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应用及对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产后出血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术中低血压、低体温、仰卧综合症、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腹泻、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手术效果,可以有效的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产后出血的症状,提升母婴安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剖宫产手术是临床对难产及高危妊娠的产妇采用的有效治疗方法,但产妇往往存在着对手术的恐惧以及对手术疼痛的担心,使得心理紧张、焦虑情绪较重,且手术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母婴的安全,导致手术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因此,临床对剖宫产术产妇的预见性护理尤为重要,及时干预剖宫产术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降低风险事件几率,提升手术质量[1]。本研究对预剖宫产术产妇行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术前指导、心理干预、术后卫生指导、新生儿护理指导以及紧急情况准备等,以期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9.4±3.6)岁,孕周36-41周;对照组60例,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8.9±3.3)岁,孕周37-42周;所有产妇均符合剖宫产手术标准,产次0-2次,孕次1-5次,术前检查无精神病史及妊娠合并症;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次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相关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及麻醉方式,给产妇备皮,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处理术中紧急情况,胎儿取出后常规清理口腔,避免新生儿窒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干预:①术前指导。术前1d进行访视,访视前查找产妇的病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向产妇介绍相关手术信息,介绍手术过程、麻醉方式、手术室环境、以及产妇需要配合事项,告知产妇手术采取的体位,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询问产妇是否有过敏史,指导产妇应对术中、术后疼痛的措施;告知产妇手术全程由1名麻醉师和1名护士陪伴左右,随时满足其需求,保证母婴的安全,鼓励产妇相信医生,使产妇对手术产生信任感,放松心情;发放书面健康教育手册,明确禁食禁水的时间及目的,保证其积极配合手术[2]。②术前心理干预。认真倾听产妇的诉求及不安,耐心解答她们的疑问,许多产妇对手术存在误解,认为麻药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且会对自身造成伤害、害怕疼痛、产后易遗留后遗症等,产生不同程度焦虑、紧张,护理人员应耐心抚慰其情绪,明确告知正确的手术信息,解除其不必要的担心,告知产妇麻醉不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且术后哺乳及喂食新生儿,手术创伤在短期内即可恢复,一般不会留有后遗症,用安慰性语言减轻其恐惧紧张情绪,充分调动其主观能积极配合手术,并积极鼓励家属一同参与到产妇的心理抚慰中来,增加手术的勇气[3]。③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关注是否有低血压及低体温情况发生,若产妇出现体位不适及时调整体位,做好氧气及相关药品、器械准备,开放静脉通道,注意产妇的保暖;新生儿取出后及时清理口腔异物,防止呼吸道异物吸入气道引起新生儿肺炎及窒息;观察新生儿面色、呼吸等体征变化,注意新生儿保暖[4]。④术后卫生指导及新生儿喂养指导。术后加强产妇外阴的清洁,避免尿路感染;术后24h内定时按压产妇小腹,促进子宫收缩及恶露排出;注意询问产妇排气情况,若48h内无排气,使用药物助产妇排气;术后第3d拔除导尿管,指导产妇下床到厕所排便,观察有无尿潴留情况;指导产妇行母乳喂养,帮助其做好乳房疏通及护理,使婴儿尽早学会吮吸母乳,并帮助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促进母婴关系的协调[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低血压、低体温、仰卧综合症、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腹泻、便秘、尿潴留等;观察术后出血发生情况,统计术后2h出血量及术后24h出血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版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 两组产妇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观察组术中低血压、低体温、仰卧综合症、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1两组产妇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观察组术后感染、腹泻、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产妇术后出血情况比较,见表3。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3两组产妇术后出血情况比较(x±s)
3、讨论
随着临床剖宫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仍有部分产妇因为焦虑、恐惧心理的影响,导致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对母婴的安全产生威胁。因此,提供优质的护理干预服务,针对产妇个体化特点,制定预防性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充分评估产妇的生理、心理状况,针对剖腹产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保证手术及母婴的安全。预见性护理模式涵盖围手术期的各个方面,通过术前教育、术前心理护理、术中观察及护理、术后对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等,预防性地解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手术效果,提升了护理满意度。术前针对产妇的不良心理特点有意识的进行指导,消除紧张恐惧情绪对手术的影响,以平和的心态为手术做好准备;术中做好预防低血压、低体温、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准备工作,降低手术风险事件发生率;术后加强护理,增强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同时预防切口感染,为母乳喂养打好基础[6]。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术中低血压、低体温、仰卧综合症、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感染、腹泻、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而且产后出血率、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也较少。充分说明预见性护理针对风险因素的提前预防是非常有效的,并能够增进手术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的相互协作、共同应对并发症的能力。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对剖宫产术手术质量的发挥有促进作用,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母婴的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新英.剖宫产术中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1986,1988.
