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新时代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4-03-20    3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在延安时期的重要体现。本篇文章,首先分析了延安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强调其对于保障信仰根基坚定,带动创新能力增强,涵养人民情怀以及强化责任担当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论述了新时代以新的视角继续解读、传承延安精神十分必要,对促进高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丰富教学资源,提供鲜活素材、引领正确的风向都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针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提出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 关键词:
  • 创业精神
  • 延安精神
  • 思政教育
  • 精神价值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加入收藏

百年党史教科书中,延安精神无疑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篇章之一。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也因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而成为红色灯塔——永远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行。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回顾历史,立足现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高度重视延安精神的精神价值,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意蕴,将延安精神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运用好延安精神这个“压舱之宝”。让青年学生在学习百年党史中积聚磅礴力量,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涵养初心、淬炼灵魂,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理想、凝聚力量,用党的创造实践和经验成果砥砺品格、激励斗志.


1、延安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


1.1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保障信仰根基坚定

延安时期,我们党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百炼成钢。

今天弘扬延安精神,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奋斗目标前进的新征程上,永葆初心使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沿着我们党所指引的正确政治方向前进,用心传承好这一枚宝贵密码。

1.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赓续创新精神

在十三年的延安峥嵘岁月中,党中央面向全党,发出了“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加紧学习、善于学习”的号召。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研究中国的国情、中国革命的现实情况,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今天弘扬延安精神,必须深刻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贯彻好运用好发展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将其用于指导实践。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以科学理论指导新的伟大事业的开辟。

1.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涵养人民情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延安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不仅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不竭动力,而且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应该用全方位的视角向青年学生展示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向英雄学习、向榜样靠近,始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始终将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民族的复兴重任作为自己的奋斗使命和最高追求。

1.4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强化责任担当

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关于当时的困难情况,毛泽东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革命意志坚定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垮,他们坚持自力更生、顽强奋斗,凭借自立自强的昂扬斗志,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以史为鉴,立足当下,在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就是青年学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勇于担当、坚决斗争,自觉维护好国家主权和意识形态安全,将奋斗作为青春最亮丽的本色。


2、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更好地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厚植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扬红色精神。

2.1 激活红色基因,赓续红色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这些红色基因,凝结着老一辈革命家们的不懈探索和使命担当,沉淀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赤胆忠心与拼搏牺牲,是青年学生赓续传统、奋进新征程的宝贵精神财富。

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高校在课程建设中需要兼顾价值观的塑造、专业知识的传授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方面的内容。“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中,更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工作理念,将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的科学内涵贯穿到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寻找各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确保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2.2 丰富教学资源,深化思想认识

当前,高校思政课大多是教师将理论性知识单向地灌输给学生,而教学内容浮于表面,思政课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实践,都使得学生无法更好地理解思政课上所学的内容,领会思政课中包含的红色文化意蕴。

高校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不断更新育人理念,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挖掘红色文化中能够引领时代的重要元素,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导向和引领作用,注重在育人认同度、育人内容、育人队伍、育人路径等方面寻求变革。只有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实践教学充分有机融合、深度关联,才能发挥红色文化在思政育人中的作用,才能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好红色文化。通过运用鲜活、生动的事迹去引领、教化学生,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做到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丰富青年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开拓青年进行思政教育活动的思路。

2.3 为高校思政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引领正确风向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是办学治校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所蕴含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运用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为提升价值观教育提供丰富的载体支撑,促使红色基因的精神滋养和不懈奋斗的担当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得到全面彰显。帮助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3、新时代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精神财富,主要涵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等核心内容。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的积极意义,就必须深入考察当代青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特征,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背景,探讨如何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和传承这一精神。

3.1 多举措大力宣传延安精神

3.1.1 充分运用高校媒体,创新延安精神的传播方式

宣传延安精神是研究、践行延安精神的现实出发点。当代青年大学生已成为互联网中最为活跃的力量,高校思政教育必须顺应这一时代特点,响应国家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的意见要求,抓紧网络这块前沿阵地,把现代的网络技术优势与传统的思政教育优势相结合,发挥其育人作用。

网络媒体为师生之间搭建了双向互动、开放式交流的教育平台。教师可通过新媒体教学平台上传教学内容,将延安精神与当代的时政热点结合起来,通过与学生交流讨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拓宽思政教育的阵地,同时也在课程教学创新改革中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以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文化和价值观念来引领学生。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媒介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通过新媒体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活动自主权,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3.1.2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深化延安精神的教育影响

在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意见中就有指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可以将“显性教育法”和“隐性教育法”相结合,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进延安精神的感染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校园文化熏陶中感受延安精神重要价值。

首先,构建与延安精神相结合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场,也是他们接受思想熏陶的重要场所。学校可在宿舍、食堂、教学楼等场所以通过悬挂与延安精神相关的标语、条幅、海报或者英雄事迹等,将这一精神与学校的日常环境结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受到延安精神的熏陶。其次,组织与延安精神相关的校园活动。学校可以组织知识竞赛、合唱比赛、手抄报展示等与延安精神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2 多方位深入研究延安精神

3.2.1 加强延安精神的系统化研究

深入研究延安精神,是宣传、践行延安精神的逻辑前提。高校思政教师应该从发展和传承的角度重点解读延安精神。一方面,对延安精神进行基础性研究,如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历史经验等的解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延安精神的时代表达,把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内涵放到当下国情中予以深入阐释,引导学生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把握延安精神的现实意蕴和时代价值。同时,国家、各级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也应加大对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延安精神的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而有效地开展。

3.2.2 推进延安精神与高校课程紧密结合

延安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元而立体,革命根据地的科教文卫事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既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社会治理基础,也为当代专业课教师引入延安精神元素设计课程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一方面,思政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将延安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主要抓手。思政课教师应将延安时期的红色资源与六门思政主干课程的教学有机融入,探寻教材基本理论与延安精神及其延展内容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延安精神的精神内涵。同时,以思政课程助推课程思政,将延安精神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与专业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在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形成课程合力,建构起延安精神协同育人的课堂体制。

3.3 多维度全面践行延安精神

3.3.1 用好延安精神资源,推进红色研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青年“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以实践教学为载体,拓宽理论教学的外延,生动而具体地将理论呈现在实践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强化学生对延安精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其次,高校应加强开展以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依托延安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前往延安的红色景点、红色文化纪念馆、博物馆等,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红色革命氛围,重温延安时期的辉煌历史。最后,切实提高红色文化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等活动之后,要引导学生就其感受和心得进行深入交流,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3.3.2 成为延安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新时代做好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引导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弘扬优良革命传统、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手段。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对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的运用,同样需要结合新时代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外、国内的时政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研究延安精神等主题的读书会、研学社,定时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社交活动中,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体会,在不断学习中,自觉成为延安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J].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3,(01):5-6.

[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5.

[3]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各种论述摘编,中共文献出版社,2017,4.

[4]范方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73-75.

[5]李颖,谢海峰.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OL].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4):88-92.

[6]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7.

[7]徐茜妍.抗美援朝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22.

[8]王彩虹.新形势下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6,(18):113-114.

[9]阮云志,周静.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延安精神[N].西安日报,2022-11-28(005).

[10]陶思维.延安精神赋能高校常态化党史教育的路径[N].山西科技报,2023-01-05(B06).

[1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6):6-9.


基金资助:202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研究”(22E12);2023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般项目“‘我们’想要怎样的思政课?——学生视角下新时代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路径的实证研究”;


文章来源:杨化冰,周聪.新时代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08):156-15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期刊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期刊人气:2474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2-9907

国内刊号:11-1496/D

邮发代号:2-378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