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分析治疗急性附睾炎中应用参术川棱方联合头孢他啶的效果

  2019-12-31    27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急性附睾炎中应用参术川棱方联合头孢他啶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附睾炎患者,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孢他啶注射液加葡萄糖滴注,观察组在治疗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术川棱方,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及体温变化,在治疗14天后对比两组患者附睾丸疼痛评分及精液检查分析。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3.3%和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经过1周治疗后,观察组附睾疼痛 VAS 评分为1.2(0-5),治疗组VAS评份为1.5(0-6),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经过1周治疗后,在临床退热时间及 UIT 症状缓解时间上,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精子密度66.4±20.3(× 109/L),活动率64.2±13.9(%),a+b 活力47.1 ±12.2(%),畸形精子百分率23.2±6.1(%),治疗组的精子密度62.1±19.5(×109/L),活动率69.2±12.9(%),a+b活力41.1±10.5(%),畸形精子百分率27.2±7.3(%),两组相比较,观察组在精子密、精子活动率、a+ b、精子活力均明显高于治疗组,而精子畸形率比较中,观察组也低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P<0.05,两组精液量、液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头孢他啶联合参术川棱方治疗急性附睾炎治疗效果显著显、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参术川棱方
  • 头孢他啶
  • 急性附睾炎
  • 治疗
  • 加入收藏

急性附睾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偶见发儿童及老年人[1-3]。现在医学认为,急性附睾炎主要附睾睾丸炎多在性交后感染沙眼衣原体和(或)淋球菌等病原体导致,也有部分是因为阴囊外伤或无菌尿从尿道经输精管反流引起附睾炎症[4-5]。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烧及白细胞数上升等症状,多发生于一侧,双侧少见,遗测阴囊坠胀,疼痛较剧,可放射至同侧腹沟区及下腹部,阴囊肿大,皮肤红,检查遗侧附睾肿大,发现明显触痛,早期与睾丸界限清楚,精囊水肿变粗[6-7]。对急性期患者采取卧床休息,托起阴囊,使用青霉素或者氨苄青霉素加庆大霉素,或者头孢口服进行治疗,严重的进行手术治疗。我国中医认为[8-9],急性附睾炎属于“子痈”、“子痰”、“子痛”的范畴,病因为肝经湿热,血气淤堵所所致。现代医学主要以消炎杀菌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因为该病早期无法确定病原体,因此,效果不是很理想,我院对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附睾炎患者中的30例,采用中医参术川棱方联合头孢他啶治疗附睾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附睾炎患者,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

其中治疗组30例,年龄在32-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士5.3岁。病程2-12天不等,平均5士天,病灶部位左侧11例,右侧15例,双侧4例;观察组患者30例,年龄在33-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士5.9岁。病程3-17天不等,平均6士1.9天,病灶部位左侧12例,右侧14例,双侧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时间及病灶部位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1.1 纳入标准

(1)患者符合急性附睾炎的西医及中医的临床诊断标准 ;

  (2)患者年龄在二十到四十岁 ;

  (3)患者病程小于20天 ;

(4)患者对研究药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5)患者全部知情,并有合作精神,愿意配合完成研究者。

1.1.2  排除方法

(1)研究前已经拉接受过如抗生素等其它药物治疗的患者 ;

(2)患者本身患有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 、肾 和 造 血 系 统 等 严 重原发性疾病 ;

(3)患者本身患者有严重肝脏病症及精神类疾病;

(4)因患者身其它问题,长期服用长期服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者 ;

(5)长期嗜酒及资料不完整者

(6)对研究药物过敏或合作精神者。

(7)正在参加其它临床研究者。

1.1.3 西医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泌尿外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实用男性疾病诊断治疗学》中的有关标准制定 。

(1)患者有急性附睾炎或者精囊腺炎病史 ;

(2)患者临床观察,表现为患侧阴囊长期或者间断性疼痛或坠胀感;可触及附睾轻度肿大,变硬并有硬结,局部轻压痛,疼痛可放射至腹部及同侧大腿内部, 还可见附睾胀痛和下坠感;经休息后可减轻或者消失,性生活后加重[10-12];

