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德国护理职业教育的人文课程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2020-06-29    8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普遍认为,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其核心是“双元制”教育体系和基于工作领域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在护理职业教育中,人文主义是护理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规定。人文课程在其课程体系中发挥了特殊的“粘合剂”的作用,具体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实施等方面,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德国护理职业教育的人文课程特征对我国护理职业教育人文课程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关键词:
  • 人文课程特征
  • 德国
  • 护理教学
  • 护理职业教育
  • 职业教育
  • 加入收藏

德国是欧洲经济基本面最好的国家。此外,德国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般认为,其先进的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不容忽视。如果说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那么制造这些秘密武器的是德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等。此外,德国还有引以为傲的长期护理保险机制,护理保险和护理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护理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典型专业,其特色是基于工作领域的课程模式,其中人文课程更扮演了关键的角色,非学科化的课程模式浸润到了各科课程,起到了粘合剂的特殊效果。为了学习德国护理专业基于工作领域的课程模式,重点学习人文类课程的模式,以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护理专业课程改革优化提供借鉴,2017年9月30日-10月7日,笔者赴德国柏林的职业院校(柏林PANKOW社会保障高等职业学院、柏林伊丽莎白医疗集团医护学院、柏林公共健康职业学校等)和1所养老机构(Johannesstift护理集团)进行了交流学习,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1、 当前德国职业教育及课程的总体模式


从宏观角度看,德国当前总体上实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目前,德国职业教育规模占整个教育规模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我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教育的学生规模约占适龄青年的40%,其余不愿意和不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基本都接受了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在整体职业教育中,有70%实施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即在企业里进行的职业技能和相关工艺知识的教育与在职业学校里进行的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制度。企业为“一元”,职业学校为另“一元”。20%是全日制职业教育模式,主要在职业专科学校完成。与我国的全日制职业教育不同,德国全日制职业教育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结合,实践学习占总学习时间的70%。所设置的专业包括技术、数据处理和工商以及社会教育、医疗卫生等教育职业,培养技术助理、实验员、社区服务或护理人员。德国制造享誉全球,其中高水平的技术工人是支持了高品质制造业的人力基础,而这一切又得益于高水平职业教育的保障作用。所以,一般认为,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外界誉为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所谓“双元制”,是指由用人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职业培训的过程。和我国产学一体模式不同的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企业是职业培训的主导方,学校则是辅助方。企业与受训学生首先要签订培训合同,接受其为企业的学徒工,然后安排到职业学校学习,最后还要接受行业协会的考核。职业学校事实上是一个受托提供培训的“外包”机构。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学生一方面要在非全日制职业学校中接受专业的理论和文化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进行实践。“双元制”教育强调,学徒为将来的工作而学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为30%和70%,或者20%和80%,理论课程以适应实践需要为主要目标,确保了培训质量和效率。从课程角度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具有德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元制”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如何培养合格的现代职业人面前显得动力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各行业工作过程呈现显著的跨职业特点。这又引发了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变革的需要,德国相关部门进行过多次辩论,推出了具有变革性的课程模式,即学习领域课程,以进一步增强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职业学校内部学科课程的分属,基于整体主义的教育范式,形成了一种指向现代职业人发展的、融合学术与职业理念的整合式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以综合的职业行动能力为培养目标,基于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来建构模块化的课程内容,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一体化教学,成为新时期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课程方案。护理专业是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典型专业,在德国护理专业又细分三个不同的职业,即临床护理(中国定义为临床护士)、儿科护理和老年护理。三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专科学校全日制学习为主。但这种职业资格的细分终止于2020年。从2020年1月起,德国实施基于培养通才型全科护理人才培养。以临床护理为例,三年的职业教育中学生在全日制学校学习2 100课时12个学习领域的理论课程,课程完全打破学科制。同时,也要在医院、诊所和康复中心不同的诊室进行2 500课时的实践学习。德国护理人才培养虽然不属于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但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交叉完成。


