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肺结节病属虚实夹杂,认为其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病机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气滞、痰凝、血瘀胶着致络脉络阻,寒湿郁表、肺气不宣是肺结节的重要发病原因。临证以疏调肺络、内外同治为法综合调治:一疏运用刮痧、火针、毫刃针以疏通经络瘀滞,解表开郁;二贴运用穴位贴敷直达病所,以通络散结;三灸以艾灸温补,预防病邪再次聚集;四调以金水六君煎联合升陷汤加减为基础方内服,肺、脾、肾同调,恢复脏腑功能。
肺结节是指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1]。随着肺癌早期筛查的逐步推广以及低剂量螺旋CT的深入应用,肺结节的检出率逐渐增加。部分肺结节可长时间呈现惰性进展,具有发展为侵袭性肺癌的潜在风险[2]。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肺结节的治疗策略主要为临床观察和手术,尚缺乏确切有效的内科治疗方法。
在肺结节患者定期随访的等待期内,中医药介入能够缩小结节或使其不增长,早期截断肺结节的进展,甚至有可能逆转其恶性发展的进程,同时能减轻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3]。目前医家多认为肺结节的产生与虚、痰、瘀、毒等因素有关,治疗方面以调补肺脾肝、化痰通络、解毒散结等内治法为主[4]。我们认为,肺结节病机属虚实夹杂,脏腑虚损体现在肺脾肾,邪实为气滞、痰凝、血瘀导致络脉瘀阻,同时认为寒湿是其重要发病原因。因此,我们采用疏调肺络、内外同治的方法综合治疗肺结节,在改善症状、控制结节发展上有积极成效,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肺结节的病因病机
《医宗必读》有云:“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脏腑正气亏损,气血水运行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加之寒湿等外邪侵袭肺部,肺气郁闭,宣降功能失常,导致气滞、痰凝、血瘀相互交结,肺脏络脉瘀阻。
1.1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
肺结节病位在肺,肺气的充足与脾密切相关。《医碥》言:“饮食入胃,脾为运行其精英之气,虽曰周布诸脏,实先上输于肺,肺气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若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水谷精微化生不足,母病及子,累及于肺,便会导致肺气不足。《医医偶录》云:“肺气之衰旺,全恃肾水充足,不使虚火炼金,则长保清宁之体。”若肾阴不足,不能上资肺阴,则致肺阴虚馁。肺结节为有形病邪,痰是其核心病机之一。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肺、脾、肾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脾将水液上输至肺,肺借助宣发与肃降功能,把水液布散至全身,同时将代谢后的水液下输至膀胱;肾主水,对水液具有气化作用,能够调节膀胱开合,使水液排出体外。《证治汇补·痰证》曰:“痰本津液所化,行则为液,聚则为痰。”因此,肺、脾、肾亏虚,水液代谢功能障碍,是肺结节发生的根本原因[5]。
1.2气滞、痰凝、血瘀胶着致络脉瘀阻
肺络细小且蜿蜒曲折,气血运行依赖于肺气宣降。若肺气失于宣降,气机不畅,便会导致肺脏血络产生瘀滞;水液代谢失调,津液无法正常输布,停滞积聚而化为痰湿。痰湿既壅滞于肺部,又会阻碍气血运行,加重气滞及血瘀。在肺结节的形成过程中,气滞、痰凝、血瘀相互胶着,既是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产物,又成为诱发或加重病变的致病因素。随着病情发展,痰瘀逐渐凝结成块,最终导致肺结节的发生。