(3)患者体检时附睾呈不同程度或局限性增厚及肿大,可有轻微触痛,与睾丸界线清 楚,精索和输精管可见稍增粗或者伴有触痛,有时前列腺可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变硬或触痛;尿常规 测可发现少量脓细胞 ;

(4)B超提示附睾部分或全部肿大,内部回声不均匀 ;同时排除附睾结核及肿瘤的可能[13-14]。

1.1.4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及《实用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学》、《中医外科学》及清代王洪绪的 《外科全生集》中,“子痈,肾子作痛而不升上,外观红色者是也。”以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外科学》所拟定的标准[15-18]。

主症:阴囊疼痛、坠胀感,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内侧。可触及附睾轻度肿大,变硬并有硬结,局部轻压痛,子系亦可同时粗肿;舌黄苔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次症:同侧输尿管增粗,部分患者可伴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 。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头孢他啶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3075)葡萄糖滴注进行治疗,具体为:每日2两次,每次2克,每次加100M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七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结果。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治疗,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再加服参术川棱方,组方:丹参12g,三棱9g,莪术9g,川楝子9g,川芎9g,桃仁9g,橘核9g,乌药9g,海藻15g,夏枯草9g,湿热明显者加蒲公英10g,黄柏10g,气虚明显者加黄芪10g,每日一剂,分两次煎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包括:①体温及尿频、尿痛、尿急等尿路感染症状;②观察对比变化过程;③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化附睾疼痛程度,0分为无疼痛感觉,10分为患者认为最强烈的疼痛;④观察实验室血、尿、肾、肝的常规指标,对比治疗前后数值,治疗两周后,收集精液标本,做精液分析.

1.4 疗效评定标准

传统中医中“子痈”的临床症候疗效评价标准为参照,同时参考西医的部分指标:

①患者自觉症状消失,附睾硬肿块消失,经各项查阴囊彩超见附睾大小及血供均恢复正常,判定为治愈;②自觉症状消失,附睾肿块缩小,但无明显触痛,经复查阴囊彩超可见附睾明显变小,血供由丰富变为正常,血白细胞总数或分类计数下降或正常,判定为有效[19-20],③附睾硬肿块未减轻,阴囊部下坠不适,触痛明显,检查阴囊彩超可见附睾肿大仍明显,血供丰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仍较高,其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n代表例数,总有效率=治愈+有效。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1,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一周后缓解比较

两组患者在经过1周治疗后,观察组附睾疼痛VAS评分为1.2(0-5),治疗组VAS评份为1.5(0-6),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经过1周治疗后,在临床退热时间及UIT症状缓解时间上,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2

表2患者临床症状治疗一周后缓解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精液质量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精子密度66.4±20.3(×109/L),活动率64.2±13.9(%),a+b活力47.1±12.2(%),畸形精子百分率23.2±6.1(%),治疗组的精子密度62.1±19.5(×109/L),活动率69.2±12.9(%),a+b活力41.1±10.5(%),畸形精子百分率27.2±7.3(%),两组相比较,观察组在精子密、精子活动率、a+b、精子活力均明显高于治疗组,而精子畸形率比较中,观察组也低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P<0.05,两组精液量、液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后精液各项指标比较

2.4 细菌分布结果及不良反应率

60例患者均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在60例患者的尿样中,检测出致病菌9例,其中包括4例大肠埃希菌, 3例奇异变形杆菌,以及凝固酶阴性2例葡萄球菌,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检查,均已好转,并未出现耐药菌及二重感染。