2、 人文精神——护理职业教育价值规定


护理是一个关乎人类生存、发展、文化延续的职业。起初的护理工作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形态,而是在佛教、基督教等宗教和巫术活动结合而开展扶助、救治的助人活动。因此,此时的护理人文和宗教文化等融为一体,也具备科学和人文融为一体的特征。从南丁格尔时代起,由于生物医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护理开始和护理教育结合,使得其成为了一门学科一个职业。20世纪后,生物医学模式诞生后,医学领域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精神开始逐渐分化,导致了护理出现了技术主义的倾向,即导致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将护理对象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割裂开来,从而导致了护理职业的又一次偏向。随后,20世纪后半叶,医学模式发生了又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医疗服务应该将人看成完整的生命体,人的心理和社会层次更应该收到关注。相应地,在20世纪末,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AACN)制订的《高等护理教育专业标准》第一次将人文关怀引入到护理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护理界越来越意识到护理职业应该是“情感与人性的表达”。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护理专业才能摆脱技术主义的诱惑,肩负起生命终极关怀的使命。实现这一点的基础就是培养护士的人文特质,人文关怀的护理教育价值观要求护士具备对生命的发自内心的敬畏与关怀。这是护理教育的本质的价值规定。


3、 德国人文课程特征


上述护理职业教育的价值规定在德国护理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总是试图在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之间寻找契合点。在德国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中,“人文”则毋庸置疑地成为课程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纽带与内核。参考相关学者的观点,结合笔者的考察活动,将其特征总结为三点。

3.1课程目标体现了人文逻辑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德国的课程目标引导和规范着课程发展的方向。据相关资料,德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指南中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为:(1)传授将专业能力与一般性方法和社会能力相结合的职业能力。(2)发展职业灵活性,应对工作和社会领域中以及由欧洲共同成长所带来的不断变化的要求。(3)激发参加职业继续教育的意愿。(4)提高负责任地对待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能力和意愿。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学校教育需做到以下几点:使课程符合针对自身任务的特定教学方法,强调以实践为导向;根据所需的职业专业性,传授特定职业和跨职业的资质;确保提供差异化和灵活的教学服务,以便适应不同的能力和天赋在工作和社会领域中的需要;说明与从业和私人生活相关的环境危害和事故危险,说明避免和降低的方法;学校应提供一般性课程,尽可能在职业课程的范畴内涉及所处时代的核心问题。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类更好地生存,护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上述“学习领域”课程指南中所表述的目标已经实现了由实用主义向人文主义的跨越,实现了对具体生物人的照护向对人的整体发展的关注的跨越。在其培养目标中,和能力相关的有两个,而其余两个则和学生的意愿相关。这需要指出的是,能力培养目标更多强调社会能力、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而意愿的培养更多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精神升华相关,是护理专业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建立完整精神生活和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对于课程目标,还有相关的教学措施作为支撑,比如要求教学中要强调了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对学生所处时代的关注。在德国老人院中,老年护理中的“人物传记”法的应用令人影响深刻。在对老人实施护理之前,先要条件其整体的人生轨迹,梳理其基本的精神和社会属性、需求,以此作为有效沟通的前提。而有效沟通又是实施有效护理和照护的前提。以此为代表的人文关怀方法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服务对象的依从度和护理效果。这实质上是课程的人文精神逻辑,以人性关怀作为护理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课程目标的逻辑起点。事实上,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不可或缺的价值航标。“学习领域”课程目标体系所强调的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学生意愿、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与社会整合的整体命运,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则是课程人文精神的自觉表征。

3.2课程结构的组织体现了人文特质

按照有关学者的观点,“学习领域”课程结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其实质是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德国护理专业课程以领域化课程为主,3年完成12个“学习领域”课程学习,同时还保留有学科型课程,即德语、英语和宗教。12个学习领域的课程划分在6个学习板块中,分别是护理基础、保健和疾病护理、职业教育、法律和管理、德语和沟通、社会学科。表面上看,和人文关系较远的“护理基础”与“保健和疾病护理”板块在国内的课程中是以技术操作训练为主,而在德国学习目标中则要求学会“理解人、感觉人、发展人际关系、对人提供支持、陪伴人、帮助人等等”。这表明其课程组织体现了工作过程,而工作工程又具有显著的人文特征,处处体现着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和对人的尊严的维护。这和其课程目标相一致。具体的局部课程也体现了这个特点。有人分析了每一个课程领域的课程描述,比如护理基础部分第一个课程内容是“理解人”。这个内容中要求学生在自然、精神和社会科学范畴内将人理解为复杂的系统,将人视为一种生物来理解并大致了解器官系统及其相互作用,要能够描述解剖比例和生理过程以及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变化的基本特征,要将人理解为社会和精神的存在并解释其发展和行为,要考虑到人不同的发展范围和人的社会化以了解不同人格影响的意义。具体小模块如“陪伴弥留之际的患者”要求学生思考个人对死亡的态度,要求学生寻求帮助克服面对死亡所带来的影响。这就着重强调了培养学生对生命成长的关注和支持,护理教育“更是要为学生的护理工作打上温暖的精神底色”。

