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

  2023-12-25    3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新时代新征程开展好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一个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土壤,具有突出的政治属性和人民属性、物质属性、区位性和可转化性等特征,是当地工作者、奋斗的党员干部崇高理想、价值追求和献身精神的集中体现。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具有双向需求的关系。本文以医学类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为例,分析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三条路径。

  • 关键词:
  • 医学生
  • 思想政治理论课
  • 思政教育
  • 立德树人
  • 红色文化资源
  • 加入收藏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之后,办好思政课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讲好思政课,特别是依据各地特有的丰富文化资源,讲出让学生喜欢、信服并且掌握的思政知识,是摆在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张考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现阶段“我们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教育必须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好百年党史,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个根本道理,为国家培养更多拥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的青年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我们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目的是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不断增强地方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认同,坚定“四个自信”,为维护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因此,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挖掘和运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提炼红色文化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才能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高校思想意识形态阵地,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扭住社会和谐之本,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贡献力量。


一、一条主线: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特征


“红色文化资源”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在中国学术界兴起的一个研究课题。“红色文化资源”一词最早见于2000年,此后有不少学者都试图界定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在探索过程中既有共识也有分歧。红色文化资源由革命精神和物质载体两部分组成,并且可以相互转化,是目前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分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主体的认识不一,一部分学者认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主体来自“古今中外”的先进人物。而更多的学者认为红色资源文化的创造主体应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二是对概念指涉的时间跨度存有分歧。一部分学者提出红色文化资源的发端可追溯至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之时,还有一部分学者则将时间界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为准确界定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必须厘清其主体和时间跨度。第一,框定创造主体,找准“红色”定义。《辞海》中对“红色”的解释有,红色象征着喜庆、欢乐和吉祥;还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及政治觉悟。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累积的一系列文化成果。因此,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团结带领的地方人民群众。第二,时间跨度的界定。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将1840年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红色旅游发展。由此,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的时间跨度也以中国的近代为起点延续至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各个时期。

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可以界定为,近代以来一个地区人民群众自觉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十八大以来形成的历史遗存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具有可开发、转化和利用的现实功能。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拥有鲜明的特征。

第一,突出的政治属性和人民属性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首要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红色文化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上,服务于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任务。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一个社会虽然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但其实质却超越了个体。社会中大多数人接受的共同信仰和文化就是这个社会的本质特征,它通常以无意识形态存在于个体的头脑意识中,这种集体观念就是社会事实。一个地区的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集体观念。

第二,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扎实的物质特征。例如,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西部某地区地形“三山两盆三条大河”,多种能源资源储备量位居前列。该地区与八国相接壤内与三省相连的重要战略位置,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国家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不断推进,今天西部地区已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登上经济交流和发展的大舞台。例如,喀什周边有5个一类口岸对外开放,4个机场建成连营,“喀什速度”正在将喀什市打造成一颗宜居宜业的西部明珠。克拉玛依是一群为石油倾情奉献的创业者组成的城市。克拉玛依人艰苦创业、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发扬,最终形成克拉玛依精神。

第三,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鲜明的区位特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创建的红色文化,是一体与多元的关系。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在西部某地区各个领域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和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如抗日募捐、书写爱国诗歌等,使人民群众的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觉醒与增强。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与多元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因此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地区工作的全面领导,正因如此,才有了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一致抗日的事迹,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不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决心也在不断加强。

第四,地方性红色文化滋养具有可转化的特征。一个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征鲜明,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课天然的资料库。例如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也可以作为高校思政课的“第二课堂”。搭建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库对打造高品质思政课,守好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具有重要意义。


二、双向需求,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互融之必要


利用好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就要充分释放其功能。有学者提出,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政治引领、文化传承、道德示范、教育教学和历史鉴镜五大功能,其中教育教学是重要也是最突出的一项。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曾提出文化的结构功能理论,在他看来,功能是整体内的部分活动对整体活动作出的贡献,一切文化现象都具有特定的功能,社会内每个部分发挥的功能最终呈现为社会整体。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激发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发挥的功能,这不仅是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扩容”的内在需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的内在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双向需求的互动链中涉及两个主体,一个国家意识形态,一个是个体受众。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中,我们主要考察中国共产党重视思政教育工作的历史传统,并不断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传承力量;在个体层面,在现代化浪潮中的“00后”高校大学生亟须从红色文化的土壤中汲取居安思危、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料。