3、讨论


急性附睾炎是由生殖系统的致病菌经输精管蔓延至附睾尾部,随着感染至尾部扩张到附睾头部造成的,有些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受压被动充血而至睾丸肿大,少数炎症也可波及睾丸,晚期形成瘢痕组织,可闭塞输精管管腔,严重的会影响到患者的生育功能。临床上表现为皋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皱纹消失,掀热疼痛,少腹抽痛,局部压痛明显,脓肿形成时,按之应指;伴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滑数[21-23]。急性附睾炎的发病人群多以35岁左右的中青年为主,多以性生活做为主要的致病因素,偶见儿童因尿液回流导致发病。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附睾炎主要附睾睾丸炎多在性交后感染沙眼衣原体和(或)淋球菌等病原体导致,也有部分是因为阴囊外伤或无菌尿从尿道经输精管反流引起附睾炎症。因此,多采用消炎杀菌的药物,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时行治疗,在众多的药物中,头孢类药物临床应用比较广泛[24-25]。头孢他啶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的抗菌作用机制为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其它头孢菌素类药相似,该品能抑制转肽酶在细胞壁合成的最后一步交叉连接中的转肽作用,使交叉连接不能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菌溶菌死亡。但因为急性附睾炎早期的病原茵不明显,因此在选择用药时,就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并且在临床治疗中,还有会些患者对药品过敏,因此,完全依赖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我国传统中医认为,急性附睾炎属于“子痈”、“子痰”、“子痛”的范畴。在中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灵枢 •经脉篇 》中就有“是动则病 ,… … 丈夫疝 ,… …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 。 … … 其别者,经胜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寒肿卒疝。”的论述,这是我国对急性附睾炎最早期的症状与病机病因的表述。在我国清代中医经典《外科证治全生集•阴证门》中有“子痈,肾子作痛而不升上,外观红色者是也,迟则成患,溃烂致命 ,。。。。。。 。”正式确定了子痈之名[26-28]。

中医认为,导致急性附睾炎发作的原因分为湿热下注或者瘟毒下注以及气滞痰凝三种原因所致,瘟毒下注多发于儿童,而气滞痰凝与湿热下注则多发于成人。在我国中医学理论中,肝属木,主疏泄藏血之功,可协调气血运行,故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说“司疏泄者,肝也”。若肝气郁结受损,若此时受体外湿热六邪入侵,或寒湿侵犯肝之经脉,则运化失调,导致血行淤阴,则气滞痰凝,则会脉络空虚,浊痰乘虚下注,结于肾经而发病;急性附睾炎另一种发病机理是因为肾主水,主生长发发育生殖,又主气,若肾气不足,导致阴虚内热,虚火上炎,灼津为痰,阻于经络,此时若肝气不固,则痰瘀互结,浊痰日久,郁而化热,热胜肉腐化脓;若脓水淋漓日久,而脓乃气血所化,导到发病,若小儿年幼,肝肾有亏,又遇六邪五毒侵体,也会导致发病,但这类机率比较小。在中医上,以直以疏肝理气,补肾固源,除湿化淤为主要的治疗指导方向[29-30]。

在本研究中,参术川棱方采用丹参、三棱、 莪术、川楝子、川芎、桃仁、橘核、乌药、海藻、夏枯草等诸药组成,其中,以丹参、三棱、 莪术三药为君,其中丹参为经通之要药,可以活血通经,外可去脏腑邪气,内可以补肾气之不足;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微苦,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三药为君,为驱诸邪,通络理气之上选,川楝子子苦寒沉降,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治气郁而有热之证尤宜;川芎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以此两味药为臣,化淤除血,实为上选,以桃仁、橘核、乌药、海藻、夏枯草为佐使,可清毒去热,外消炎肿,内固肝肾,诸药合用,可疏肝理气,补肾固源,除湿化淤以达到治疗的最佳目的。

在本研究中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和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经过1周治疗后,观察组附睾疼痛VAS评分为1.2(0-5),治疗组VAS评份为1.5(0-6),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经过1周治疗后,在临床退热时间及UIT症状缓解时间上,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精子密度66.4±20.3(×109/L) 活动率64.2±13.9(%),a+b活力47.1±12.2(%),畸形精子百分率23.2±6.1(%),治疗组的精子密度62.1±19.5(×109/L),活动率69.2±12.9(%),a+b活力41.1±10.5(%),畸形精子百分率27.2±7.3(%),两组相比较,观察组在精子密、精子活动率、a+b、精子活力均明显高于治疗组,而精子畸形率比较中,观察组也低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P<0.05,两组精液量、液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由此可见,参术川棱方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急性附睾炎比单一用药效果要优越显著。

综上所述,参术川棱方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急性附睾炎治疗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辉.急性附睾炎应用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60-61.