3.3课程的实施散发着人文气息

笔者于学期期间参加了柏林PANKOW社会保障高等职业学院的一堂课,对此有了深刻体会。课程中的一个内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感觉观察能力”。教师没有就如何培养的方法进行长篇大论,而是要求学员之间互相感觉观察,然后汇报讨论。以后,每天上课前,教师都要求我们用眼耳口鼻手观察感触周围,或者观察人,或者观察一朵鲜花,或者一起唱歌。一次,当歌声结束时,我们观察到教师在哗哗流泪,感受到教师真诚敏感的心,也情不自禁地被感动。原来,她们就是在这样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感觉观察能力,而不是空洞地讲观察的重要性、内容与注意事项。从德国护理职业教育的指南中也可以发现,提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是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这要求学校必须以实践为导向来传授理论基础和知识,必须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并明确职业行动能力是指个人在社会、工作和私人环境中正确地、个性化地、负有社会责任地实施行为的意愿和能力。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实施如何进行,职业行动能力如何培养,需要实施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课程实施与知识技能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这种实践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精神交流活动,处处浸润着人文情怀,一名护士所应具有的对生命的敏感、理解和热爱在其中得到传播升华。


4、 启示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在老年护理机构临终护理过程中,环境的设置讲求家一样的环境,养老机构的环境讲求归于资源,在室内陈设根据季节变化而改变。这都强调了护理人员在老年人面对死亡时所需要的帮助和关怀。相应的课程目标也反应了这种教育价值观。我国护理专业课程目标需要更加鲜明地表达对学生生命的尊重与人文关怀,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素质的现实要求。反观我们的护理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沿用了传统的学科化的课程体系。作为一个人文色彩浓厚的职业教育活动,护理职业教育需要彰显浓厚的人文氛围。当前,我们的课程体系存在人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相互割裂、融合不佳的问题,对学生高品质护理服务能力、高水平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存在明显的缺陷。换言之,现存的人文课程对护理职业人才能力提升的贡献处于较低水平。我们在制订课程目标时,需要从学生的视角,在课程目标中浸润人文关怀,用人文关怀去滋润、影响他们,才能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现有的正式课程即使存在着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也仅是一种文本上的意义,只有经过教师、学生的共同理解,进入到学生个体的经验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才能获得真正实现。离开了学生个体,人文教育就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开设再多人文课程也会失去它的作用是教育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人文价值与意义。人文教育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敏锐多情、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深情呵护、对护理对象的真切关爱。学生在其中生成感受、情感、领悟、反思,形成对课程的独特体验,进而达到心领神会和内化的目的。教师只有在课堂中表现出人文精神,才能深切地影响学生的课程体验。要让未来的护理工作者要具备人文素养,就要求教师们重视自身的人文素质,从学生的体验视域反思自己。教师只有触发学生的这种深切体验来进行人文教育,人文知识才能变成人身上的一种成分,变成人的情感,变成护理职业的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1]王敏,李彦,孙晓阳.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研究——以德国和日本经验为例[J].医学与法学,2017,9(1):49-54.

[2]谭严,罗生全.德国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价值取向及借鉴[J].职教论坛,2015(3):93-96.

[3]申文缙.基于“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大纲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佟术艳.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J].护理研究,2000,14(4):183-184.

[5]王德军.社会发展的人文走向[J].河南教育:中旬,2010(7):46-47.

[6]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7-9.


徐晨.德国护理职业教育人文课程的特征及启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3):35-3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期刊名称: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期刊人气:198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501X

国内刊号:32-1876/R

邮发代号:28-32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