1.3寒湿郁表、肺气不宣是重要发病原因
我们认为,在诸多致病因素中,寒与湿是肺结节,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形成的关键因素。肺磨玻璃结节影像呈浅而均匀磨玻璃灶、边界模糊,与痰湿聚集于肺络关系密切[6-7]。《灵枢·百病始生》言:“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寒属阴邪,其性凝滞,擅凝结气血,与有形之肿物、积块形成相关。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饮食结构的调整、居住环境的变迁等,使得人体易受寒湿邪气侵袭。而肺为华盖之脏,最易受到侵害,寒湿之邪往往会导致肺气郁闭,使其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进而导致肺结节的发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现代人喜冷饮、贪凉,肺主一身之皮毛,寒气入侵有表里之次第,伤人亦有虚实之不同,寒邪客于肺络,致气机不利则在外为咳,在内为积[8]。
现代社会中,喜食肥甘厚味之物的人日益增多,滞脾碍胃,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常,脾阳不展,痰湿内生。人体在湿邪弥漫的情况下,加之外有寒邪侵袭,内外相引,湿气受寒而凝结,常易在肺脏形成积聚,进而导致肺结节的形成。综上,寒与湿在肺结节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与气滞、痰凝、血瘀相互影响。寒湿之邪侵袭人体,肺气郁闭,宣降失常,进而引发气血、水液代谢失调,形成气滞、血瘀与痰湿,促进肺结节的形成和进展。
2、以疏调肺络、内外同治为法综合调治
在肺结节的形成中,肺脾肾功能失调,络脉瘀阻是其基本病机。因此,我们采用疏调肺络、内外同治的方法综合调治肺结节。刮痧、火针疏通经络瘀滞,解表开郁;穴位贴敷直达病所,通络散结;艾灸温补预防病邪再次聚集;内服汤剂使肺脾肾同调,恢复脏腑功能,强调解表开郁及化瘀通络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2.1一疏——疏通经络瘀滞,解表开郁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有云:“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强调了人体内外紧密相连,内在脏腑的变化在人体外部有所呈现。临床观察到肺结节患者可伴有肩背发紧等症状,背部可触及皮下条索状物或结节,脉濡或右寸浮紧,为寒湿闭郁之象。寒湿郁表,玄府郁闭,肺气不宣,气机失常。肺气郁滞,加重气滞血瘀、津停痰热,可通过中医外治以散寒祛湿解表。
治疗上,首先,通过背部循经刮痧,疏通经络,鼓舞气血运行;其次,用火针点刺背部膀胱经走行处,以温通经络,引动寒邪外出,所谓“开门驱邪”;最后,对于局部皮下有条索、结节,或刮痧后出痧明显处,为局部经络气血瘀滞,可采用毫刃针对其松解,即解结之法[9]。具体操作方法为使用毫刃针在局部条索、结节或阳性反应点附近进针,然后用指腕之力拨动患处,松解表层粘连,使其变软或消失。毫刃针可以松解挛缩和粘连的经筋,疏通经络阻滞,促进气血运行,同时还能缓解局部肌肉张力,恢复筋骨肉的力学平衡,从而使局部组织恢复稳态[10]。因此,通过背部刮痧、火针点刺、局部结节松解等良性刺激,可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又能通阳行卫护表、驱散寒邪。以上外治操作,均以皮肤耐受为宜,刮痧两日一次,火针两三日一次,毫刃针根据背部结节情况一或两周一次。除有刮痧禁忌证者,大多数患者可进行刮痧;辨证属阳热亢盛、阴虚火旺者不宜行火针治疗。
2.2二贴——直达病所,通络散结