[2]阿不来提·买买提明,艾热提·阿皮孜.68例急性附睾炎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4,35(23):5176-5177.

[3]蔡燕磊,孙自学.桂枝茯苓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附睾炎40例[J].中医学报,2014,29(188):88-89.

[4]贾晓玲.中西医结合立体疗法治疗急性附睾炎验案1则[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0):98-99.

[5]梁钰龙.复方丹参片治疗急性附睾炎的疗效及对生殖力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661-662.

[6]樊玲丽.青敷膏外敷治疗急性附睾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甘肃中医,2011,24(2):55-56.

[7]李雪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附睾炎40例[J].河南中医,2013,22(4):661-662.

[8]刘栋赟,孙大林,金保方等.加味枸橘汤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4,(3):63-64.

[9]高倩倩,马永,王祖龙等.桂枝茯苓丸联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1):7-9.

[10] 梁伟强,陈宇宏,张金明等.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继发附睾炎的诊治[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4,(6):655-659.

[11]蔡燕磊,孙自学.桂枝茯苓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附睾炎40例[J].中医学报,2014,29(1):88-89.

[12]黄兆仙,余婷婷,吴之坤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附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62-64.

[13]蓝广和,王权胜,宾彬等.橘核莪术颗粒治疗慢性附睾炎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8):1201-1203.

[14]黄霆,王林辉,孙颖浩等.头孢他啶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急性附睾炎32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479-482.

[15]方平.头孢他啶与复方丹参片联合治疗附睾炎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1):1725-1726.

[16]叶启翔,王萍,陶莉等.新生儿睾丸附睾炎合并阴囊脓肿1例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7):764.

[17]李培勇,辛军,辛明华等.拉氧头孢联合泼尼松治疗急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2):1393-1395.

[18]刘巍,陈伟,白冰等.布氏杆菌性与非特异性睾丸附睾炎超声表现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1):62-64.

[19]钱晓辉,黄河,彭洪亮等.147例急性附睾炎患者的尿液培养检查结果分析[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5,35(6):836-839.

[20]周乐友,王仁顺.附睾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153-155.

[21]袁少英,卢玉忠,覃湛等.丹红通精方合针挑疗法对慢性附睾炎不育症精液质量、精浆中性α-葡糖苷酶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218-221.

[22]李刚,邱建宏,赵新鸿等.体外高频热疗辅助治疗急性附睾炎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6,(2):106-108.

[23]刘廷江,孙福振,尹香云等.舒筋活血洗剂局部熏洗联合抗生素静滴治疗急性附睾炎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34):102.

[24]孙松,李玉锋,鲍双君等.柴橘散结汤治疗慢性附睾炎临床观察[J].环球中医药,2015,(1):6-8.

[25]唐来坤,王珂,卢国军等.慢性前列腺炎在急性附睾炎发病中的关联度分析[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24(1):48-50.

[26]李冀,樊金卿,李在斯等.针药结合治疗慢性附睾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5,(2):111-113.

[27]陈阿文,林益辉.清热活血法治疗急性附睾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537-538.

[28]南玉奎,田欣,胡晓刚等.左氧氟沙星静点联合精索注药治疗急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附42例报告)[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4,34(4):542-545.

[29]王全,张喜玲,尹霖等.陈德宁辨治附睾炎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5):82-83.

[30]张旭,王珂,雷光辉等.体外短波在治疗成人急性附睾炎中的应用疗效评价[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3,33(5):619-621.


李凯,吕海英,王红芹,等.参术川棱方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急性附睾炎临床效果[J].河北医药,2016,38(22):3449-3451,3454.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22.02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基础医学与临床

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

期刊人气:196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北京生理科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6325

国内刊号:11-2652/R

邮发代号:82-358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