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经筋辩证取穴浮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研究

  2021-10-09    8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在经筋辩证取穴指导下,浮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康复科治疗的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疼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普通针刺治疗)与治疗组(浮刺法治疗),每组37例。比较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普通针刺法,经筋辩证取穴指导下的浮刺法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疗效显著,可提升腰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关键词:
  • 临床诊疗
  • 浮刺法
  • 经筋辩证
  • 针灸治疗
  • 非特异性腰疼
  • 加入收藏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脑、手机等普及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疼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据统计,该病发病率约为39%[1]。该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仅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均显示无异常,因此,无特定的诊疗规范。患者易错失最佳的诊治时机,且该病治疗周期长,长期反复的腰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与工作。有研究认为,该病与下肢生物力学的不良改变有关[2]。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针灸、物理疗法等保守疗法为主,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腰部疼痛,但难以完全改善腰部应力,治疗结束后复发率较高。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在经筋辩证取穴指导下,浮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疼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7月至20192月于本院康复科治疗的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男18例,女19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62±12.85)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4.68±1.07)年。治疗组男17例,女20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38±12.91)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4.70±1.12)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与《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4]:(1)腰背部局限性疼痛,肌肉紧张或痉挛,活动受限;(2)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3)可排除特异性病因;(4)症状反复发作,腰部肌肉有轻压痛,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5)影像学多提示腰椎关节无异常改变。

1.3纳入及排除标准

(1)符合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断标准;2070岁者;(2)ODI评分≥25分;(3)意识清晰,表述能力正常者。排除标准:(1)其他疾患导致的腰部疼痛者;(2)存在针灸禁忌证者;(3)依从性差或中途脱落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取穴严格依据《针灸治疗学》(第二版)中针刺治疗腰痛病的针灸处方,取肾俞、大肠腧、腰夹脊、腰奇、委中、承山、昆仑。操作方法:患者暴露施针部位,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采用常规针刺手法,捻转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针刺留针15min时再行针1次,留针30min

治疗组采用浮刺法治疗:腰背部疼痛区两侧夹脊穴。根据疼痛放射部位分析所属经筋。针刺取穴区域:在所取的两穴之间,以两穴连线为中线左右各旁开1.5cm的区域内,具体取穴情况详见表1。腰部针刺同对照组。下肢部位针刺方法:在经筋辩证指导下寻找36个阳性反应点,常规消毒,针刺时选取节段的穴位按腰-膝(或膝-踝)的方向,与皮肤呈15°~30°刺入皮下510mm,针体不进入肌层,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持针柄,针尖上翘做青龙摆尾扫散手法35min,留针25min。以患者无酸、胀、麻痛感为度。两组均每天1次,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

1.5观察指标

(1)ODI评分:包括腰痛程度、生活自理能力、负重能力、行走能力等10项内容,满分50分,分数越高表明腰部功能障碍越严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价。(2)腰背部疼痛缓解时间:记录两组患者腰痛缓解至最佳程度所需的治疗时间。(3)复发率:分别于治疗后36个月时进行随访,统计复发情况。(4)临床疗效[5]:痊愈,症状完全消失,肌力正常,腰背、下肢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改善率≥90%;显效,症状明显减轻,75%≤改善率<90%;有效,原有症状减轻,病情或疼痛有改善,但均不显著,30%≤改善率<75%;无效,症状完全未改善,改善率<3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两组腰痛缓解时间及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平均腰痛缓解时间为(10.76±2.6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87±2.97)d(P<0.05);治疗后3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0.00%5.41%,低于的对照组2.70%13.51%(P<0.05)。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指病因不可归结于可识别的、已定的特异性病理(腰椎肿瘤、骨质疏松、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畸形或马尾综合征)。也有研究者[6]认为炎性细胞因子IL-6IL-1PGE2等引起的炎性反应是慢性非特异性腰疼的重要发病机制。该病在祖国医学中属“腰痛病”范畴,病因为风、寒、湿三邪侵袭经络,阻碍气血运行,下肢筋肉失其濡养发为麻木。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保守疗法,如针灸、小针刀、推拿牵引等,短期疗效明显,但复发率较高[7]

经筋理论源于传统医学,功能为束骨骼,利关节,随着现代医学对人体肌筋膜了解的深入,发现二者在维持运动平衡与关节结构作用上重合度较高[8]。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气血不通则易形成筋结,《灵枢》[9]中提到“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因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不仅需疏通局部气血,还应通扫经筋,松解下肢肌肉帮助腰部恢复正常应力,从而消除炎症水肿以镇痛。浮针疗法由符仲华所创,是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针灸科研的结合,通过浮针在病变筋膜下扫散,挤压牵拉皮下组织,改变疏松结缔组织的液晶结构提高其生物电传导能力[10],从而促进神经介质释放,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与炎症物质吸收,缓解病变部位疼痛。从针刺手法上分析,浮针所用的皮下青龙摆尾法可有效疏通腰部经筋缓解肌肉痉挛与麻木,且不产生酸、麻、胀痛等不适感,更易被患者接受。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较于普通针刺法,经筋辩证取穴指导下的浮刺法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疗效更优,可提升腰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刘彬,赵睿,韩康,.浮针疗法联合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5):544-549.

[2]漆舒娴,张宏,刘晓春,.非特异性腰痛的中西医康复治疗现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49-52.

[3]曾倩,王林嘉,谢玉洁,.采用CONSORTSTRICTA评价针刺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4):2018-2022.

[4]肖国东,尹翎,张罗健,.基于"中药-腕踝针-肌力训练”的三联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中医药信息,2019,36(3)151-55.

[5]朱远,赵宏,李思诺,.运用《腰痛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方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观察[U].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6):65-69.


文章来源:郭琴.经筋辩证取穴浮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21,27(28):141-14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骨伤

期刊名称:中国骨伤

期刊人气:100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0034

国内刊号:11-2483/R

邮发代号:82-393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