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感染性伤口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干预换药对患者的影响,探讨其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4年5月收治感染性伤口患者80例进行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疼痛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伤口出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护理干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出血及感染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 5,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3,P<0.05)。结论 感染性伤口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干预换药具有较为积极影响,可较好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减少伤口出血及感染的发生,更为安全可靠,还可较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患者疼痛较轻,护理满意率高,值得进行应用。
感染性伤口指患者的伤口组织由于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入侵,导致伤口热痛、红肿、溃烂、流脓、渗液等情况,影响患者伤口愈合,故而需积极进行治疗及护理[1-2]。感染性伤口患者需定期应用合理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定期清理伤口,进行换药,以避免创面扩大,促进患者伤口更好愈合。若感染性伤口换药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换药处理不当,导致伤口疼痛加剧,病情加重,影响患者伤口愈合,需重视患者的护理干预[3]。疼痛护理干预可较好缓解感染性伤口患者换药时候疼痛程度,还可较好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进行研究及应用[4]。本次纳入80例感染性伤口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疼痛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1月—2024年5月收治感染性伤口患者80例进行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确诊为感染性伤口疾病;患者自愿加入本次护理干预及研究;患者可配合研究;患者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换药依从性差者;感染严重需截肢者;心理与精神疾病者;合并肿瘤疾病者等。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0~68岁,平均(44.82±3.92)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2~69岁,平均(44.90±3.89)岁。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进行,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伤口情况,是否存在渗液、流脓、溃烂等情况,根据伤口的形成原因,给予患者换药护理干预,并告知注意事项,介绍伤口情况,换药时需技术娴熟,轻柔操作,取得患者认可配合,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以促进伤口恢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给予患者新型敷料,根据伤口的具体情况,应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进行治疗,将其敷于患者的伤口上,加速伤口恢复。根据患者的伤口大小及位置,调整敷料的面积,进行精准敷料,及时换药。(2)应用疼痛药物干预。若患者疼痛剧烈,换药时候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止痛药物,将止疼药物涂抹于患者伤口,实施局部麻醉,缓解疼痛感,以氯化钠湿敷,缓解组织水肿情况,促进伤口愈合。换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通过与患者沟通,以感兴趣话题吸引患者注意力,以缓解换药过程中伤口疼痛,播放舒缓的音乐,让患者放松,避免影响换药。(3)心理护理干预。感染性伤口患者受疼痛影响,加之伤口久而不愈,故而患者多存在负面心理,多会出现焦虑、紧张、慌张、抑郁及不安等负面情绪,故而需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给患者换药过程中需态度和蔼,并积极安抚患者,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并加强对换药患者的护理人员的培训,以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技巧,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VAS评分:分值范围为0~10分,评估患者伤口疼痛程度,分值越高表示伤口疼痛越剧烈。SAS评分用于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症状越严重,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佳。(2)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出血及感染发生率情况。(3)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满意率情况,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填写满意率问卷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n(%)和表示,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VAS及SAS评分比较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VA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VA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伤口出血及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伤口出血及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伤口出血及感染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3,P=0.042 5)。
3、讨论
感染性伤口危害较大,需积极处理患者伤口,及时换药处理,以促进患者伤口恢复。患者在进行换药时候,需首先进行清创,清创疼痛剧烈,加之伤口疼痛,故而需取得患者的配合,方可更好进行换药,利于患者伤口愈合[5-6]。疼痛护理干预是基于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伤口更好恢复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好护理效果,在感染性伤口患者换药过程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行应用以及研究。
疼痛护理干预过程中首先在于给予患者新型敷料,应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敷贴于患者伤口处,该敷料可释放银离子,达到伤口消炎及止痛作用,可加速患者伤口恢复。其次,换药过程中若患者存在剧烈疼痛情况,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伤口涂抹止痛药物,达到局部麻醉目的,缓解患者伤口疼痛,也可通过注意力转移方法以及音乐干预等措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7-8]。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干预,疼痛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患者多出现不安、焦虑等负面影响,对患者换药及恢复均不利,故而需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换药时候需保持温和态度,安慰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以改善其不良心理,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良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9-10]。本次研究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VA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提示,疼痛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感染性伤口患者疼痛度及焦虑心理,还可较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观察组患者伤口出血及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疼痛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感染性伤口患者出血及感染的发生,可更好保障患者的安全。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感染性伤口患者较为认可疼痛护理干预方案,其满意率高。
综上所述,给予感染性伤口患者疼痛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可减轻患者换药时候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焦虑等不良心理,减少伤口出血及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伤口恢复,还可提升患者护理干预满意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同丽娜,刘甜,孙姣姣.银离子抗菌敷料联合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慢性感染性伤口患者愈合情况、炎性因子水平及疾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32):149-152.