穴位贴敷是中医常用的外治疗法,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透皮吸收,使药物循经络深入脏腑,进而调整气血平衡与阴阳和谐,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肺结节贴是由川乌、草乌、马钱子等药物打碎为末,添加赋形剂后制成的片状橡胶膏,将其贴于患者背部的一侧风门、肺俞、膈俞,每两日换至对侧相应穴位。川乌、草乌辛热,温阳散寒;马钱子性温,可通络止痛,消肿散结,诸药合用能起到温阳通络、攻逐瘀滞结聚的作用。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外邪入侵的门户,能疏风宣肺、调理气机、护卫肌表。肺俞穴为肺的背俞穴,是肺经气转输之处,补泻皆可调肺气,且与肺体表投影重合,药贴于此可直抵肺脏。膈俞穴能宽胸畅膈、活血化瘀、调节气机升降。选取这3个穴位进行贴敷,操作简便,药效持久稳定,沟通表里,贯穿上下,可恢复气机正常的升降出入,使药效直达病所。
2.3三灸——温通经络,防止病邪再聚集
艾灸有通经活络之用,有壮阳之功,擅长补虚,又善祛湿通经[11]。临床在乳腺结节[12]、甲状腺结节[13]等结节类疾病的治疗中均有一定应用,具有改善症状、缩小结节的作用。既往研究[14-15]表明,艾灸可调节体液免疫,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艾灸可由患者在家自行操作,常取风门、肺俞、膈俞,灸穴位贴敷对侧,风门灸10min左右,肺俞、膈俞各灸30min左右,采用回旋灸,每日1次。灸至微微出汗,以开玄府,温阳活血,散瘀解表,透达经络,助力气机升降,预防病邪再次聚集。
2.4四调——肺脾肾同调,恢复脏腑功能
疏、贴、灸这三步外治方法主要针对络脉瘀阻的核心病机,以通为用,而恢复脏腑功能需通过中药口服来调节。虽肺结节本虚在肺,但不能单纯补肺,还应顾护脾肾,三脏同调。常以金水六君煎联合升陷汤为基础方,组成:煅海浮石50g(先煎),白英20g,百合30g,知母20g,干姜10g,熟地黄30g,当归20g,黄芪50g,升麻3g,地龙10g。方中以黄芪健脾补肺;干姜温中化饮,培土生金;升麻升阳举陷,助黄芪升提肺气,恢复气机升降;肺喜润恶燥,以百合、知母滋阴润肺,亦制黄芪之温性;肾虚不能温煦脾肺,气不化津而水泛为痰,故以熟地黄补肾,当归助熟地黄生精补血;肺结节乃有形实邪,恐半夏、瓜蒌等祛痰力量不足,故以咸寒之煅海浮石清肺软坚去顽痰;肺内络脉细小且蜿蜒,极易堵塞,故以味咸性寒之地龙清热解痉、活血通络,使痰液利于排出;白英清热消肿,并有抗癌作用[16]。诸药合用,肺脾肾三脏同调、化痰通络散结,标本兼治,使邪速去。如瘀象明显,可加桔梗、枳壳、桃仁、红花,取血府逐瘀汤之意,瘀甚者可加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物以增强祛瘀散结之效;寒湿束表者,可加羌活、白芷、苍术等祛风寒湿,有九味羌活汤之意,或合用小续命汤;如有磨玻璃影,则为寒湿在里,可加用醋甘遂通行十二经络,泻经隧水湿,破癥消痰。
3、典型病例
患者,女,63岁,2022年9月13日初诊。主诉:发现肺结节21个月。现病史:患者2020年12月体检查胸部CT示右肺中叶小结节,直径小于5mm,后定期复查。2021年2月复查胸部CT:双侧多发磨玻璃结节,直径均小于10mm。2021年7月再次复查胸部CT: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数量较前增多,大者约11mm×6mm。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于外院口服中药治疗,2022年7月复查胸部CT:双肺下叶后基底段磨玻璃密度结节影,右侧较大者约11mm×11mm。患者肺结节进行性增大,2022年9月13日来诊。刻下症见:咽干,咳嗽咳黄痰、质黏难以咳出,后背发紧,心悸胸闷,气短,纳少,胃脘嘈杂,饥不欲食,眠差、入睡困难,大便不成形、日行2或3次,着凉后尿频,小腹胀;舌暗红、苔白腻,左尺脉略弦。西医诊断:肺磨玻璃结节;中医诊断:肺积(肺脾不足、寒湿郁表、痰瘀络阻证)。