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使用呼吸机发生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03-14    3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使用呼吸机发生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2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将其中72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将另外48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设为实验组;调查其住院时间、插管次数、胎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出生体重,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住院时间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使用呼吸机发生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而性别、胎龄与其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住院时间(P<0.05)。全部48例观察组患儿中,47例患儿病原菌培养结果为阳性,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具体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妥布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比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住院时间、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出生体重,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中应结合病原菌培养结果选择科学和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以提升临床疗效,同时,临床应针对新生儿的实际病情选择更合理的干预方案,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管理,尽可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关键词:
  • 医院获得性肺炎
  • 呼吸机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 相关性肺炎
  • 肺部感染性炎症
  • 加入收藏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医院获得性肺炎,其占比大约为91%,是指呼吸机治疗48h后到拔管48h内所出现的肺部感染性炎症[1]。若重症监护室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则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临床病死率,加重社会、医院及家庭的负担[2]。呼吸机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临床病死率,然而却增加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对新生儿的临床救治造成了严重影响[3]。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使用呼吸机发生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20年01月~2021年06月收治的12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01月~2021年06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84例男性,36例女性;其出生体重1700~2600g,平均为(2188.00±402.47)g;其胎龄35~41周,平均为(38.35±3.03)周;插管次数1~2次,平均为(1.12±0.41)次,机械通气时间48~100小时,平均为(74.18±25.71)小时,住院时间25~32天,平均为(28.11±3.05)天。全部120例患儿中,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脑积水,1例颅内出血,8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18例新生儿败血症,2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4例新生儿肺炎,4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1.2方法根据患儿有无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120例患儿分为两组,将其中72例并没有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将另外48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设为实验组。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如住院时间、插管次数、胎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出生体重等;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为[4]:出现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发热、同时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X线胸片检查结果发现新的或者进行性增多肺浸润;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不小于48小时。如果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则在下呼吸道置入一次性无菌吸痰管的气管导管,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采集,开展细菌培养鉴定,同时开展药敏试验。全部标本经镜检筛选,分泌物标本开展常规革兰染色处理,根据标准微生物方法培养,持续进行2次培养,将同一优势菌株当成致病菌;培养后选择B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开展细菌鉴定、药敏试验。

1.3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开展相关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住院时间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使用呼吸机发生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而性别、胎龄与其无相关性(P>0.05),如表1。

表1单因素分析

2.2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住院时间(P<0.05),如表2。

表2多因素分析

2.3病原菌分析结果观察全部48例观察组患儿中,47例患儿病原菌培养结果为阳性,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具体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妥布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比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见表3。

表3病原菌分析结果观察


3、讨论


患儿在接受呼吸机治疗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仅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而且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但是现阶段有关其具体的发生原因还并不清楚。临床研究发现,在人体的皮肤、胃肠道、呼吸道、身体其他部位均广泛存在着各种微生物[6]。对于新生儿来讲,其免疫系统还并未发育成熟,同时皮肤黏膜具有较高的渗透性,不能有效抵抗病原菌的入侵,让病原菌侵袭风险增加,最终导致新生儿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

本研究发现,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住院时间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使用呼吸机发生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而性别、胎龄与其无相关性。并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住院时间(P0.05)。对于低出生体重患儿以及早产儿来讲,其肺部还并没有发育成熟,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并未成熟,通过基础疾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身免疫功能,让呼吸道的上皮细胞抵御作用被削弱,并愿意容易黏附在气管导管表面,最终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8,9]。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住院时间(P14d、累积抗菌药物用药≥3种、抗菌药物用药时间>14d和孕产妇产前3个月住院史、产前3个月广谱抗菌药物用药史等均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通气时间对新生儿疾病发生的影响较大。对此,在新生儿的治疗中,应根据患儿实际病情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尽可能降低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机械通气对新生儿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12]。

有研究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其住院时间相对更长,这是由于,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后,患儿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治疗,其不仅增加了疾病治疗难度,同时也明显延长了治疗与住院时间,并且还会明显增加患儿家庭经济负担[13]。另外,在患儿疾病发生后采取呼吸机治疗过程种,受到其他疾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患儿所需治疗时间延长,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呼吸机治疗,在这样的环境下,明显增加了新生儿被致病菌感染的风险[14]。可见,住院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较大的关联。

更有学者发现,插管次数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重要关联。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鼻腔对吸入的空气存在一个过滤作用,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新生儿吸入到肺内的空气基本都是无菌状态,正常的器官内与支气管肺泡内均为无菌[15]。而插管这一操作则需要经鼻腔或口腔进入到气管,此时上呼吸道的自然屏蔽功能可发生障碍,致病菌也可在此时通过气管插管进入到气管内,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反复多次的气管插管则明显增加了致病菌进入气管内部的可能,因此,插管次数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插管次数越多,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越高[16]。

有研究认为提高与院内病原微生物接触机会,并且患儿正常菌群常被病房中的耐药性细菌取代,可再次发生医院感染,并且再次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感染几率[17]。

另外全部48例观察组患儿中,47例患儿病原菌培养结果为阳性,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具体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妥布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比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实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对策,选择满足早产儿、低体重儿生理特征的呼吸机开展辅助呼吸治疗;结合患儿病情,尽量将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缩短,非必需的侵袭性操作应尽可能减少,认真做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如果患儿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则应结合病原菌鉴定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以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儿及早康复。

总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住院时间、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出生体重,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中应结合病原菌培养结果选择科学和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以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杨东明,卢静,安桂玲,等.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相关影响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6):2528-2531.

[2]何颖.影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对可控因素的影响效果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8,28(5):3-6.

[3]符媛,夏丽琼.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云南医药,2018,39(2):163-165.

[4]刘文杰.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5):206-207.

[5]陈虹.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138-139.

[6]赵志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8):900-901.

[7]张冰.65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9(1):48-50.

[8]姜立双,张海珠,谢宏柳.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4):4310-4312.

[9]刘颖,张爱平.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预后和危险因素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7,23(5):29-32.

[10]谢朝云,熊芸,蒙桂鸾,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死亡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7(01):35-38.

[11]董续艳,王义乾,丁月银,等.新生儿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J].儿科药学杂志,2023,29(03):35-38.

[12]夏元元,邓琼琼,刘红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07):47-49.

[13]朱敏,包道成,蔡志勇.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病原菌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09):85-89.

[14]谭伊丽,周远青,张孟双,等.某院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1,18(11):1631-1634.

[15]杨翠媖,钟晓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肺部感染的耐药菌谱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2):5279-5282.

[16]王婷,严丽丽,吴倩,熊沙沙.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2):88-90.

[17]宋秀敏,巩俊英,韩娜娜,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05):778-781.


文章来源:叶东振,张文娟,王鑫.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使用呼吸机发生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5,36(03):345-34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妇幼保健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保健

期刊人气:584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4411

国内刊号:22-1127/R

邮发代号:12-94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