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熊燕主任治疗眩晕病的学术经验总结

  2020-10-14    186  上传者:管理员

  • 关键词:
  • 中医
  • 临床综合征
  • 学术经验
  • 熊燕主任
  • 眩晕病
  • 加入收藏

眩晕是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的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中医学认为眩晕病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髓不充,脑窍失养[1]。眩晕病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更甚者发展为中风或晕厥,危及生命。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对眩晕病的描述[2],《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到明清时期,中医诊治眩晕病的内容更加丰富,从病机、证候,到治法、方药等方面逐渐趋于系统化。《丹溪心法·头眩》曰:“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

目前对于眩晕的中医治法,“化痰降浊息风法”是重要的治法之一,可见风痰作为导致眩晕的因素,已经受到广泛重视。熊燕是江西省名中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以来治学严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认识,在临床上积极创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及新技术,如益气扶正方、下瘀血汤、清热化痰通络汤、特有的耳针、穴位贴敷疗法等,并对眩晕病治疗有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本次研究选取100张2017年—2019年熊燕主任在门诊或住院部开具的治疗眩晕病的首诊处方,结合现代数据管理知识,通过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和频次分析法,对药方进行整理分析,力求寻找熊燕主任治疗眩晕病的方药配伍规律,探求与之相关的疾病病因病机,总结整理熊燕主任治疗眩晕病的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为当代医者提供参考,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思想。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019年熊燕主任在门诊或住院部开具的治疗眩晕病的首诊处方100条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采集资料后,建立原始资料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及频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中医药学理论对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1.2.1资料采集方法

(1)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及西医眩晕诊断标准;(2)均经临床表现、影像检查等确诊为眩晕病;(3)药方纳入标准:处方具有明确的剂量和完整的药物组成、内服方剂。

1.2.2数据处理方法

1.2.2.1建立原始资料数据库

运用Excel2017软件构建所收集治疗眩晕病的处方数据库,将上述收集到的符合要求的病例的中药录入到数据库中,主要包括编号、方剂名称、药物组成等内容。

1.2.2.2关联规则分析法

关联规则分析法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这种规律性即关联规则。支持度是指同时出现A和B的概率,置信度指出现A的情况下出现B的概率,支持度和置信度是关联规则的重要指标。选择频率>20%的中药进行归纳,采用支持度与置信度来衡量中药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从变量群中提取有关联性因子的统计技术,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敝的具有关联规则的因子。本研究项目通过对治疗眩晕病的药物配伍关系进行分析,寻找药物配伍及组合规律。统计分析出常用治疗眩晕病的方药中药物组合[3]。

1.3统计学方法

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17进行频数分析,对治疗眩晕病的药物使用频率进行频次分析,分别导出使用频次高的药物,统计分析出常用治疗眩晕病的方药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单味中药。


2、结果


2.1常用方药中药物组合

半夏、陈皮、茯苓38次;半夏、茯苓、天麻36次;半夏、茯苓32次;茯苓、枳实29次;半夏、陈皮25次;半夏、泽泻23次;茯苓、天麻22次;半夏、天麻24次;党参、甘草21次;菊花、天麻22次;菊花、天麻22次;陈皮、茯苓21次;陈皮、甘草19次;白术、茯苓20次;陈皮、甘草19次;半夏、甘草20次;茯苓、钩藤21次;茯苓泽泻21次。核心处方为半夏、陈皮、茯苓、天麻。见表1。

表1比较常用方药中的药物组合

2.2单味中药的使用频率

100条处方共用162味中药,其中频次为1次的有19味,频次为2次的有23味,频次为3次的有27味,频次为4次的有37味,频次为5次的有34味,频次超过5次的有22味。熊燕主任治疗眩晕病的常用中药为茯苓(4.14%)、半夏(3.15%)、菊花(3.07%)、陈皮(2.15%)、甘草(2.15%)、牡蛎(1.99%)、白芍(1.99%)、天麻(1.98%)、石决明(1.87%)、当归(1.87%)。


3、讨论


眩晕病以脑血管疾病较为多见,是一种运动纪觉或运动错觉,患者对于空间关系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异常,自觉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摇晃。眩晕病病因复杂,常见于心血管疾病、贫血、中毒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患者中,临床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抗凝、营养脑神经、改善循环等,常常难以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

《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其性主升,风阳上扰或气火暴升,发作为眩晕。中医治疗眩晕病历史源远流长[4],化痰降浊息风法疗效好、起效快,是治疗眩晕病的有效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对100条处方进行数据分析,得出18种常用中药组合,采用频次分析法对100条处方进行数据分析,得出17种高频药物,其中茯苓、半夏、天麻出现频率较高,半夏辛温,能散能走,性燥体滑、燥湿化痰,善治降逆止呕、头眩痰厥、咳逆头痛;茯苓甘淡,善健脾利湿以助半夏化痰之力,《金匮要略》中小半夏加茯苓汤正是以此二药合用治疗眩悸。天麻通血脉、疏痰气、直入肝经,功能平肝阳、散风热、祛风通络[5]。本次数据挖掘结果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熊燕主任治疗眩晕病的化痰降浊息风的用药思路,但单纯依靠数据分析技术仍不能反映其全面特点,有一定的局限性;继承中医名家经验的的模式仍是传统师承结合临证实践为主,数据挖掘分析结果还需要经过临床中医的确认和补充,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陶晶,孙涛,唐庆波,等.益气活血清脑汤联合高压氧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疗效观察[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6(1):30-33.

[2]段吾磊,刘丹,谭元生.从中医因瘀致眩思想论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0):1259-1260.

[3]周鹍,范文英,孟妍,等.益气活血法治疗高血压伴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2):2811.

[4]潘善余,徐浩娟.连建伟教授眩晕验案三则赏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6):546-549.

[5]陈君.配伍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7,12(9):2088-2092.


涂颖廷,熊燕.熊燕主任治疗眩晕病的学术经验总结[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8):4108-410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山东中医杂志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期刊人气:219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山东中医药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7-358X

国内刊号:37-1164/R

邮发代号:24-044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