭示语言使用特别是大众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研究话语与不同领域的社会文化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1]。Fairclough指出CDA不仅是一种分析,也是一种批评[2]。VanDijk认为CDA主要探讨社会和政治语境中话语交际的实施和复制,如何利用话语交际来抵制支配、控制和不平等,以及权力的滥用等,主要分析真实的社会话语交际活动,尤其侧重于大众话语和官方话语(包括政府、行政人员、司法官员、商业组织和新闻机构的话语),以及个人话语(即个人之间的正式或非正式对话)[3]。从一开始,CDA就被认为是一种工具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学者认为,CDA着重分析人们产生的符号(如词语、短语、句子等)与其交际意义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隐含的意识形态,特别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对事实的偏见、偏执和歪曲,进而解释其存在的社会条件及其在权力斗争中的作用[4,5,6]。

20世纪90年代中期,Hardt-Mautner、Stubbs率先尝试将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相结合,认为语料库强大的技术能够支持对大量语篇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7,8];Baker构建了语料库批评话语分析法的分析框架,具有里程碑意义[9]。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将CDA与语料库语言学相结合,弥补了传统话语分析文本数量少、缺乏客观性的缺陷,研究更具说服力,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0,11,12,13,14,15,16,17,18,19]。媒体话语中隐含的评价意义微妙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由于其潜隐性,传统的研究方法较难对其进行大规模的实证研究,而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弥补了传统媒体话语研究过于注重主观价值判断的缺点,减少了研究者主观偏见对研究产生的影响,使研究更客观、全面、可靠[20]。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影响公众的生命健康,且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控制难度大,自然备受全社会关注,也成为媒体集中报道的对象。从SARS疫情开始,国内学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研究一直持续不断,研究主要集中在2003年SARS、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3年甲型H7N9禽流感以及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等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分类分析,这些研究主要从以下视角展开:一是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采取的报道策略研究[21,22,23,24];二是基于传播学理论,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得失[25,26];三是国内媒体对不同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对比分析[27,28,29];四是国内外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对比分析[30,31,32]。

学术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是相关研究多从新闻传播角度出发,语言学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研究相对匮乏;多集中于国内主流媒体,对于国外媒体报道的研究相对较少;侧重于文本和案例的定性分析,缺少量化数据的支撑,语料不足,主观性较强。新冠肺炎疫情是国际关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前全世界战“疫”仍在继续;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学界开展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为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研究设计


LexisNexis是世界著名的数据库,其中新闻服务的资料来自世界各地9000多个数据源,资料种类包括:美国和全球各地出版的2500多种报纸,其中许多报纸在出版当天即可提供;超过1000多种杂志和期刊,600多种新闻简报;各种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文字新闻稿等。

研究步骤如下:第一,在LexisNexis新闻数据库高级检索中以“coronavirus”和“China”为检索词;2020年1月7日本次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社会广泛关注,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显示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已显成效,向世界各国传递了战胜疫情的信心,根据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变化发展阶段,将日期范围设定为2020年1月7日—3月10日;在新闻来源中输入“TheNewYorkTimes”,检索、选取和下载所有文本,并保存为文档。第二,结合人工定性阅读,发现部分文本虽提及“coronavirus”和“China”,但主题与中国无任何相关性,剔除重复文本和无效文本报道;整理文本,删除新闻版面、字数长度、报道者、语言、出版类型、文件类型等细节信息,保留标题、日期和正文。第三,将文本转换成txt格式,运用EditPlus文字编辑器,清理语料文本,删除超链接、多余空格、多余空行、多余回车等不合规范的符号,得到清洁的语料文本。第四,建成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料库,包括311篇新闻,形符(token)数量为429012个,类符(type)数量为14974个,标准类/形符比(STTR)为45.73,平均每篇1379个形符。基于此语料库,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WordSmithTools,通过主题词、搭配词、索引行等语料库手段,分析《纽约时报》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文本,探究其语言特征、态度与意识形态。

本文着重探讨以下几个问题:有强话语权的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更关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对哪些方面的影响?报道中的主题词有哪些?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有何评价和态度?报道是否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


三、结果与讨论


(一)报道频率与趋势

2020年1月7日—3月10日,《纽约时报》共发布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文字报道311篇。

