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杏灵分散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2021-04-26    15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杏灵分散片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治疗的15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5mg/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杏灵分散片,1片/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SAQ)量表评分,血清生化指标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组SAQ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1、sCD40L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血清CGRP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杏灵分散片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有效较低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 关键词:
  • 杏灵分散片
  • 盐酸伊伐布雷定片
  • 稳定型心绞痛
  •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
  • 加入收藏

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以胸痛为主要症状,多由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高热量饮食摄入,加之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增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疾病发生多因年龄增长、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不良饮食习惯等方面引起[1]。中医学认为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与“真心痛”“胸痹”相似;病位在心,与肺、脾、肾脏关系密切,其病机在于外感内伤所致的心脉闭阻,从而造成心脉不通则痛,引起疾病的发生[2]。杏灵分散片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微循环,降低血浆黏度,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3]。伊伐布雷定是第1个窦房结If电流选择特异性抑制剂,能够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有效改善心肌耗氧量[4]。因此,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杏灵分散片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15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42±1.73)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74±1.28)年;有吸烟史37例;合并糖尿病33例,高血脂症53例,高血压病29例,平均体质量指数(25.63±2.16)。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5]诊断标准;(2)近1个月内未采取相关治疗;(3)取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4)近1个月内心绞痛发作2~3次/d。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2)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3)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4)血压与血糖难以控制的患者;(5)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6)患者及家属不能积极配合。

1.2药物

盐酸伊伐布雷定片由LesLaboratoiresServierIndustrie生产,规格5mg/片,产品批号201703014,201807029;杏灵分散片由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31g/片,产品批号201704026,201806030。

1.3分组和治疗方法

将两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其中对照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7.38±3.26)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08±1.43)年;吸烟史18例;合并疾病:糖尿病17例,高血脂症27例,高血压18例;平均体质量指数(24.97±2.46)。治疗组男46例,女29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为(60.47±1.38)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为(5.44±1.21)年;有吸烟史21例;合并疾病:糖尿病15例,高血脂症28例,高血压19例;平均体质量指数(24.48±2.67)。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合并疾病、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5mg/次,2次/d,早、晚进餐时服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杏灵分散片,1片/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口服2周。

1.4疗效评价标准[6]

显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胸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下降>80%;有效:心绞痛、胸痛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周不超过1次;无效:心绞痛、胸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发生。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5观察指标

1.5.1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测定[7]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分为5大项19个条目:躯体活动受限程度(问题1),心绞痛稳定状态(问题2),心绞痛发作情况(问题3~4),治疗满意程度(问题5~8),疾病认知程度(问题9~11),并进行各个条目逐项评分。采用以下公式转化成标准积分[标准积分=(实际得分-该方面最低得分)/(该方面最高分-该方最低分)×100]。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越好。

1.5.2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测定

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采集上肢静脉血5mL,置入内含有肝素抗凝剂的玻璃试管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HLSA)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6不良反应观察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7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使用表示,计量数据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41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患者显效6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3%;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SAQ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组SAQ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1、sCD40L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血清CGRP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两组SAQ量表评分比较

表3两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2.4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见表5。

表4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讨论


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内血液供血不足,暂时发生的心肌急剧缺血、缺氧环境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心绞痛每次发作时临床症状都相同,并且每次发作时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大致无明显区别,每次发作多数由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寒冷、饱餐、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等诱发[8]。其发病机制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危险因素损伤内膜后,在损伤的局部产生了炎症、纤维增生反应,并在促炎介质的作用下,导致损伤的动脉内膜逐渐形成纤维斑块,增多到一定程度造成动脉狭窄,血流不畅发生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的产生[9]。中医学认为稳定型心绞痛所发生的症状属于“胸痹”的范畴,其发病原因多为气滞与气虚无力,导致营血亏虚脉失所养,造成脉络闭塞,气血不畅从而引发心前区疼痛[10]。在众多中药治疗心绞痛的药物中,杏灵分散片主要含有银杏酮酯,具有抗氧化、抗炎、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脏的供血,防止心绞痛发生的作用[11]。伊伐布雷定是降低心率的新型药物,其只对窦房结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导致单纯的心率减慢[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表明杏灵分散片联合伊伐布雷定使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T-1、sCD40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冠状动脉内在炎症的刺激下,纤维斑块的形成,造成动脉血管狭窄,从而使动脉壁内皮受到损伤,内皮细胞发生渗透性增加,造成各血管活性因子大量分泌,诱发心绞痛的发生,其中血清ET-1是血管内源性因子,对冠状动脉具有强烈收缩的作用,ET-1升高,能使冠状动脉收缩痉挛,致使血流减少,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加重[13];sCD40L是炎症与机体免疫调节的通路,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sCD40L水平高低有关[14];CGRP在心肌缺血缺氧受到损伤时,能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15]。另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周围微循环较差和心排血量降低可能与血清ET-1、sCD40L、CGRP水平的异常有关,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造成心肌缺血,进而发生心绞痛症状[16]。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较低。表明炎症反应在心绞痛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IL-6能够对炎症反应具有调节的作用,可以促进纤维蛋白原合成,造成血管内血栓的形成;CRP在组织损伤和炎症的发生时,体内血液中含量较高,直接反应出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程度;TNF-α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能诱导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导致血管内膜细胞增殖,并促进斑块的形成,从而加快疾病的发生[17]。另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血管内堆积的纤维斑块,含有大量的炎症细胞,当斑块脱落或破裂,大量的炎性因子得到释放,进一步破坏血管内细胞外基质,致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引起心绞痛[18]。

综上所述,杏灵分散片与伊伐布雷定联合使用临床具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有效较低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润霖.遵循指南规范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3-194.

[2]陈旭,胡春杰,陈日,等.中医治疗稳定型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11(9):21-22.

[3]谢皛,张大炜,韩垚,等.杏灵分散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5,34(3):202-204.

[4]付鑫,付跃超,刘庆,等.伊伐布雷定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8):161-162.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6.

[6]杨学念.45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8):70-71.

[7]陈容.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中药干预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J].医药前沿,2017,7(35):300-301.

[8]秦玲,王利红,周振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0):133-135.

[9]屈腊元.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2):230-231.

[10]蔡天亮,周婷,谢鑫,等.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7):179-180.

[11]李志强,常红娟.丹香冠心注射液联合杏灵分散片治疗心脉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22(12):281-284.

[12]高照,李法琦.伊伐布雷定减慢心率的研究现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6):995-998.

[13]田国平,谭振清.冠心病患者ET-1水平变化及与预后关系的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5(12):901-904.

[14]李江,彭道泉,赵水平,等.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8(6):611-614.

[15]胡丰朝,王培,杨睿.冠心病患者血浆ET、CGRP及血清NO检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16(6):73-74.

[16]张太平.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微循环指标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3):292-294.

[17]李国敏.血清IL-6,TNF-α,MCP-1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4):3683-3685.

[18]肖学慧,陈照宇,刘艳阳,等.炎性因子与冠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37(1):173-176.


郝增光,赵子明,葛慧敏,韩兆帅.杏灵分散片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04):707-71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443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3-3758

国内刊号:11-2148/R

邮发代号:2-44

创刊时间:197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