[4]周晓霞.疼痛护理对门诊患者感染性伤口换药效果的影响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4,30(6):175-177.
[5]黄昆.探讨疼痛护理对门诊感染性伤口换药护理的效果[J].中国保健食品,2023,10(11):46-48.
[6]张红花.解析疼痛护理对门诊患者感染性伤口换药的效果[J].糖|尿病之友,2023,11(10):194-195.
[9]孙丹.疼痛护理对门诊患者感染性伤口换药的效果探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3,28(10):3.
[10]周洁.疼痛护理对门诊患者感染性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J].妇幼护理,2023,3(18):4468-4469,4472.
文章来源:郭少婷,卢红燕,蔡玲玲.疼痛护理对感染性伤口患者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5,40(01):164-166.
分享:
操作性疼痛是指以卫生保健为目的,在检查、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引起的急性、短暂性疼痛。Ayasrah的研究表明,危重症病人的操作性疼痛发生率高达89.9%。疼痛会使病人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且病人对操作过程陌生,其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也会明显增强。目前,国内外关于操作性疼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烧伤病人和新生儿群体,其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025-04-27目前,国内外关于操作性疼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烧伤病人和新生儿群体,其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对于腹部创伤病人的操作性疼痛关注较少。Shoqirat等[4]的研究表明,腹部术后24h内疼痛发生率高达87.0%,且随时间的推移疼痛的发生率逐步上升。
2025-04-27慢性盆腔痛是指发生在盆腔、臀部等多个部位的非周期性疼痛,病因包括盆腔松弛、慢性盆腔炎等;痛经是指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的下腹部疼痛现象,病因包括前列腺素增多、盆腔器质性病变等,当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患者病痛折磨加重,可影响其心理健康,并为日常生活带来巨大不便。
2025-03-10痛风是一种急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由尿酸单钠晶体与周围组织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的无菌性炎症[1]。痛风性关节炎是成年人中患病率最高的非感染性关节炎。据统计,全球痛风性关节炎患病率为1%~6.8%,痛风性关节炎的患病人数是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人数的3~4倍[2],且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025-03-07吴宽裕教授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福建省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风湿病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分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流派传承分会执行会长。
2025-02-12由于此类手术通常在胸腔镜下进行,具有创伤小、保留更多的肺部功能等优势,更有利于保证术后患者正常呼吸道功能。然而,由于手术切口区域存在肋间神经分布等原因,部分患者在术后仍然会发生急性疼痛,若没有得到有效的预防或及时控制,疼痛刺激会加剧身体的手术应激反应,引起内环境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病情恢复[2]。
2025-02-12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患者病情一般较重,需要采取更精细的照护方式,且患者机体功能降低严重,会出现器官衰竭或功能损伤等情况,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及疼痛等症状。临床通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能够保证气管迅速开放,能够使患者呼吸恢复,改善呼吸功能,挽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2025-01-28西医对于疼痛的治疗主要包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及神经阻滞剂[1]等药物,这些药物虽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但因其副作用显著,易产生依赖性,且存在药物损害风险,故在治疗上存在一定局限。相较之下,针灸以其平衡阴阳、疏经通络、缓解痹痛等独特作用,对疼痛症状有显著改善效果[2]。
2025-01-20感染性伤口指患者的伤口组织由于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入侵,导致伤口热痛、红肿、溃烂、流脓、渗液等情况,影响患者伤口愈合,故而需积极进行治疗及护理[1-2]。感染性伤口患者需定期应用合理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定期清理伤口,进行换药,以避免创面扩大,促进患者伤口更好愈合。
2025-01-15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主要为微创孔镜手术治疗。虽然微创孔镜手术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但手术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导致机体出现一定应激性反应,比如术后腰部疼痛、酸痛无力等。术后疼痛不仅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还会造成自主神经活动异常,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应激反应增加。
2025-01-11人气:16049
人气:14065
人气:10792
人气:9336
人气:798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期刊人气:1781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2501
国内刊号:34-1206/R
邮发代号:26-165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392
影响因子:0.709
影响因子:1.360
影响因子:0.840
影响因子:1.98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