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cy和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纳入观察组,以及同期体检的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Hcy、NT-proBNP的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同时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血清Hcy、NT-proBNP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cy、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F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清Hcy、NT-proBNP水平随着NYHA分级的增高而升高,LVEF则随之下降;不同分级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Hcy、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Hcy、NT-proBNP水平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病情严重程度。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中老年群体中多发。该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心肌舒张或收缩功能减退,导致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从而引起肺瘀血、周围循环灌注不足[1,2]。CHF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需要应用其他客观指标综合诊断。超声心动图可对心脏结构、功能进行检查,但可用于CHF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测指标较少。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3]。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是可用于心力衰竭诊断的一项敏感性生化指标[4]。本研究就上述两项检测指标水平的变化在CHF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02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① 观察组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中的诊断标准[5],并经心脏超声确诊;② 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③ 无其他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① 存在严重高血压;② 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③ 沟通理解能力较差;④ 患有癌症、严重急慢性感染;⑤ 终止治疗或转院。
对照组:男60例、女42例,年龄55~79(67.75±4.09)岁。观察组:男58例、女44例,年龄58~81(67.94±4.12)岁。观察组中原发病:冠心病52例,心肌病31例,其他19例。NYHA分级:Ⅱ级26例,Ⅲ级44例,Ⅳ级32例。两组获得的信息数据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分别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进行测定。血液样本在室温条件下静置20 min,再以3 000 r/min离心处理8 min,获得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T-proBNP水平,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cy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观察组治疗方法: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氯沙坦钾片50 mg/次,口服,每日1次;呋塞米20 mg/次、螺内酯20 mg/次,口服,每日2次(病情稳定后改为每日1次)。连续治疗10~14 d,再次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清学检测,并行心脏彩超测定LVEF。
1.3评价指标
① 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cy、NT-proBNP水平。正常值范围:Hcy<15μmol/L,NT-proBNP<300 ng/L。② 比较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检测结果。③ 分析两项检测结果同LVEF之间的关系。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检测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3项指标检测结果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和NT-proBNP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比对照组高,而治疗前后LVEF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
2.2观察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NYHA分级越高,血清Hcy与NT-proBNP水平越高,LVEF水平越低;不同分级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Pearson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治疗前的血清Hcy、NT-proBNP水平均与LVEF呈负相关(r=-0.53、-0.64,P<0.05),即Hcy与NT-proBNP两项指标越高,LVEF越低。
表2观察组不同NYHA分级各组间各指标比较结果
3、讨论
CHF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且在35~74岁群体中多发[6]。CHF为进行性发展病症,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就表明病情比较严重。早期诊断CHF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有助于后续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患者预后的改善[7]。近年来临床多采用生化标志物对早期CHF进行诊断。
Hcy为含硫氨基酸,能够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产生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刺激氧自由基、过氧化氢的生成,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内皮细胞抗氧化能力,导致血流障碍,减缓血流速度,进而导致CHF的发生[8,9]。高水平Hcy会促使炎症反应激活、血栓素A2水平升高,导致致密复合物形成,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激活体内凝血系统,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0]。Hcy血症可对一氧化氮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合成、分解作用进行拮抗,进而对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产生影响,促使心肌细胞膜氧化、损伤,同时还参与了心肌重构,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11]。高水平Hcy可作为CHF的一项独立预测因子。脑利钠肽(BNP)经转录翻译成BNP前体的初始产物,去除信号肽后形成proBNP,在经过蛋白酶水解后形成无生物学活性的NT-proBNP[12]。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后,体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激活利钠肽系统,增加BNP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导致NT-proBNP水平升高,故NT-proBNP在心力衰竭的诊断中较为常用[13]。另外,同BNP相比,NT-proBNP的半衰期更长、更稳定,具有更好的操作重复性,在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也更高。这是因为NT-proBNP可更好地反映较短时间内BNP的新合成情况以及BNP通路的激活情况。同时,NT-proBNP的客观性较高,不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通过分析本研究数据可以发现,观察组无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血清Hcy、NT-pro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LVEF水平更低,说明通过检测上述指标能够对CHF进行诊断,并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另外,血清Hcy、NT-proBNP水平随着NYHA分级的增高而升高,LVEF随之逐渐下降,且前两项指标与LVEF呈负相关,同贾向东等[14]研究结论相似,提示血清Hcy、NT-proBNP水平可反映心功能不全,并可有效判定病情严重程度。NT-proBNP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进一步升高,会导致心室负荷增加和室壁张力增大,所以通过检测NT-proBNP能够对患者的心室功能紊乱程度进行评估。另外,NT-proBNP在疾病早期即会出现变化,因此它与血清Hcy联合检测能够更好地预测CHF。
总而言之,血清Hcy、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同患者的CHF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选择的生化标志物较少,检测结果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未进一步分析联合检测两种指标在CH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更多的检测指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彭琛,李波,荣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cy与NT-proBNP、左心室结构的相关性[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2):8-11.