1月7日,国家疾控中心成功分离首株新冠病毒毒株。1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评估组初步确认新冠病毒为疫情病原。1月9日,专家组对外发布武汉不明原因病毒肺炎病原信息,病原体初步判断为新型冠状病毒。笔者检索到《纽约时报》第一篇新冠涉华报道发布于1月8日,题为“ChinaIdentifiesNewVirusCausingPneumonialikeIllness”(《中国发现了引起肺炎的新病毒》)。第一篇报道发布后的两周内,《纽约时报》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涉华相关报道仅为10篇。

1月20日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连线时明确表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1月22日凌晨,湖北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应急响应,要求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加强社会面防控,1月24日升级为Ⅰ级响应。同时,多地陆续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多个省市通报多起新冠肺炎病例,新冠肺炎全国性扩散的迹象开始显现。同时,韩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出现首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从1月22日起,《纽约时报》发布的新冠肺炎涉华报道数量明显增多,1月22日—31日,共发布77篇。2月6日晚,武汉市中心医院李文亮医生因感染新冠肺炎,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引起舆论强烈反响。2月7日,国家监察委员会派出调查组赴武汉,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开展全面调查。当天,《纽约时报》相关涉华报道数量16篇,达到了一个小峰值。2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冠肺炎命名为COVID-19,当天《纽约时报》相关涉华报道数量有10篇。

自2月26日以后,中国境外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数量一直超过境内,《纽约时报》将关注焦点转向全球,发布的新冠肺炎涉华报道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3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纽约时报》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数量逐渐回落。本研究检索到最后一篇报道发布于3月10日,标题为“China'sXiJinpingVisitsOutbreak'sCenterinSignofConfidence”(《中国习近平访问疫情暴发中心以示信心》)。可见,《纽约时报》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表现出较大的关注,对中国疫情的发展及其影响做了及时、不间断、多方面的报道,把握议程设置的先机,报道数量的浮动受到疫情严重程度和重要事件等的影响。

(二)主题词分析

Scott认为语料库语言学中的主题词(keywords)是指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参照语料库中对应词的词汇,出现频率偏高的程度就是它的“主题性”[33]。主题词不一定是文本中最常用的词,而是具有特殊词频的词,可以帮助我们辨析语料库中话语内容的主题特征。本研究使用主题词分析,旨在揭示《纽约时报》关于“新冠肺炎疫情”话语的主题特征。

主题词分析不同于简单的词频统计,是将观察语料库与另外一个较大的参照语料库相对比而获得显著的高频词,然后生成主题词表。本文将布朗家族语料库中的新成员Crown_CLOB通用语料库作为参考语料库,共计200万词,运用语料库软件WordSmith,统计而得出了主题词列表(显著性水平p值均<0.000001)。按照主题性由高到低排序,剔除部分功能词之后,选取前100个主题词,《纽约时报》关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重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表1《纽约时报》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主题词分布(部分)

每家媒体对事件的报道都有自己的视角和选择,并形成对事件报道的不同议题和立场,对主题词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印证和判断媒体在这一事件报道上的取舍与偏向。如表1所示,主题词归纳分类显示出《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时围绕着病毒、特征、疫情进展、防控措施、影响、时间、地点、人物等话题。从以上数据中不难发现,《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中最为关注的焦点有两个:一是新冠肺炎疫情本身,涉及病毒及特征、疫情进展与防控,各主题词合计占35%。“coronavirus、SARS、deaths、respiratory、killed、died、outbreak、quarantine、lockdown、restrictions、epicenter”这些主题词的使用向读者传达的信息是,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大于SARS,能造成更多的病例死亡,主要的症状都是上呼吸道症状;武汉是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新冠由武汉暴发,并向其他地区扩散;对于疫情防控而言,隔离和封城是中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二是疫情带来的影响方面,占22%。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纽约时报》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制造的各类影响,如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在一些描述性的文章中,诸如“crisis、workers、factories、flights、passengers、supplies、travellers、canceled”等词语频频出现。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及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升级,国内的许多企业和工厂都停工停产,多条道路交通管制,部分航班取消,社会的正常运转受到极大影响,全球化背景下疫情对国内经济及金融市场带来的破坏不可避免地波及世界各国。