[2]苏晓英,魏莉芳.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术前焦虑状态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36):6866-6867.
[3]顾红玉.预见性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250-252.
[4]马省凤,薛常琳.心理护理干预对消除麻醉前剖宫产患者不良心理的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11):133-134.
[5]黄蓓蓓,陆宏伟.剖宫产术中预见性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14(2):85-86.
[6]赵丽,宫莹莹,梁彩侠.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剖宫产术中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40-1742.
周艳妮,吕艳.剖宫产术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及对剖宫产手术效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5):116-117. DOI:10.15887/j.cnki.13-1389/r.2018.05.074.
分享:
妇科护士是医疗团队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妇科工作繁重多样化,使得妇科护士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感明显,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研究表明,护士在应对工作压力的过程中展现出的高度责任感,有助于护士将个人价值观与机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从而积极推动机构的运营,提升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
2025-04-10通过改善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功能,可以有效缓解因肌肉紧张、炎症或其他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盆底康复护理虽可一定程度地缓解慢性盆腔痛患者的症状,但其效果往往受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积极心理护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通过心理干预和情绪调节,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从而提高康复护理的效果。
2025-03-21子宫肌瘤为女性常见疾病,当其较大时需通过手术切除,然而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在手术期间实施高效、优质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效果,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1]。子宫肌瘤手术造成身体创伤,患者术后会承受疼痛感,同时也易发生心理应激反应,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因此加强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有必要[2]。
2025-03-0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宫腔镜检查作为妇科门诊中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其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患者在接受宫腔镜检查时由于对检查过程的不了解和对疼痛的恐惧,往往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会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常规护理模式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检查依从性方面存在局限性。
2025-02-06辅助生殖技术是采用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旨在帮助不孕不育家庭实现怀孕愿望,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为其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卵巢多卵泡发育、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双侧卵巢异常增大等,若没有及时干预,OHSS可能会引起血管栓塞、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2025-01-28异位妊娠是指胚胎着床在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常导致流产、输卵管破裂,病情较为严重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疾病本身和手术作为应激事件,加之患者角色转变、疾病知识缺乏等因素影响,极易引发一系列负性情绪,影响手术顺利开展,且会诱发或加重患者心理问题,不利于术后恢复 。
2025-01-23卵巢黄体破裂是妇科急症中常见的一种情况,患者通常因腹部疼痛前来就医,检查时会发现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若出血量过大,必须立即采取手术干预,以免对生命构成威胁。然而,对于出血量较小的患者,保守疗法更为适宜,因破裂口通常能自然闭合。
2024-12-14随着外科微创手术和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已经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腹腔镜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对腹腔和盆腔的脏器干扰小、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口小且美观、住院天数短等优点。但腹腔镜用于妇产科患者术后会出现肩部酸痛和膈肌酸痛、肋间牵扯痛等非切口的疼痛,发生率在35%~80%,多持续48~72h后自行消失。
2024-12-02乳腺癌是当前女性的高发性恶性疾病,严重威胁女性群体的健康和生命。化疗是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治疗效果好、适用群体广、治疗起效快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其中癌因性疲乏就是常见并发症。随着中医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人们对中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基于中医思想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应运而生。
2024-11-18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异常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进而引发的器官位置异常及功能障碍,主要症状为阴道口肿物脱出,可伴有排尿、排便和性功能障碍[1]。有研究显示,成年女性POP患病率>40%,且发病率随老龄化的加剧呈上升趋势[2-3]。
2024-10-24人气:16051
人气:14072
人气:10794
人气:9336
人气:725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妇产科杂志
期刊人气:3154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医学会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6946
国内刊号:51-1145/R
邮发代号:62-44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5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