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甲型流感病毒和COVID-19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但致病机制不同。本研究旨在评估其对白细胞计数和血常规参数的影响,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见解。方法 本研究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2023年)甲型流感和COVID-19患者的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数据,其中甲型流感患者222例,COVID-19患者186例,对照组100例。CRP数据包括146例甲型流感患者和149例COVID-19患者。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 甲型流感组白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总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计数较高,但中性粒细胞、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和CRP水平低于COVID-19患者。各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较COVID-19和甲型流感患者的血常规参数和CRP水平,甲型流感患者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更高,表明免疫应答更强。两种感染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其中COVID-19的血小板计数最低,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影响。2个感染组的网织红细胞计数均较低,其中COVID-19最低,提示骨髓受损。甲型流感的CRP水平低于COVID-19,这表明在COVID-19病例中存在炎症和潜在的细菌共感染。
2019年,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大流行出现。该病毒是一种包膜的线性单链阳性RNA病毒,因其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冠状而得名。它属于冠状病毒科和 β 冠状病毒属[1]。发烧门诊中常见的另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病毒是流感病毒。由于其症状与COVID-19相似且流行率持续较高,也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自2023年3月以来,甲型流感在中国的传播逐渐加剧,感染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甲型流感与COVID-19均是发热门诊中主要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来源。SARS-CoV-2通过刺突蛋白直接与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结合,从而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3-4]。进入宿主细胞后,病毒RNA基因组释放到细胞质中并开始复制。随后新生成的病毒颗粒被组装并释放到细胞外部,从而感染邻近的细胞[5]。最终,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污染表面接触以及粪口传播途径扩散[6-7]。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包膜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8],其主要靶点是上皮细胞,决定了病毒的细胞趋向性和宿主特异性[9]。病毒与上皮细胞表面的唾液酸残基相互作用,神经氨酸酶促进新形成的病毒颗粒的释放,这些颗粒通过呼吸道飞沫排出或感染其他细胞,从而促进病毒的传播[10]。血凝素会不断进化,当新的神经氨酸酶、血凝素或两者同时被引入当前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中时,发生的基因重组容易引发流感大流行[11]。 甲型流感和COVID-19对全球卫生环境构成重大挑战。然而,很少有研究比较这两种病毒对血常规参数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两种病毒对血常规参数的影响差异,为揭示两种病毒的发病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2022-2023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甲型流感病毒或COVID-19检测阳性患者的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数据。血常规分析纳入222例甲型流感阳性患者和186例COVID-19肺炎阳性患者,并在体检部门随机抽取100名健康个体作为阴性对照。CRP分析纳入146例甲型流感阳性患者和149例COVID-19阳性患者。这些数据最终被分为甲流组、COVID-19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已获得知情同意,研究得到当地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伦理审批号:202210053)。
1.2仪器与试剂
主要仪器及试剂EDTA-K2抗凝管;XN-9100血液分析仪(Sysmex);QuikRead测量仪器(Aidian)。
1.3检测方法
1.3.1血常规数据
采集经EDTA-K2抗凝的静脉血标本,采用XN-9100血液分析仪进行分析,获得甲型流感和COVID-19患者的全血细胞计数数据。然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实验步骤如下:1)取2 mL经EDTA-K2抗凝静脉血;2)使用XN9100血液分析仪分析采集的抗凝血样本;3)收集全血数据,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2快速C反应蛋白(quick C-reactive protein,Q-CRP)检测
免疫比浊法测定使用CRP检测仪上的抗人CRP微颗粒。样品中的CRP与微颗粒反应,改变溶液的浊度,使用QuikRead仪器进行测量。实验步骤如下:1)在试验皿中加入20μL全血或毛细血管血,充分混合,待红细胞完全溶解后盖上试剂帽。2)按照显示屏上的指示,点击主菜单界面的“测量”按钮。3)将试管放入检测槽中,确保有条形码的一面朝向仪器。4)进行测试。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所有统计学分析使用GraphPad和SPSS软件进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与甲流组各项指标比较 甲型流感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单核细胞(monocyte,MO)#、NE%、MO%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platelet,PLT)、 淋巴细胞(lymphocyte,LY)#、LY%、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s,EO)%、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RET)#、RET%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ed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BA)#、EO#、BA%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对照组和甲流组血液样本的各项参数比较
2.2对照组与COVID-19组各项指标比较
与 对 照 组 比 较,COVID-19组WBC、NE#、MO#、NE%、MO%显 著 升 高,RBC、PLT、LY#、LY%、BA%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GB、BA#、EO#、EO%、RET#、RE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甲流组与COVID-19组各项指标比较
甲流组WBC、RBC、HGB、PLT、MO#、MO%、BA%、EO%、RET#均显著高于COVID-19组。相反,甲流组NE#、NE%、RET%显著低于COVID-19组,Q-CRP的水平在COVID-19患者的分组中显著上升(P<0.05)。2组间LY#、BA#、EO#、LY%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对照组和COVID-19组血液样本的各项参数比较
表3甲流组和COVID-19组血液样本的各项参数比较
2.4对照组、甲流组与COVID-19组差异指标
如表4所示,COVID-19组NE#和NE%的平均值高于甲流组和对照组。在COVID-19组中,RBC、PLT和BA%的平均值低于甲流组和对照组。此外,甲流组的RET%平均值低于COVID-19组和对照组。值得注意的是,COVID-19组的Q-CRP水平明显高于甲流组。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与COVID-19严重期密切相关。这种升高可能表明细菌感染并发COVID-19导致CRP水平升高[12]。
表4对照组、甲流组与COVID-19组差异指标
3、讨论
甲型流感和COVID-19在传播途径和临床特征上存在相似性,但其治疗方法却有所不同。对这两种疾病的快速诊断对保护患者健康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血常规参数差异分析,发现甲型流感和COVID-19患者在多项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
