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膜联蛋白A2(ANXA2)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31例TIA患者为TIA组,另选取同期46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TIA患者CAS斑块稳定性分为不稳定组(64例)和稳定斑块/无斑块组(6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AI-1水平,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ANXA2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A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AI-1、ANXA2水平对TIA患者CAS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IA组血清PAI-1、ANXA2水平升高(P<0.05)。与稳定斑块/无斑块组比较,不稳定组血清PAI-1、ANXA2水平升高(P<0.05)。吸烟、TIA高风险、PAI-1水平升高、ANXA2水平升高为影响TIA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PAI-1、ANXA2水平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大于血清PAI-1、ANXA2水平单独预测的0.788、0.783(P<0.05)。结论 血清PAI-1、ANXA2水平升高与TIA患者CAS斑块不稳定密切相关,血清PAI-1、ANXA2水平联合预测TIA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价值较高。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2020年我国农村、城市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为164.77/100000、135.18/100000,分别占农村、城市全因死亡的第2位和第3位[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血管疾病最常 见 的 病 因 之 一,若不及时预防控制,可短期内进展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危 及 患 者 生命安 全[2]。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CAS)斑 块 不 稳 定 是TIA发 生 及 进 展 为AIS的 重 要 原 因,因 此 及 时 预 测CAS斑块稳定性非 常 必 要[3]。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 一 种 糖 蛋 白,能 通 过 影 响 纤 溶 系 统 平衡、炎症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4]。研究报道,血清PAI-1水平升高与AIS患者病情加重有关[5]。膜联 蛋 白A2(ANXA2)是 一 种 钙 依 赖 性 磷脂和膜结合蛋 白,能 通 过 调 节 炎 症、内 皮 功 能 和 血 脂代谢促进AS发 生 发 展[6]。研 究 报 道,血 清ANXA2水平升高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IS患 者 颅 内 动脉粥样斑块负荷及病情程度加重有关[7]。基于此,本研究 就 探 讨 血 清PAI-1、ANXA2水 平 与TIA患 者CAS斑块 稳 定 性 的 关 系,以 期 为 降 低TIA患 者AIS风险提供更多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31例TIA患者为TIA组,其中女58例、男73例,年龄31~80岁,平均(61.50±6.94)岁。另选取同期46例 体 检 健 康 者 为 对 照 组,其 中 女20例、男26例,年龄25~75岁,平均(60.42±5.47)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初诊;(3)TIA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8]诊断标准;(4)有完整临床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排除标准:(1)合 并 自 身 免 疫 性 疾 病;(2)既 往 有 创 伤性脑损伤、中 毒 性 脑 病、脑 出 血 等 脑 疾 病 史;(3)入 院时已进展为AIS;(4)血 液 系 统 疾 病;(5)先 天 性 脑 血管发育异常;(6)妊 娠 及 哺 乳 期 女 性;(7)恶 性 肿 瘤 患者;(8)颈部手术史、外伤史等无法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膜厚度;(9)合并冠心病等其他AS疾 病;(10)近3个月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血清PAI-1、ANXA2水平检测
采集TIA患者入 院 时 和 体 检 健 康 者 体 检 时4 mL静 脉 血,以1500×g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使用上海富雨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 提 供 的PAI-1酶 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试剂盒(编号:FY-04151H1),上海柯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ANXA2化 学 发 光 免 疫 法 试 剂 盒(编 号:E-CL-H0366c),检测血清PAI-1、ANXA2水平。
1.2.2资 料 收 集
