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与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4例脑梗塞患者分为比较组和试验组并予以不同护理,比较两组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情绪状况及护理有效性。结果 试验组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情绪状况及护理有效性均优于比较组,组间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与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有效率,改善不良情绪。
脑梗塞为脑局部组织坏死、脑供血功能障碍类疾病,具有突发性,预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半身不遂、智力异常等,给社会、家庭带来较重负担,多数患者有明显的消极心理及负面情绪[1]。本文探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与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4例,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比较组,每组各42例。试验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5~79岁、平均(62.73±6.13)岁,病程0.6~2.9年、平均(1.18±0.25)年;比较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46~80岁、平均(62.89±6.08)岁,病程0.6~3.1年、平均(1.23±0.2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比较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告知注意事项、用药护理等。试验组予以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和优质护理。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1)床上训练。护理人员指导可自由活动患者进行肢体屈伸、抬腿、翻身等锻炼;对于不可自由活动患者实施按摩30 min/次、1次/d,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逐渐增加至3次/d。(2)床下训练及室外活动。护理人员辅助患者利用轮椅行走,逐渐向正常步行过渡;利用拄拐、搀扶方式帮助患者完成平衡训练,待肢体协调性恢复良好时,鼓励患者进行室外行走训练。(3)日常生活训练。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如厕、洗漱、进食等日常生活训练;出院前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居家康复训练方案。优质护理:(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并了解其心理状况,鼓励患者倾诉需求与不良情绪,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交流中要根据患者实际听力、语言表达等情况适当调整语速及音量;嘱家属多陪伴、关心患者,予以情感支持,理解患者心情;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树立其治疗信心。(2)生活护理。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作息时间,确保病房安静、舒适;根据患者病情和体位差异调整枕头位置,确保肢体功能体位良好,减少肢体发生畸形挛缩;嘱家属为患者准备易消化、清淡食物,控制患者的进食速度和进食量,避免发生呛咳。(3)安全护理。在床头悬挂安全警示牌、设置病床防护栏、保持地面干燥,防止不良事件发生。(4)药物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药物服用方式、药量、不良反应等,用药后给予密切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参考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得分越高则恢复越好。(2)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情绪状况,得分与情绪状况成反比。(3)以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分值降低幅度评价患者的护理有效性。NIHSS分值降低>50%为显著、降低30%~50%为好转、降低<30%为无效。护理有效率=(显著+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肢体活动功能、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前,试验组的上肢活动、下肢活动、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23.27±1.89)、(12.37±2.15)、(45.46±1.25)分,比较组分别为(23.45±1.63)、(12.18±2.09)、(45.39±1.29)分;护理后,试验组的上肢活动、下肢活动、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5.78±6.84)、(23.64±6.58)、(62.34±9.86)分,比较组分别为(41.62±5.39)、(19.37±3.54)、(56.38±7.29)分。护理前组间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护理后的上肢活动、下肢活动、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比较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6、3.704、3.150,均P<0.05)。
2.2 两组的生活质量、情绪状况比较
试验组的SF-36、SAS、SDS评分分别为(66.74±4.87)、(37.29±4.93)、(38.59±5.08)分,比较组分别为(63.39±2.15)、(43.58±9.63)、(44.57±9.24)分。试验组的SF-36评分高于比较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比较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78、3.768、3.675,均P<0.05)。
2.3 两组护理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显著23例、好转17例、无效2例,护理有效率为95.24%;比较组:显著16例、好转15例、无效11例,护理有效率为73.81%。试验组的护理有效率高于比较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2,P<0.05)。
3、讨论
脑梗塞与血栓脱落、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能够诱发功能障碍、偏瘫等后遗症,致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多数患者存在严重的负性情绪[2]。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是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身体状态,指导患者完成相应的康复训练。通过床上训练、床下训练、室外活动,加快患者行走能力的康复;通过日常生活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3]。优质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其以患者的需求和病情为中心,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等优势。在脑梗塞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后,其心理、生活、安全、药物方面均得到优质照护,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安全性。将以上两种护理措施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显著。
本文结果证实,试验组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情绪状况及护理有效性均优于比较组。由此可见,对脑梗塞患者采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与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有效性好,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娟.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31):160.
[2]陈爱萍.脑梗塞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对自理能力与预后的改善作用[J].系统医学,2020,5(24):142-145.
[3]郭杰.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以及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0,10(22):188-189.
文章来源:王军,于克玲.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与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03):342-343.
分享: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和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其发病主要与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积累、遗传因素、长期低头或弯腰劳动有关[1]。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如未规范治疗,随着病情不断进展,可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大小便失禁[2]。
2024-12-05苏醒期躁动是患者从全身麻醉中醒来时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的一种自限性状态[1],具体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伴有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等行为[2]。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苏醒质量,延长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2024-11-2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可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从而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和气促。在COPD的急性加重期,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来提供呼吸支持,并且可能会发展为II型呼吸衰竭,即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2024-11-21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其中最常用有效的方式是乳腺癌根治术,是一种旨在彻底切除患者乳腺组织中的癌细胞的手术[4-6]。但有研究发现,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常并发患侧肢体淋巴水肿,导致患者出现局部肿胀、沉重感、压痛等不适感,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7-8]。
2024-11-20为了能更好地促进脑出血病人康复,需对其进行康复训练。视听觉联合引导下的步态康复护理是一种结合视觉、听觉和运动训练的康复方法,在这种训练中,病人通过观察和听觉反馈来引导他们的步态,通过模仿指导者或使用影像、图像等辅助工具来学习正确的步态模式[3-4]。
2024-11-06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以腰痛、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骨科常见疾病,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式[1]。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康复至关重要,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功能状态及心理状态[2]。
2024-10-28与其他骨折患者不同,老年群体认知和理解能力低于中青年,且下肢骨折患者日常生活和出行活动受限,易产生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康复进程。有研究[1]发现,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一定的赋能教育和自主决策权,激励患者自我决策,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主动参与康复治疗的能力。
2024-10-28肺康复(pulmonary rehabilitation,PR)是基于全面评估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的一种综合干预,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教育和行为改变等综合干预措施。肺康复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干预,提高呼吸疾病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并促进其建立长期健康的生活行为[2]。
2024-10-28在以往的研究中,肿瘤长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心衰等并发症,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衰患者确诊肿瘤的概率也相对较高[1-2]。心衰与肿瘤相伴发生或相继出现,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还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与治疗风险,因此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必不可少[3]。
2024-10-15认知衰弱(cognitive frailty)作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独立亚型,患病率高(我国总体患病率为5%~18%)且具有潜在可逆性,为预防失能、失智的发生提供了新的干预靶点。其中,46.5%的衰弱病人同时伴有抑郁症状,焦虑/抑碍亦是认知衰弱发生的高危促发因素,即该类老人认知衰弱的患病率高达15.1%,是正常老年人的5.2倍[1-3]。
2024-10-11人气:20805
人气:17999
人气:16636
人气:15331
人气:15115
我要评论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587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0.702
影响因子:4.36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