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医疗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月挑选,抽样分组后实施不同疗法:对照组基础疗法,研究组康复疗法,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的HDS、MMSE评分均多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应用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康复疗法作用明显,可改善认知功能,值得借鉴。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人的常发病症,由出血、缺血等病因引发,记忆力降低、理解力降低等为主要表现,且部分患者伴有语言、情感、认知功能障碍,降低生活质量[1]。以往,临床均借助药物保守疗法处理,但效果不理想。故而,探究有效疗法非常重要。为判定该病症的治疗效果,将我院资料报告如下,旨在评估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1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月挑选,抽样分组后实施不同疗法:对照组55例,男性、女性分别35例、20例,年龄段62-87岁,平均(72.6±1.6)岁;研究组55例,男性、女性分别36例、19例,年龄段63-88岁,平均(72.7±1.7)岁。110例患者均符合脑卒中、痴呆等疾病诊断,MMSE评分均处于27分以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从统计学上来看,110例患者的男女例数、年龄段等无区别,P>0.05。
1.2 方法 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的基础疗法,如:降脂、降压等,并根据患者情况行阿司匹林肠溶片、盐酸多奈哌齐疗法;55例研究组患者则于该基础上实施康复疗法,包括:①运动疗法。针对卧床休养患者来说,需确保被褥、衣物干净、整洁;轻柔按摩骨隆处皮肤,按时帮助患者翻身、拍打背部;针对运动障碍相对较轻的患者的来说,可借助临床常用设备行步行训练,便于恢复运动功能,预防肌肉萎缩;②记忆疗法。反复的向患者讲解一些日常的生活知识和最近发生的大事,让患者看图片认水果、动物,辨别几何图形,提高记忆能力;③心理疗法。根据患者所表现的不同心理特点,借助暗示、鼓励的方式引导。如:对于情绪极度悲观的患者,医护人员需及时给予开导,耐心讲解相关内容,并介绍疾病成功治愈的病例,以帮助患者建立疾病可治愈信心,提高治疗配合度;④注意力训练。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为其提供娱乐活动,如:唱歌、下棋等,指导患者阅读书报、画报等;根据患者的爱好引导其选择合适的手工活动,提高注意力。上述训练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每周最多6次,持续3个月。
1.3 评定项目 临床治疗结束后评定患者的MMSE、HDS评分,MMSE主要包括计算力、记忆力、语言功能等方面,总分为30分;HDS主要包括计算、记忆功能、常识等内容,总分为32分,总分在30分以上表明患者正常,总分在22分以上表明患者基本正常,总分在10分以上表明患者存在痴呆征兆,总分在10分以下表明患者已痴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6.0的软件处理数据,MMSE、HDS评分属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有区别。
2、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HDS评分有区别,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1临床MMSE、HDS评分判定 (分,`x±s)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深入,痴呆病发率持续增加,以生活功能降低、记忆力减弱、精神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由于该病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致残率,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报告显示,给予患者早期的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身心健康,加快病症康复[2]。我院通过对患者实施不同疗法后发现,研究组的预后的MMSE、HDS评分均和对照组有区别,P<0.05,说明:给予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运动、记忆、心理、注意力等疗法,可从根本上预防并发症,提高认知功能,避免脏器功能的衰退,符合杜红霞[3]研究报告。
综上,临床针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康复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认知功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莫绍琴,张箭.康复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6):2933-2934.
[2]李阔,徐文玉,郝永红.康复训练治疗老年学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292-1293.
[3]杜红霞.康复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8):42-43.
何仁其.康复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及障碍的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15):21-21.
分享: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多见于60 岁以上老年人群。 近年,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疾病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危害严重[3,4]。 糖尿病患者发病后出现消瘦、多尿、多饮等症状,持续高血糖可能导致患者足部、心脏、神经等损伤,影响患者健康[5,6]。 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多数患者认知错误,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遵医行为较差。
2025-02-13糖尿病为临床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1,2]。近年,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疾病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危害严重[3,4]。糖尿病患者发病后出现消瘦、多尿、多饮等症状,持续高血糖可能导致患者足部、心脏、神经等损伤,影响患者健康[5,6]。
2025-02-12冠心病为常见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会出现心绞痛症状,其身心健康备受影响,需尽早治疗[1]。有研究显示,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于提升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2025-02-06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疾病,发病率约为3.2%,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病程长,长期未治疗容易出现肺气肿或肺源性心脏病,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极为不利,因此,对该病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病因尚不明确,除了与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有关外,还与病毒、细菌等感染相关。
2025-01-15帕金森病又称麻痹性震颤,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此病起病隐袭,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1]。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较复杂,一般需长期服药治疗,但由于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服药期间若医护患沟通不良,极易降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影响疾病预后[2]。
2025-01-15近年来,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引起脑功能障碍的疾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极高。脑卒中作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将近72%的脑卒中患者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
2025-01-14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迅速,为满足老年人照护需求需结合多种技术支持,互联网技术为健康养老提供了新思路。移动医疗是指利用移动设备如移动电话、可穿戴设备、个人数字助理和其他无线设备等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远程沟通,为患者提供咨询、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等服务。
2024-12-23中国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的现状,预计到2030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达到4亿。衰弱的特征是多种生理系统的功能下降和对压力源的脆弱性增加。衰弱老年人在应激状态下可导致一系列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功能下降、跌倒、行动不便、失能、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
2024-12-23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到痴呆[1]。老年人由于疾病、外伤、退行性改变等原因,是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发人群,其中,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及痴呆的发病率分别为19.0%[2]、5.3%[3]。在众多受损的认知域改变表现中,记忆力减退是最为常见和首发的症状。
2024-12-06老年人是冠心病的高发群体,通常以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若治疗不及时,冠心病可引发心脏不可逆性损伤,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为促进临床救治效果,可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规避影响因素,促进患者病情稳定。本文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2024-12-05人气:16415
人气:15797
人气:15349
人气:15061
人气:1422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
期刊人气:3415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9198
国内刊号:32-1338/R
邮发代号:28-207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