收 集TIA患 者 性 别、年 龄、嗜 好(吸烟、饮酒)、合并症、TIA风险(使用ABCD2评分评估,0~3、4~5、6~7分分别为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9]和血脂四项等资料。
1.3颈动脉超声
入院次日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日本日立阿洛卡,型号:ProSoundsSD-3500,凸阵探头或微凸探头)对TIA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使用二维成像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彩色多普勒 血 流 显 像 超 声 测 量 动 脉 斑 块 形 态。由2名影像学医师 用 双 盲 法 阅 片,根 据《头 颈 部 血 管 超 声若干问题的专家共识(颈动脉部分)》[10]评估TIA患者CAS斑块及其稳定性,颈动脉IMT≥1.5mm,且局限性增厚或凸出于血管腔内,并高出周边IMT的1/2定义为CAS斑块形成;若存在溃疡型斑块或斑块破裂、斑块内出血或大脂质核 心、斑块内新生血管 则表示CAS斑块不稳定。根据TIA患者CAS斑块稳定性分为不稳定组(64例)和稳定斑块/无斑块组(67例)。
1.4统 计 学 处 理
采 用SPSS28.0软 件 对 数 据 进 行处理和分析。呈正 态 分 布 的 计 量 资 料 以x±s表 示,组间比较 采 用t检 验;不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A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 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 线 分 析 血 清PAI-1、ANXA2水平对TIA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Delong检验比较血清PAI-1、ANXA2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TIA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TIA组 与 对 照 组 血 清PAI-1、ANXA2水 平 比较
TIA组 血 清PAI-1、ANXA2水 平 高 于 对 照 组(P<0.05),见表1。
表1 TIA组与对照组血清PAI-1、ANXA2水平 比较
2.2单因素 分 析
TIA患 者CAS斑 块 稳 定 性 的 影 响因素 单 因 素 分 析 显 示,不 稳 定 组 年 龄 大 于 稳 定 斑块/无斑块组,吸烟比例、饮酒比例、高血压比例、TIA风险和PAI-1、ANX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无斑块组(P<0.05),两 组 其 他 资 料 比 较,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P>0.05)。见表2。
2.3多 因 素Logistic回 归 分 析
TIA患 者CAS斑 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以TIA患CAS斑块稳定性为因变量(不稳定/稳定和无斑块=1/0),以表2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项目年龄、吸烟、饮酒、高 血 压、TIA风 险、PAI-1、ANXA2为 自 变 量,建立影响TIA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吸烟、TIA高风险、PAI-1升高、ANXA2水 平 升 高 为 影 响TIA患 者CAS斑 块 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2.4血清PAI-1、ANXA2水 平 对TIA患 者CAS斑块不稳定性 的 预 测 价 值
通 过Logistic回 归 拟 合 血清PAI-1、ANXA2水 平 联 合 预 测 概 率[Ln(P/1-P)=-12.304+0.205×PAI-1+1.694×ANXA2],绘制血清PAI-1、ANXA2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TIA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ROC曲 线,计 算 和 比 较AUC。结果显示,血清PAI-1、ANXA2水平联合预测的AUC为0.879,大于血清PAI-1、ANXA2水平单独预测的0.788、0.783(Z=2.941、3.112,P =0.003、0.002)。见表4。
表2 单因素分析TIA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A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表4 血清PAI-1、ANXA2水平对TIA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
3、讨 论
TIA是因局部 脑、脊 髓、视 网 膜 缺 血 引 起 一 过 性神经功能缺损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和人均寿命延长,TIA患病率也持续增加[11]。因TIA通常持续时间小于1h,常常被患者忽视,但TIA患者不稳定CAS斑块破裂后可促进血栓形成,累及 脑 血 管 导 致AIS发 生,相 关 分 析 指 出,TIA发病后2、7、30、90d内进展为AIS的比例分 别为5%、9%、10%、10%~20%[12]。故早期发现和干预CAS斑块不 稳 定 性 十 分 关 键,颈 动 脉 超 声 虽 然 能较准确地识别CAS斑 块 及 其 稳 定 性,但 仍 需 人 为 评估,主观性强[10]。血清指标取样方便且廉价,适 合 用于广大TIA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筛查。AS的发生发展涉及炎症反应、凝血异常、内皮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外基质降解、新生血管形成等多种机制,其中炎症 反 应、氧 化 应 激、细胞外基质降解、新生血管形成等增加AS斑块不稳定性从而促进血栓形成[13-14]。