《纽约时报》将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实时进展的事实性信息作为报道的重点之一,似乎让读者感觉到其报道十分客观、尊重事实,然而作为西方主流媒体,其疫情报道几乎没有积极和肯定的词汇,并未详细介绍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没有凸显中国主动作为的形象。中国政府实施了限制交通、关闭学校、严格检疫、强制隔离等措施,目的在于防止无数人感染新冠肺炎,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纽约时报》根本不在乎中国政府如何调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打好疫情防疫战,无视中国宁可牺牲自己的经济也要保护世界人民健康的决心,无暇顾及与病毒殊死搏斗的勇敢的中国医生、护士和普通公民,以及这些“逆行者”们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相反,“official、government、authorities、communist”等政治类主题词表明《纽约时报》并不担心病魔会夺走多少生命,而是反复算着经济账还有政治账,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危机则为其对中国评头论足提供了借口。

为了观察《纽约时报》对中国政府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态度,笔者选择了高频主题词government,进一步分析government与其搭配词之间的关系。在Collocates(搭配)界面中,运行Compute中的Relationships功能,导入WordSmith之前统计的主题词列表,得出各搭配词与government的关联程度。我们发现与之关联度较高的有“dissatisfaction、withheld、mishandled、question、complaints、corruption、misstep、blamed、accuse、struggle、petition”等词汇,这些词汇的负面语义较为凸显。总体而言,《纽约时报》的报道体现了其对中国政府较为负面的、消极的态度。

例1:TheCommunistPartylongagorealizedthatitsauthoritarianruleoverChinacamewithtrade-offs.Intimesofdisaster,forexample,thegovernmentcouldquicklybeblamedforcausingtheproblemorrespondingslowly.Assomepeopleonlinequestionthegovernment'sresponsetothedeadlyoutbreak,buildingahospitalinlessthantwoweekscouldserveasasymbolofBeijing'scommitmenttoaddresstheoutbreakhead-on.(“ASomberHolidayasChinaReportsMoreDeaths”January25,2020)

译文:共产党很久以前就意识到,他们对中国的威权统治需要权衡利弊。例如,在灾难发生时,政府可能很快被指责为问题的根源或反应迟缓。随着一些人在网上质疑政府对致命疫情的反应,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建造一所医院,可能成为中国政府正面应对疫情的承诺的象征。(2020年1月25日《随着中国死亡人数的增加,这是一个阴郁的节日》)

例2:LiYuanwritesabouttheintersectionoftechnology,businessandpoliticsinChinaandacrossAsiaforTheNewYorkTimesinhercolumn,TheNewNewWorld.SherecentlyexaminedtherarepublicdissentthathasemergedinChinaasresidentsgrowfrustratedwiththegovernment'sresponsetothecoronavirus.Inaninterview,Ms.Yuandiscussedthesadness,angerandresilienceoftheChinesepeopleasthecountrystillreelsfromtheimpactsoftheoutbreak.(“APropagandaMachineStumbles”March2,2020)

译文:李源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新世界》中,描写了中国和亚洲的科技、商业和政治。她最近调查了中国出现的罕见的公开异议,当地居民对政府应对冠状病毒的措施越来越感到失望。在一次采访中,袁女士谈到了中国人民的悲伤、愤怒和适应能力,因为中国仍在受到疫情影响的打击。(2020年3月2日《一台宣传机器出了故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迅速动员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和军方人员驰援武汉,并且举全国之力,短时间内基本控制住疫情,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筑牢控制疫情蔓延的防线。正是有了中国政府的决策力、组织力、号召力、凝聚力和守护力,才使得中国人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打得有信心、有底气,让更多的中国人增加文化认同和制度自信,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纽约时报》没有强调中国为保护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的前所未有的努力,而是无端指责中国政府反应迟缓,凭空捏造居民对中国政府的失望和愤怒,攻讦、诋毁中国的疫情和抗“疫”举措,不遗余力地诋毁中国政府,已经明显丧失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和公正意义。

(三)检索行分析

主题词和关联搭配词信息可以反映文本的主题特征与整体特点,但挖掘话语隐含的态度需要进一步分析主题词所在的语境。语料库语言学非常关注语言在语境中的语用义,强调语境选择对词语意义的重要性。语料库工具索引行(concordance)分析是通过观察检索词前后语境情况,考察周围词语的评价意义,从而分析语篇产出者的评价和态度。要分析《纽约时报》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评价和态度,WordSmith的检索行功能为此提供了方便,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观察围绕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更多语境信息。

