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课堂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1-11-18    10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当前,"大思政"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内涵提升机制面临道德唤醒、网络环境、评价督导等多方困境,应从体制机制构建、网络使用监管、评价激励机制设定和思政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以有效提升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内涵。

  • 关键词:
  • 人才培养
  • 内涵机制
  • 大思政背景
  • 立德树人
  • 高校第二课堂
  • 加入收藏

高校的人才培养从来都不仅仅是习得某一专业技能,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教育工作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高校发展的需要,亟须探索新的路径和载体践行立德树人发展目标[2]。“第二课堂”概念伴随教育改革探索实践而产生,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之外所开展的以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各类教育和实践活动,重点包括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体赛事等。加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对于完善教育教学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慕课、在线课程、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内涵的提升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针对“大思政”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内涵提升机制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一、“大思政”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论述“立德树人”相关问题,这一育人理念早已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人的德行培养,五千年文明发展所形成的优秀文学作品、传统习俗和宝贵精神蕴含着大量的立德树人文化资源。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思政课不仅要在课堂上讲,更要在实践活动中讲,第二课堂是高校开展“大思政课”的重要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行动,立德树人则是第二课堂开展的核心目标和顶层设计。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目标。当代青年学生既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主力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力军,第一课堂思想铸魂,第二课堂综合提升,作为思政课堂与思政实践的桥梁,第二课堂应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4],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开放的时空,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二是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内容和机制的设计,充分激发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注重将国家社会和个人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自觉融入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潮流,人生才会精彩、才会有出息;只有树立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建设意识,才能成为建设者、接班人,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核心主题。中国梦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具体内容就是新时代高校师生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的伟大理想、奋斗目标与人生追求。第二课堂建设就是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实现中国梦的崇高理想,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培养才干,增长本领,脚踏实地地实现人生理想。四是进一步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第二课堂为路径开展好高校“大思政课”。深入把握“00后”“05后”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结合时代环境的变化,推进文体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改革创新,推进网络空间建设改革创新,推进“开门办思政”,将企业精英、大国工匠、时代楷模、劳动模范、专家学者、非遗传人等请进第二课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最新成果、最鲜活案例带进第二课堂,让第二课堂更接地气、更易引起学生兴趣、更具有体验互动性。


二、“大思政”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内涵提升机制面临的困境


(一) 如何唤醒道德自觉

道德自觉是社会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个体对自身道德的自知之明。缺失道德自觉,高校立德树人将难觅起点、难有成效。从本质上讲,立德树人的过程就是唤醒道德自觉的过程,学校就是道德自觉唤醒的主阵地。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重智育轻德育的培养模式仍无法彻底改变,虽然各高校都已充分强调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但也仅仅将其作为教学第一课堂的补充,活动缺乏时代特征、创新理念和育人内涵,无法真正摆脱理念说教、道理灌输的陈旧思路;学生个体在参与第二课堂时出现功利性、目标性、应对性、被迫性等情况,部分高校第二课堂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只看重活动宣传而忽视活动内涵,未能真正注重青年学生的德行培育,唤醒与激发学生的道德自觉;部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问题突出,未能真正做到“行为世范”。因此,在“大思政”背景下,促进学生和教师自觉践行道德实践,将道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至关重要。

(二) 如何利用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新的环境、拓展了新的阵地、开辟了新的机遇,但互联网具有信息同质化和碎片化严重、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信息选择时间成本高等问题。当代大学生网络技术应用成熟度较高,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形成阶段,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和识别能力不足,盲从心理突出,会导致认知偏差[5];网络信息娱乐性较强,大学生上网时间自由,自律意识较差,容易造成自我沉迷;网络语言环境开放,语言责任成本低,在面临价值冲突、精神焦虑和道德脆弱等情况时,易引起思想冲击,发表不当言论,网络道德素养有待提高。在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开展中,网络技术仅作为工具性的使用,网络课堂的立德树人仅停留在口号中,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其打破时空界限、满足多元需求、实现平等交流的优势,反而被趋同、娱乐、肤浅的形式和内容弱化了其育人功能。因此,加强网络监管、深入挖掘网络育人的内涵是提高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内涵的重要方面。

(三) 如何实现有效的评价督导

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督导机制是促进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培养的重要方法之一[6]。近年来,我国关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举措层出不穷,但是鲜有立德树人培养评价督导机制出台,特别是针对境内外本科学生培养的评价督导。大部分高校目前还存在重视智育培养、轻视德育培养的问题,高校第二课堂开展依旧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存在培养目标不清、培养方式落后、管理不集中以及师生配合度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内涵提升。应加强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培养评价督导机制的探索,注重学生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五育并举发展成效等内容的评价,从顶层设计激励促进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内涵提升。