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即纤溶系统是预防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内源性防御机制之一,当纤溶系统活性 降 低 则 会 促 进AS及 血 栓 发 展[15]。PAI-1是 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在炎症因子刺激下表达的一种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具有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和调节纤溶系统平衡的作用,因此常被作为反映纤溶系统失衡的标志物之一[16]。基于PAI-1与纤溶系统的关系,近年来血清PAI-1水平及PAI-1基因多态性 被 报 道 与AIS发生风险有关[5,17]。有学者指 出,血 清PAI-1水平升高与高尿酸血症患者CAS狭窄加重有关[18]。然而关于PAI-1与TIA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尚未可知。本研究结果显示,TIA患者血清PAI-1水平升高,考虑原 因 可 能 是TIA患者纤溶系统失调导致PAI-1水平上调。本 研 究 结 果 还 显 示,PAI-1水 平 升高是影响TIA患 者CAS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PAI-1水 平 升 高 会 增 加CAS斑 块 不 稳 定 风险。其原因可能是,PAI-1由炎症因子刺激血管内皮而产生,PAI-1水平越高提示炎症反应越强,炎症反应通过破坏斑块纤维帽增加CAS斑块不稳定性[19]。此外,纤溶系统失衡可上调促血管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新 生 血 管 形 成、细 胞 外 基 质 降 解 等 过 程,PAI-1作为纤溶系统失衡标志物也 参与该过程[20]。因此笔者推测PAI-1水 平 升 高 还 可 能 通 过 新 生 血 管形成、细胞外基质降解导致纤维帽变薄,增加CAS斑块不稳定性[13-14]。ANXA2是由 树 突 状 细 胞、上 皮 细 胞、滋 养 层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并广泛分布于各种真核细 胞 膜、细胞质和细胞外液的一种多功能蛋白,参与包括细胞增殖、凋亡、新生血管形成、炎症、脂质代谢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6]。在 高 脂 饮 食 建 立 的AS小鼠模型 中,下 调ANXA2能 减 少 巨 噬 细 胞 炎 症因子 释 放,延 缓AS进 展[21]。ZHANG等[22]研 究 显示,下调内皮细胞中ANXA2能降低单核细胞黏附和内皮细胞活化,进而延缓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的AS斑块进展。WANG等[23]研究显示,ANXA2能激活蛋白激酶B/核 因 子-κB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传导,促进巨噬细胞迁移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通过炎症和血管生成促进AS进展。这些研究说明ANXA2具有重要的促AS形成作用。临床研究指出,ANXA2水 平 升 高 会 增 加AIS患 者 颅 内AS负荷[7]。因此推测ANXA2可能与TIA患者CAS斑块稳定 性 有 关。 本 研 究 结 果 显 示,TIA患 者 血 清ANXA2水平升高,ANXA2水平 升 高 是 影 响TIA患者CAS斑 块 稳 定 性 的 独 立 危 险 因 素,提 示ANXA2升高会增加CAS斑块不稳定风险。分析其机制可能如下:(1)ANXA2水平升高能通过单核细胞迁移、激活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反应,炎症反应破坏斑块纤维帽导致CAS斑块不稳定风险增加[6];(2)ANXA2水平升高能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通过促进 斑 块 内 新 生 血 管 形 成,使 斑 块 内 出 血增加从而CAS斑块不稳定风险[23];(3)ANXA2还是一种细胞表面纤维蛋白溶解 受 体,ANXA2产 生 的 纤溶酶能促进斑块外基质降解,使斑块纤维帽变薄而增加CAS斑块不稳定风险[24]。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存 在 吸 烟 和TIA高 风 险 的TIA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风险更高。分析其机制可能如下:香 烟 烟 雾 能 诱 导 血 管 炎 症 和 氧 化 应 激,破坏斑块 纤 维 帽 导 致CAS斑块不稳定性的风险增加[25]。TIA风险(ABCD2评 分)越 高 说 明TIA患 者进展为AIS的风险更高,间接说明TIA患者CAS斑块不稳 定 性 更 高[26]。本 研 究ROC曲 线 显 示,血 清PAI-1、ANXA2水 平 最 佳 临 界 值 为38.72ng/mL、2.62pg/mL时,预测TIA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AUC为0.788、0.783,血清PAI-1、ANXA2水平联合预测的AUC为0.879,较血清PAI-1、ANXA2水平单独预测效 能 更 好。这 说 明 血 清PAI-1、ANXA2水 平可能成为TIA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评估指标,同时检测血清PAI-1、ANXA2水 平 能 更 好 地 指 导 临 床预测,以便及时干预。
综上所述,TIA患者血清PAI-1、ANXA2水平升高,是CAS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AI-1、ANXA2水平联合对TIA患者CAS斑块不稳定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概 要[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3,23(7):1-19.