根据语句中的信息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成分在交际过程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句子切分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系统功能学派代表Halliday注重语篇中各个成分发挥的语义功能,认为主位是言者和听者共有信息的出发点,是小句关心的成分,也是需要描述和定义的成分;述位是言者向听者传达信息的目的地,是对主位的叙述和描写,往往表达最重要的新信息,主位必须先于述位[34]。China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对象和焦点,当其作为主位时,述位有何新信息,述位中包含了什么样的价值判断与立场?笔者以“China”为节点词,检索了左右10个搭配词(L10/R10),发现在3608项索引行中,China通常表述事件的发生地点,主要充当介词宾语,如in、to、from、for、of、across、through、with、around、outside等,此外用于特定机构名称、与Wuhan连用以及表示所有关系China's。为了观察更直观有效,只保留China作为概念主位(事件的施动者)的索引行,共368项。

表2有关“China”主位报道的索引行(部分)

由表2可见,《纽约时报》比较关注和客观报道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与防控,如及时公布感染和确诊病例人数(reportsnewcases、announcedadropinthenumber)、扩大封锁范围(expandsviruslockdown)、严格隔离措施(adoptingclassicquarantinemeasures)、延长春节长假(extendslonglunarnewyearholiday)、保障食物供应和物价平稳(keepfoodavailableandpricesaffordable)、建造专门医院以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buildingtwohospitals)、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bannedthewildlifetradenationwide)等;关注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方面,认为疫情阻止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stoppeditseconomy),需要他国提供支援(doesneedhelp)。这些印证了前面主题词归纳分类的结果。

表3有关“China”的负面报道索引行(部分)

近年来,中国逐渐走近全球舞台中心,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误解、偏见和指责,不出所料,在新冠疫情暴发后,西方的批评接踵而至。检索《纽约时报》有关“China”的报道语料,可发现大量的负面报道,部分索引行如表3所示。点击索引行,回归报道原文本,通过进一步解读与归纳,这些文本反映的态度和立场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处心积虑地把新冠病毒同中国相联系,称之为“Chinesevirus”“Wuhanvirus”,对中国搞污名化。诋毁中国利用冠状病毒危机自诩为全球领导者(spinscoronaviruscrisis,hailingitselfasagloballeader),无限扩大病毒给世界造成的影响(touchesthelivesofbillionsofpeople、facesatorrentofsuspicion、damagesitsimage、keptworldindark)。新型冠状病毒源头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需要听取专业、科学的意见。病毒没有国界,不区分种族肤色和财富,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中国人民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维护人类健康安全付出巨大牺牲,也作出重大贡献,得到国际社会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和普遍赞誉。《纽约时报》戴上了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企图将中国抗击疫情污名化,企图推卸责任给中国,这种做法无视中国人民为维护人类健康安全作出的巨大贡献,诋毁中国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更与国际社会共同抗击疫情的期待和努力背道而驰。

二是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隔离贴上“侵犯人权”的标签,利用充满歧视色彩的报道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武汉采取了封城,许多省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最大限度地阻断病毒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纽约时报》却认为“武汉封城”是牺牲人民自由和权利的政令,借机横加指责中国政府保持独裁主义、实施专制主义和残酷镇压(remainedauthoritarian,bebrutallyrepressive,underasystemknownasfragmentedauthoritarianism,useMao-stylesocialcontrolstoachievecontainment),污蔑中国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oneofthemostunequalcountriesintheworld)。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人类共同的威胁,中国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尊重疫情防控规律和医学救助规律,采取了最坚决、最彻底的阻断措施,尽一切努力救治患者、挽救生命,全力阻止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蔓延,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充分展现了大病大疫中的大仁大义。从根本上说,《纽约时报》部分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不是出于对人类健康的担心,而是将新冠病毒演变成为“政治病毒”。