三、“大思政”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内涵提升机制的实现路径


“大思政”背景下,对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重要性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要更新高校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解决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中存在的问题,就要从体制机制构建、做好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与监管、建立有效的评价督导机制、加强思政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

(一) 构建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

“大思政”背景下,要注重利用多方资源,构建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一是要注重对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职员工的整体德育水平,提高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共产主义的追求,特别是专业教学、行政教师和后勤工作人员,使其能够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三全育人”。二是要注重为第二课堂开展搭建相关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校友、地方政企等资源,为第二课堂拓展方向、加深内涵,使参与的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锻炼,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地。三是要推动课程融合,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理论课与第二课堂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专业实践课发展,在专业知识授课过程中推进思政教育,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推进专业知识的实践转化,真正做到课堂与社会、课本与实践深度融合。四是加强专业教师对第二课堂的参与度。当前第二课堂的开展多以高校辅导员为指导教师,部分教师不具备马克思理论专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内涵的提升,应鼓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与辅导员协同指导,鼓励其他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构建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内涵的提升[7]。

(二) 做好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与监管

做好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工作,必须利用好互联网这一技术工具。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自2020年起,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全国高校均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第二课堂的开展也从线下转为线上平台,网络途径的活动开展具有很多弊端,但也为第二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加强第二课堂网络环境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为学生的德育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和识别能力,注重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利用大数据技术把握青年学生思想脉搏,以学生喜欢的语言和形式创新第二课堂开展,借助微视频、微电影、微课等,以更直接、更便捷、更立体、更开放、更互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理念说教、道理灌输变成易为青年学生所接受的“微产品”,用时尚的方式推广主流价值观。此外,要加强第二课堂教师群体的互联网应用技术水平,掌握第二课堂大数据技术,形成第二课堂互联网思维,研学第二课堂互联网使用,增长第二课堂互联网智慧。

(三) 建立有效的评价督导机制

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成效缺乏相关的评价和督导机制,将直接影响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内涵的提升。当前第二课堂的功利化、娱乐化和短视化倾向严峻,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特征建立健全评价和督导机制。一是不同学段要体现各自的评价重点,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大学境内生和境外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各有侧重,要与各学段的特征相匹配,如大学一年级侧重价值观引导、二年级侧重志愿服务、三年级侧重科创竞赛、四年级侧重专业实践等。二是不同类型要体现各自的评价重点,师范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医学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甚至各院校不同专业的第二课堂各有侧重,要与专业的特征相匹配,如师范类加强师德师风价值培育、理工类加强求真务实价值培育、医学类加强医德医风价值培育等。三是要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评价,不能单独从某单一方面进行评价,而要将第一课堂的智育与第二课堂的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并重考量、综合评价。四是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并举。要注重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过程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过程及其投入、成长就是立德树人的一种体现。此外,高校还可建立与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相关的激励制度,促进各单位、各部门、各教师群体群策群力,推动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工作。

(四) 加强思政育人队伍建设

提高思政育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推进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内涵提升机制的关键因素。一是提高第二课堂思政教师队伍专业素养。选优配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完善各类培训制度,分期分批开展第二课堂思政工作专业培训,着力提升第二课堂思政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培养,辅之相应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二是培养一支第二课堂网络思政教师队伍,为适应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模式,第二课堂主阵地更多转移至线上开展,需要选拔一批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拥有一定舆情处置能力、敢发声有影响的思政教师专攻第二课堂线上工作开展。三是成立第二课堂立德树人思政工作室,针对第二课堂立德树人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遇到的新机遇开展专项研讨,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立项等形式进行专题研究,以科学的研究成果为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借鉴。四是加强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政工作顶层设计,把高校党政干部、专业教师、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等各条战线队伍均引入第二课堂中,发挥各自岗位优势,共同发力,协同作为,并将其参与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工作成效作为高校教职员工考核和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


四、结语


近年来,在“大思政”背景下,国家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各高校纷纷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大力推进第二课堂建设,但是目前其发展面临道德唤醒、网络环境、评价督导等困境,依然存在较多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为破解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以期促进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谭勇,等.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内涵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内涵[J].改革与开放,2020(10):64-66.

[3]王天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创办—流本科教育[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4.

[4]金红.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以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0(2):65-67.

[5]叶湘虹,徐静."互联网+"背景下青年学生立德树人教育探析[J].创新创业教育,2020(4):92-97.

[6]李力,金昕.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难点及实现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49-154.

[7]张天华,孙傲.""立德树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5-58.


文章来源:蒋婧文.“大思政”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内涵提升机制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12):74-7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兰州学刊

期刊名称:兰州学刊

期刊人气:122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兰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兰州市社科院,兰州市社科联

出版地方:甘肃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5-3492

国内刊号:62-1015/C

邮发代号:54-71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