[2]中华医学会神经 病 学 分 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J].中 华 神 经 科 杂 志,2022,55(10):1071-1110.
[3]黄毅军,史伟浩,朱磊,等.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1):134-138.
[4]蔡雪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2):458-463.
[5]袁野,唐柚青.血 清Ox-LDL、Fib、PAI-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表 达 及 意 义[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8):1012-1014.
[7]李波,徐世成,赵安容,等.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nnexinA2、miR-9-5p表达与颅内 动 脉 粥样斑块负荷、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J].疑难病杂志,2023,22(6):600-606.
[8]中华医学会神经 病 学 分 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710-715.
[10]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颅脑及颈部血管超声专业委员 会.头颈部血管超声若干问题的专家共识(颈 动 脉 部 分)[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0,17(6):346-352.
[11]刘杰,王保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1,27(22):4486-4490.
基金资助:江苏省医学科研项目(S2020030);
文章来源:赵全,钱时德,胡子奇,等.血清PAI-1、ANXA2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5,46(05):543-547.
分享:
中风后失语(失语症)是中风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2],无特效临床用药,在古代有“喑痱”“舌强”“风懿”“语言謇涩”“言语不利”等称谓。研究表明有30%以上的患者在中风病发病早期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在中风病治疗后期仍备受困扰,甚至终生相伴[3],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痛苦。
2025-05-08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回流受阻、CSF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CVST占所有脑血管病的0.5%~1.0%,好发于20~40岁青年人群,特别是育龄期女性。CVST的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可能从孤立的头痛到局灶性神经症状和体征、癫痫及昏迷不等。
2025-04-22脑卒中是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引起的一组脑组织损伤疾病,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此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其中60%~70%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患者因肢体瘫痪可能需要长期卧床,还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意识障碍,排痰功能下降,这些因素都使得其容易出现肺部感染。
2025-04-10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精准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治。 然而,介入手术虽然创伤小,但患者术前的心理压力和术后的康复管理仍对其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尤其是脑血管介入手术,由于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伤或生活能力降低,导致患者配合较差影响治疗效果。
2025-04-03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s,IAs)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脑血管疾病,破裂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1]。血管内治疗是当前治疗IAs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支架辅助栓塞(stent-assistedcoiling,SAC)作为一种重要的脑血管介入技术,在复杂动脉瘤(如宽颈、梭形和夹层动脉瘤)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2025-03-21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2020年我国农村、城市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为164.77/100000、135.18/100000,分别占农村、城市全因死亡的第2位和第3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血管疾病最常 见 的 病 因 之 一,若不及时预防控制,可短期内进展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危 及 患 者 生命安 全。
2025-03-18颅内动脉瘤为常见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临床过往常采用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该手术方式可将瘤体结扎,使瘤体失去血供,达到治疗的目的,且具有较佳的效果,但其创伤大、手术风险大、操作难、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的恢复[1]。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介入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介入栓塞术为常用方法。
2025-02-19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可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等药物辅助依达拉奉等常规用药进行治疗,该方案中的阿托伐他汀钙能够调节机体脂质代谢,并选择性抑制血小板受体结合,进而降低外周血循环阻力,改善脑血液循环。
2025-01-18慢性脑缺血(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又称慢性脑低灌注,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结构性病变和/或血液浓度及血流动力异常性低灌注,导致大脑整体水平或前、后循环供血区域性血供减少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包括头痛、头胀等症状,可能伴有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改变或脑灌注动脉的血管杂音。
2024-12-18临床治疗该病多采取开颅夹闭手术,虽可控制、改善患者的病情,但预后效果仍无法满足临床需要,且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近年来,血管介入手术得到持续发展、完善,栓塞材料也迭代更新,利用血管栓塞介入手术,使破裂的脑动脉瘤发生栓塞,从而使其出血停止,可及时抑制病情的持续进展[3]。
2024-12-17人气:18599
人气:16738
人气:16096
人气:15634
人气:1536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期刊人气:5068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130
国内刊号:50-1176/R
邮发代号:78-26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