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大剂量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2年8月监利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奥曲肽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 d。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基本指标(住院时间、止血时间、症状改善时间)差异,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χ2=4.800,P=0.028);观察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3 d后,2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血流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 16.67%,χ2=0.144,P=0.704)。结论 大剂量奥曲肽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肝脏血流情况,且安全性高,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于肝硬化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致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较危急的肝硬化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1,2]。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尤为重要。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衍生物之一,研究证实该药物在肝硬化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3]。魏胜霞等[4]研究认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大奥曲肽用量对改善患者出血症状更为明显。但目前国内对大剂量奥曲肽的应用效果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观察大剂量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22年8月监利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7~58(44.72±4.55)岁;病程1~3(2.38±0.30)年;出血类型:胃底静脉曲张19例,食管静脉曲张11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5~55(45.58±4.31)岁;病程1~3(2.42±0.21)年;出血类型:胃底静脉曲张17例,食管静脉曲张13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异常者;(2)合并严重肿瘤疾病者;(3)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4)对研究药物过敏者;(5)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规治疗,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严格禁食,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广东星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先给予注射用醋酸奥曲肽0.2 mg静脉推注,后将注射用醋酸奥曲肽0.6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以25 μg/h的速度泵入,每天2次。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临床基本指标:统计2组患者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及症状改善时间。(2)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借助Vivid T8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H20173231302)测量2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血流量。(3)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心悸、头晕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6]
显效:用药后24 h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无呕血、便血等临床表现,血红蛋白升高或维持稳定水平;有效:用药后24~72 h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无呕血、便血等临床表现,血红蛋白升高或维持稳定水平;无效:用药后72 h仍未出现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χ2=4.800,P=0.028),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临床基本指标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基本指标比较
2.3 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2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血流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 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 vs. 16.67%,χ2=0.144,P=0.704),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比较
3、讨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内科常见疾病,其起病急、发展迅速、致死率高,可对患者生存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7]。既往研究表明,局部止血及抑酸治疗是改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手段[8,9]。奥曲肽在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肝脏血流方面作用明显,因而常被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奥曲肽较常规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这一结果与冯丹阳等[12]研究结论类似,表明大剂量奥曲肽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作用明显。杨小艳等[13]研究指出,奥曲肽药物半衰期较短,能较快促进血小板聚集,改善凝血功能,从而抑制出血。祝捷等[14]文献报道,奥曲肽在抑制胃蛋白酶分泌的同时还可加快血液凝集,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及症状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证实了大剂量奥曲肽对于促进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康复作用明显。结合研究结果还可知,治疗后2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血流量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表明积极的药物治疗对改善患者肝脏血流情况作用明显。观察组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血流量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表明相较于常规药物治疗而言,采用大剂量奥曲肽治疗对改善患者肝脏血运情况作用更好。本研究中,2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反应、心悸、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表明采用大剂量奥曲肽治疗安全性较高。王鹏等[15]研究也证实,奥曲肽在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安全性较高,具有积极的药物疗效及经济性价值,因此其应用较为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大剂量奥曲肽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肝脏血流情况,且安全性高,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2]周仁正,谢发平,陈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12):1280-1283.
[3]王明,倪志.奥曲肽治疗177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1):114-115.
[4]魏胜霞,郑灼,刘学敏.不同剂量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1,29(11):769-772.
[5]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2):203-219.
[6]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2015)[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0):1086-1090.
[8]王丹,王风琴,冯霖轩.生长抑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433- 434,437.
[9]牛海榕.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的疗效及再出血率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S1):48- 49.
[10]吕胜来,袁学进,邱洪兵,等.大剂量奥美拉唑与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输血量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9):1062-1064.
[12]冯丹阳,杨玉丹,于玉兰,等.不同剂量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药物评价研究,2021,44(10):2234-2241.
[13]杨小艳,郭传勇,张旭,等.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预后及血清胆碱酯酶和氧化应激水平变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4):439- 443.
[14]祝捷,蔡梦琪,张英嫒,等.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9):1396-1397.
[15]王鹏,王波,南鹏,等.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3):292-294.
文章来源:田寒.大剂量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17):74-76.
分享: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是肝脏因乙肝病毒感染而逐渐硬化的一种肝脏疾病,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为特征,常伴有继发性感染、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乙肝肝硬化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疾病会进一步发展到失代偿期,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肝癌、肝硬化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2025-07-10中药外敷是指将中药粉末或中药提取物制成膏药、散剂、穴贴剂等,贴于患者穴位处,通过皮肤局部吸收和渗透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发挥药效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9-10]。中药外敷治疗腹胀、消肿最早记录于李时珍《本草纲目》“方家治肿满、小便不利者,以赤根捣烂,入麝香三分,贴于脐心,以帛束之,得小便利”。
2025-07-01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临床研究显示,疾病发生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直接相关关系[1]。临床研究显示,随着疾病的发展及恶化,会导致肝脏局部炎性反应反复发作、肝细胞受损,导致肝损伤、肝纤维化,增加疾病治疗难度,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2]。
2025-06-12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肝脏疾病,常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肝脏疾病的晚期阶段[1]。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则是一种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2]。外科手术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的常用方法,包括切除术、胆道重建术和胆囊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2025-06-05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较高,临床危害性极大[1-2]。肝硬化腹水的发病与多种原因有关,包括患者肝脏组织受到严重损伤、肝功能异常、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和清除能力下降等,具有繁殖能力的细菌由肠系膜及其他部位转移至腹腔,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腹水[3]。
2025-05-21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乙型肝炎肝硬化之所以演变为肝硬化,肝阳虚所致的“阳化气”不足和“阴成形”太过为其重要因素,临证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为指导,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温补肝阳药物,以增强“阳化气”功能,纠正“阴成形”过度状态,能够有效控制和逆转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2025-05-14肝硬化是人类健康的主要负担,常见于慢性肝病的终末期,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肝癌及肝性脑病等多种并发症,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例死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1-2]。有研究表明,肝硬化可使肠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引发肠组织发生坏死,细菌位移,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
2025-05-06肝硬化是肝细胞广泛性坏死后产生的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结节、假小叶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该病存在多种病因,常见疾病类型为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与血吸虫性肝硬化[1],其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晚期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2025-04-01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后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组织学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其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结节形成,三者相互关联。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 116 万人死于肝硬化,占总死亡人数的2. 1% ,而我国成人肝硬化的患病率约为 0. 51% (700万),远高于美国(0. 27% )和欧洲(0. 10% )。
2025-03-31近年来,随着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持续升高,胃静脉曲张出血已成为肝硬化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组织胶注入术因其显著的止血效果,成为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手段,该技术通过向异常扩张的静脉注入组织胶以封闭其通道,有效地降低了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
2025-03-28人气:13295
人气:11988
人气:11392
人气:11127
人气:1034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肝脏
期刊人气:1769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1704
国内刊号:31-1775/R
邮发代号:4-613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220
影响因子:0.900
影响因子:1.023
影响因子:1.245
影响因子:0.6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