重症COVID-19感染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中中性粒细胞是ARDS发病的主要效应细胞[13-14]。本研究发现,COVID-19组的NE#和NE%值高于甲型流感组和对照组。在部分患者的疾病进展过程中也观察到了类似趋势,重症患者的NE#和NE%水平甚至更高[15-16]。 感染COVID-19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减少[15]。本研究观察到一致的结果:COVID-19组的LY#和LY%显著下降。在本研究中,COVID-19组的NE#高于甲流组,而LY#差异不显著。因此,COVID-19组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高于甲型流感组。NLR可作为区分甲型流感与COVID-19以及评估COVID-19患者严重程度的潜在指标,NLR值越高通常表明病情越严重[17]。与COVID-19患者比较,甲型流感患者的MO#值升高[16],这一结果与本研究一致。单核细胞在流感感染的免疫反应和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18]。流感病毒通过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感染淋巴细胞,导致单核细胞计数增加[19]。 各种病毒感染可能引起骨髓造血功能障碍[20]。在本研究中,COVID-19组和甲流组的RET#值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其中COVID-19组的RET#值最低。这种减少可能由于病毒感染破坏红细胞,导致血液中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数量减少。COVID-19病毒造成的损害越严重,RET#值通常越低。此外,与甲流组比较,COVID-19组的HGB和RBC值较低。低RET#、HGB和RBC水平的降低提示可能存在贫血趋势。
此外,与对照组比较,甲流组和COVID-19组的PLT值都较低,其中COVID-19组的PLT值最低。这表明COVID-19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免疫系统,导致PLT水平降低。这些机制可能包括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或清除增加,血小板消耗增加[21-23],导致COVID-19组PLT水平下降更为显著。 本研究为单中心探索性回顾性研究。遗憾的是,我们未能获得纳入病例的预后情况。本研究初步提示血液学参数的变化对患者的诊断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这些变化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控制和预防大流行病也至关重要。
4、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供了血液学常规参数在区分甲型流感和COVID-19感染方面的证据。2组在红细胞、白细胞、Q-CRP等指标上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这些变化可以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并在早期干预和患者预后中发挥关键作用。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0111347);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01020240);
文章来源:张娟,徐邦牢,李伟杰,等.甲型流感病毒与COVID-19患者血常规差异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41(04):415-419.
分享: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此病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但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逐步呈年轻化趋势,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考虑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引发的脑组织软化、坏死相关,此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025-05-14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230万例。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BC患者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占BC患者的50%以上。老年BC目前尚无公认的临床治疗规范,且无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糖蛋白丝甘蛋白聚糖(SRGN)是一种蛋白多糖,贮存于颗粒或细胞外囊泡中,具有中和水解酶、调控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
2025-04-192019年,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大流行出现。该病毒是一种包膜的线性单链阳性RNA 病毒,因其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冠状而得名。它属于冠状病毒科和 β 冠状病毒属 。发烧门诊中常见的另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病毒是流感病毒。由于其症状与 COVID-19 相似且流行率持续较高,也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
2025-04-14急性脑梗死是脑组织因突然失去供血所发生的坏死性病变,其病因多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因素相关,在临床上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已逐渐下降,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仍是大多数患者存在的后遗症,如失语、瘫痪等表现,会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下降,还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
2025-03-21糖类 抗 原 242(CA242)是一种唾液酸化糖类抗原,以 糖 蛋 白/糖 脂 的 形 式 存 在 于 细 胞 表 面,或 以 O-连接富集 的 糖 蛋 白 的 形 式 存 在 于 血 清 中[1]。CA242在健康人体中 水 平 较 低,经 过 氧 化 酶 染 色,仅 在 胆 管细胞、胰管细胞中可见少量 CA242。当正常组织发生癌变时,CA242 通过肿瘤细胞进入 血 液 循 环,血 清 中CA242水平将明显升高,尤其是在胰腺癌中表达较为明显。
2025-03-18临床研究显示[2],疾病发作的早期阶段,常表现为缺乏特异性的临床体征,即蛋白尿、贫血、血沉增快等,早期诊断难度高,对疾病针对性治疗产生阻碍。此外,疾病发作期间的疼痛表现明显,如不加以控制和缓解,会降低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对疾病治疗及预后产生消极影响。
2025-02-08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因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不足,或血液毒素干扰红细胞的生成代谢导致的贫血,会增加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1-2]。据统计,中国超过50%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贫血,慢性肾脏病3期的贫血发生率为51.1%,到慢性肾脏病5期可高达90.2%[3]。
2025-02-07贫血是血液科常见疾病,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下降,导致缺乏足够的红细胞对组织、器官供氧,引发一系列症状[1]。贫血患者以乏力、头晕为主要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器官病变,造成严重后果。不同贫血类型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存在差异性,尽早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2025-02-07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技术中,自动化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并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检测效率。自动化检测技术是保证条件控制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对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非常必要。临床生物化学自动化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光谱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离子选择电极技术及化学检测技术等。
2025-02-05细菌感染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比如败血症和菌血症。鉴定细菌的种类是治疗前的一种重要手段,鉴定出不知名细菌与已知细菌之间的关系[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有核酸检测、自动化仪器鉴定法、生物化学检测鉴定法等。
2025-01-15人气:18601
人气:16740
人气:16096
人气:15636
人气:1536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6106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4813
国内刊号:22-1375/R
邮发代号:12-152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