西方媒体对华报道一般受其国家对华的基本立场及其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与偏见影响。《纽约时报》以上负面报道中国新冠疫情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的发展趋势感到恐惧,中国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就从一个落后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中国在科技、军事等领域都在加速追赶。中国崛起及其引发的中西方国家利益的博弈加剧,导致西方媒体打压、抑制中国发展的声音不断增强,“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一国的新闻媒体必然是以其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开展新闻报道活动。为了遏制中国,美国全方位打压中国,舆论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斗争领域,美国很多媒体乐此不疲,攻击、污蔑中国,配合美国政客在能够利用的每一事件上大肆攻击中国。

其次,中西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极大地影响了西方国家及其媒体对中国的认识。一些报道虽然经不起推敲,却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西方社会存在的对华意识形态偏见乃至敌对情绪。美国媒体和政客一向认为自己的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对于与自己国家不同的体制,习惯给别人贴上“不民主”的标签。当中国在自己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取得巨大发展成就时,美国很多媒体便高举“政治正确”的大旗,吹毛求疵,大肆捏造,歪曲诋毁。


四、结语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中国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形成了抗击病魔的强大合力,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团结奋战。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当前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

基于自建的中国新冠肺炎疫情语料库,通过对文本进行主题词、搭配以及检索行分析,从实证角度揭示《纽约时报》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话语表征,以及这些表征反映的意识形态。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表现出较大的关注,进行了及时、不间断、多方面的报道,关注疫情本身以及疫情带来的影响,但对中国政府仍持有误解偏见和负面态度,无端指责中国政府。

由于立场、倾向不同,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往往有偏差,甚至使用刻意贬低、双重标准、夸大煽情等方式恶语相向。不同的国家利益和立场必然会影响一国媒体的新闻报道,《纽约时报》部分报道强行扭曲了中国抗疫的付出与成效,一定程度上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产生了质疑,居心叵测,用心险恶。目前在国际舆论场中,西强我弱的态势依然没有改变,中国与西方媒体的舆论之争或将长期存在,我们要不断增强国家软实力,特别是要持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推动国内媒体走向世界舆论中心,激浊扬清,主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达中国的声音和价值理念,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参考文献:

[14]钱毓芳.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198-202.

[15]钱毓芳.英国主流报刊关于低碳经济的话语建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25-35.

[16]钱毓芳.《纽约时报》关于低碳经济的话语建构[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2):30-41.

[17]李静.语料库辅助分析英国媒体视野中的中国经济话语构建[J].外语学刊,2018(3):52-57.

[18]刘宁.基于语料库的中美媒体关于中国雾霾报道的对比研究: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5):37-53.

[19]王琦.“一带一路”英文媒体中的中国企业形象:语料库辅助下的批评话语分析[J].当代外语研究,2019(3):99-113.

[20]邵斌,回志明.西方媒体视野里的“中国梦”: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语研究,2014(6):28-33.

[21]杨兴锋.从SARS事件看党报公共卫生报道[J].中国记者,2003(6):4-5.

[22]张自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媒报道与民意诉求:以“苏丹红事件”为例[J].新闻大学,2005(4):19-22.

[23]沈峥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体策略:从《新华日报》禽流感系列报道说开去[J].新闻战线,2014(6):102-104.

[24]杜辉宇.雾霾事件与公共卫生报道策略[J].新闻战线,2017(9):122-124.

[25]万丽丽.国内报纸媒体对于食品安全的报道研究:以“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09.

[26]冯俊霞.健康传播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研究:以《南方都市报》和《健康报》的日本核辐射报道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7]熊玮.我国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理念、范式演变与对策研究:以《人民日报》对“非典”、“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报道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8]薛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议程设置的变化:以“非典”报道与H7N9疫情报道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14.

[29]周婕.《人民日报》“非典”与“甲流”报道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30]邓识,张鹏飞.中西主流媒体公共卫生事件新闻报道比较:以《纽约时报》网站和人民网对甲型流感的报道为例[J].对外传播,2009(9):43-44.

[31]薛可,王舒瑶.议程注意周期模式下中美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框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禽流感的报道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2(6):30-35.

[32]丁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美新闻报道差异研究:《人民日报》《纽约时报》甲型H1N1流感报道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葛厚伟.基于语料库的《纽约时报》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话语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6):108-116.

基金: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gxbjZD2020017);滁州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中美主流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2020qd2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国际病毒学杂志

期刊名称:国际病毒学杂志

期刊人气:263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092

国内刊号:11-5394/R

邮发代号:18-223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