195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邓小平同志十分关心德育教育工作,指出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继续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往届领导人关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特征和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由此可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认知是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果。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无产阶级上层建筑的基本要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宝贵文化资源,体现着党和人民在不同时期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寻和实践经验。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受众是“00后”大学生。他们是生逢盛世的“幸运儿”,是朝气蓬勃的“弄潮儿”。成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使他们很难感同身受在筚路蓝缕中的革命先辈所拥有的精神品格。他们容易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缺乏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还容易淡化或漠视红色文化历史,从而很难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趋势不断增强,一个社会的价值尺度、评判标准、道德与情感面临解构的挑战。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冲击,例如,在网络上经常出现青少年群体用调侃崇高的语言,简单地区分“自我”和“他者”,并习惯性地从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中达到自我满足。这也说明我们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而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个体化特征。因此,我们需要从红色文化资源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精神养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青年人有责任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的利他精神、理想信念、不怕牺牲、勇于奉献、自强不息等精神品格。这样才能够发挥高校思政课程正本清源、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作用。

因此,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切准时代脉搏,针对特殊的受众群体,定制“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红色文化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古董”,它具有突出的创新转化功能。党的红色文化伴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从近代一路走到新时代,其中蕴含的红色历史、红色精神和红色优良传统既是反击西方极端、错误思潮的有力武器,也为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合理地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能够提高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观能动性,为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三、三守三归: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一)守住兴趣,回归学生本心

红色资源是学校思政教育和主渠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外在形式来看,红色资源具有情境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既能够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情境还可以主动创设学习情境,多方位刺激感官,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从而对红色文化有更加深入和深切的理解与体悟。从外在形式来看,红色资源具有情境性强和可实践性强的特点。现在学生既可以运用老师提供的教学情境还可以主动创设学习情境,从中获得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感染与熏陶。例如,“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这门地方性思政课共有七个章节,从先秦两汉时期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第一章到第七章,教师可以选取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情节作为历史情景剧表演的素材。例如,第一章中张骞出使西域,“凿空”西域,加强中原与西域地区的联系,也是一次和平之旅。这段素材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第七章中涉及陈潭秋、毛泽民和林基路三位烈士的光荣事迹。教师可以采取表演情景剧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从设计表演大纲、撰写台词、设计脚本等前期准备工作中,逐渐掌握烈士们爱党爱国的英勇事迹,通过表演再将这种情感具象化。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找到他们感兴趣并且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红色文化影音资料,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作“大学生讲思政课”的微视频。此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更加细致入微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

(二)守住仁爱,回归医德本心

医学类高校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实体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一是,校园景观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例如,在校园景观设计上可以充分体现地方红色文化符号,在校训解读和宣传标语创作中也可以展现地方红色文化元素。医学类高校的校园实体文化自身具有政治教育、医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多重功能,实体文化是载体,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要素。这些素材可以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八讲“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立场”中,对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红色文化资源中,处处体现“一切为了人民”的服务宗旨。这与“医者仁心”,医生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的工作宗旨不谋而合。同时,充分利用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还能够发挥“团结稳疆”的作用。可以说,三者的有机结合有着合理的逻辑基础,也有充分的现实需求。

二是,用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引领校园风尚,营造校园特色红色精神家园。通过创办校园红色文化网站、宣传校园文化的影音视频、播放红色影视作品、举办校园红歌会等方式培育校园红色文化。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内容,用生动的人物案例,讲述他们良好的医德医风,不仅践行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还身体力行地为社会稳定作出贡献。如“马背医生”吴登云;还有在特克斯县,先后获得“最美乡村医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的居马泰·俄白克。课堂上,思政课教师邀请优秀的党员医生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为思政教育提供鲜活的素材,为实践体验式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丰富了案例。此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英雄人物,把曾经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请到课堂中,用他们的亲身经历为学生上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三)守住根本,回归育人本心

从内容来看,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成果。红色文化中蕴含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使命责任感、团结奋斗精神和守正创新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艰苦奋斗的现实教育、不怕牺牲的精神教育,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例如,1938年7月,共产党员朱旦华是当时迪化女中的教导主任,她率先制定新的教学方案,语文、历史等课程选用具有革命思想和符合抗战需求的文章。一批批师生在红色文章的养分中逐渐成长,成为社会的可用人才。1939年,迪化文化书店已经出售马列主义著作。在共产党人和文化名人张仲实、茅盾和杜重远的支持和指导下,某学院师生共同出版进步刊物《新芒》,刊发了许多来自延安的红色宣传文章。将这些历史人物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成长经历汇集起来,就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素材。又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上讲“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时,可以通过地方红色资源为案例,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政治决策产生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使学生了解“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从而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用好红色资源,重点不在于“用”,而在于要“用好”,高质量用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也有助于地区社会稳定。而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三守三归”的路径能够达成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5]李慧琳.理解、认同与传承:发掘红色文化时代价值的三个环节[J].思想政治教育,2022(2):106-109.

[6]周宿峰.红色文化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


基金资助:2022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基本科研基金项目“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编号XJEDU2022J014);2022年新疆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医学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编号:YGS2021041)阶段成果;


文章来源:赵璇,杨群.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J].才智,2023(36):61-6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期刊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期刊人气:2475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2-9907

国内刊号:11-1496/D

邮发代号:2-378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