[2]周芸华,张颖.慢性心力衰竭中血清HCY和NT-proBNP和CysC及D-二聚体的联合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J].当代医学,2020,26(24):128-130.
[3]孟成,吕磊,周跟东.血清Hcy NT-pro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相关性[J].河北医学,2021,27(10):1687-1691.
[4]吕海珍,吕云,周荣,等.血清HCY、sST2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心功能评价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6):1002-1006.
[5]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0):948-956.
[6]李雷花,孙俊红.血清HCY、CysC、NT-proBNP、D-dimer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3):427-430,433.
[7]陈智华.血清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7):35-37.
[8]张桂芹.NT-proBNP联合Hcy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5):805-806.
[9]杜会妮.老年慢性心衰测定血清NT-proBNP、Hcy对MACE的预测价值分析[J].临床研究,2019,27(12):48-49.
[10]郑光敏,李玮,庞菲,等.HCY、cTnI、hs-CRP和NT-proBNP及LVEF变化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甘肃医药,2018,37(12):1071-1073.
[11]向姝婷,曹雅兰,王钰,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0,43(7):585-589.
[12]董帅鹏,马智贤,霍鹏飞.N端脑钠肽前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1):63-65.
[13]马文莉.血清HCY、CysC、NT-proBNP、D-dimer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11):189-191.
[14]贾向东,郭长城,赵松伟.慢性心衰患者血清Hcy、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37(6):1121-1122,1134.
文章来源:胡仁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cy和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探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24,33(01):59-61+66.
分享: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此病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但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逐步呈年轻化趋势,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考虑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引发的脑组织软化、坏死相关,此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025-05-14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230万例。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BC患者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占BC患者的50%以上。老年BC目前尚无公认的临床治疗规范,且无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糖蛋白丝甘蛋白聚糖(SRGN)是一种蛋白多糖,贮存于颗粒或细胞外囊泡中,具有中和水解酶、调控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
2025-04-192019年,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大流行出现。该病毒是一种包膜的线性单链阳性RNA 病毒,因其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冠状而得名。它属于冠状病毒科和 β 冠状病毒属 。发烧门诊中常见的另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病毒是流感病毒。由于其症状与 COVID-19 相似且流行率持续较高,也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
2025-04-14急性脑梗死是脑组织因突然失去供血所发生的坏死性病变,其病因多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因素相关,在临床上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已逐渐下降,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仍是大多数患者存在的后遗症,如失语、瘫痪等表现,会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下降,还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
2025-03-21糖类 抗 原 242(CA242)是一种唾液酸化糖类抗原,以 糖 蛋 白/糖 脂 的 形 式 存 在 于 细 胞 表 面,或 以 O-连接富集 的 糖 蛋 白 的 形 式 存 在 于 血 清 中[1]。CA242在健康人体中 水 平 较 低,经 过 氧 化 酶 染 色,仅 在 胆 管细胞、胰管细胞中可见少量 CA242。当正常组织发生癌变时,CA242 通过肿瘤细胞进入 血 液 循 环,血 清 中CA242水平将明显升高,尤其是在胰腺癌中表达较为明显。
2025-03-18临床研究显示[2],疾病发作的早期阶段,常表现为缺乏特异性的临床体征,即蛋白尿、贫血、血沉增快等,早期诊断难度高,对疾病针对性治疗产生阻碍。此外,疾病发作期间的疼痛表现明显,如不加以控制和缓解,会降低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对疾病治疗及预后产生消极影响。
2025-02-08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因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不足,或血液毒素干扰红细胞的生成代谢导致的贫血,会增加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1-2]。据统计,中国超过50%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贫血,慢性肾脏病3期的贫血发生率为51.1%,到慢性肾脏病5期可高达90.2%[3]。
2025-02-07贫血是血液科常见疾病,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下降,导致缺乏足够的红细胞对组织、器官供氧,引发一系列症状[1]。贫血患者以乏力、头晕为主要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器官病变,造成严重后果。不同贫血类型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存在差异性,尽早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2025-02-07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技术中,自动化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并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检测效率。自动化检测技术是保证条件控制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对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非常必要。临床生物化学自动化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光谱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离子选择电极技术及化学检测技术等。
2025-02-05细菌感染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比如败血症和菌血症。鉴定细菌的种类是治疗前的一种重要手段,鉴定出不知名细菌与已知细菌之间的关系[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有核酸检测、自动化仪器鉴定法、生物化学检测鉴定法等。
2025-01-15人气:18601
人气:15636
人气:15147
人气:14975
人气:1309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血液学杂志
期刊人气:151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2806
国内刊号:42-1284/R
邮发代号:38-169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