治疗:1)外治以散寒祛湿、通络散结:首先予背部刮痧,然后以火针密集点刺膀胱经,背部触及结节处使用毫刃针对其松解,疏通局部经络瘀滞。治疗完成后,将肺结节贴贴敷一侧风门、肺俞、膈俞。嘱患者回家后每2日自行进行背部刮痧,刮痧完成后取肺结节贴贴敷对侧腧穴;并每日艾灸(回旋灸)风门、肺俞、膈俞穴,其中风门10min,肺俞和膈俞各30min。因患者路途遥远无法频繁至门诊行其他治疗,仅每次复诊时予火针及毫刃针松解治疗。2)中药口服:治以扶正固本、涤痰散结,以上述基本方合乌梅丸加减,具体用药如下:白英20g,百合30g,知母20g,干姜10g,炙黄芪50g,升麻5g,当归15g,煅浮海石50g(先煎),蜜麻黄10g,细辛3g,羌活10g,醋甘遂2g,乌梅50g,花椒6g,黄连3g,关黄柏10g,白附子10g,人参片10g,党参15g,炒薏苡仁30g,煅赤石脂30g(先煎),桂枝15g,茯苓30g,猪苓15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两次分服。3)饮食调护方面:忌辛辣、生冷、甜食,调情志、避劳累、避风寒。
2022年9月27日二诊:患者诉刮痧、艾灸后觉背部轻松,现咳嗽咳痰、睡眠、尿频均有好转,胃脘嘈杂、饥不欲食明显减轻,时有胸闷心悸,纳少,大便仍不成形、日行1次;舌暗、舌下络脉迂曲、苔薄白,双关脉滑。调整中药口服药物如下:上方去细辛、乌梅、花椒、黄连、关黄柏、白附子、桂枝、茯苓、猪苓,升麻改为3g,当归改为20g,加地龙15g,熟地黄30g,壁虎10g,桔梗6g,枳壳6g,桃仁10g,红花10g。14剂,煎服法同前,饮食调护及外治方法同前。
2022年10月11日三诊:患者诉上述症状均减轻,痰略黄,口苦、口干,大便已成形、日行1次,小便调;舌略暗、苔薄白,双关脉小滑。调整口服中药予二诊方加北柴胡10g、炒黄芩10g,14剂,煎服法同前,饮食调护及外治法同前。
2022年10月27日四诊:患者诉时有咳嗽咳痰,口干,头晕,大便日行1次,小便频;舌略暗、苔薄白,双关脉细弦。调整口服中药予三诊方加茯苓30g、桂枝15g。14剂,煎服法同前。饮食调护及外治法同前,嘱患者下一诊前复查胸部CT。
2022年11月10日五诊:患者诉时有咳嗽咳痰,腹胀;舌略暗、苔白腻,右关后脉滑。2022年11月3日胸部CT示:双肺内见数个小磨玻璃结节影,较大者直径约8mm。治疗方面:1)外治方法同前,嘱其回家加强艾灸,皮肤耐受情况下以出现灸感为宜;2)调整口服中药为9月27日方去赤石脂,加厚朴10g、草果10g。3)饮食调护同前。
此后患者门诊间断口服中药,2023年11月28日随访,患者病情稳定,偶有咳嗽咳痰,腹胀减轻,二便调。2023年11月26日复查胸部CT:双肺支气管血管束略增多,双肺见多发微结节、小结节影,部分呈磨玻璃密度,较大者约8mm。
按语:本例患者首诊时,患者肺脾不足,痰湿内生,阻于肺中,郁而化热,故咳嗽、咳黄痰质黏;影像表现为磨玻璃结节说明痰湿内聚;脾失健运,故纳少、大便不成形;肺气不足,故胸闷、气短;后背发紧为寒湿困表;着凉后尿频、小腹胀、左尺脉略弦为水蓄膀胱;时有胃脘嘈杂、饥不欲食、大便不成形为寒热错杂于中焦之象。外治方面,以背部刮痧开宣肺气;膀胱经火针点刺以通阳解表;结节处松解以化瘀通络;肺结节贴外敷一侧风门、肺俞、膈俞以涤痰化瘀、清肺散结。艾灸贴敷对侧穴位以温阳通络解表,恢复气机升降出入,预防病邪聚集。内服方面,以炙黄芪、干姜、党参、百合、知母、当归补益脾肺,煅浮海石、醋甘遂、炒薏苡仁化痰祛湿,醋甘遂苦寒,有毒,量不宜大,2g为宜;蜜麻黄、羌活散寒化肌表之寒湿,有小续命汤之意;桂枝、茯苓、猪苓温阳化气、利水渗湿,改善膀胱蓄水,有五苓散之意;中焦寒热错杂,予乌梅、花椒、黄连、关黄柏、白附子、人参片,寓乌梅丸之意,清上温下以调中;白英清热消肿,升麻升阳举陷,煅赤石脂止泻收敛。二诊患者饥不欲食、胃脘不适、睡眠及尿频好转,故方中去乌梅丸(乌梅、花椒、黄连、关黄柏、白附子、细辛、桂枝)及茯苓、猪苓,加熟地黄滋补肾脏,意在肺脾肾三脏同调。患者结节直径偏大、舌质暗,舌下络脉迂曲,均为血瘀之象。加桔梗、枳壳调节气机升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有血府逐瘀汤之义;地龙、壁虎通络化痰散结。三诊症状均减轻,痰略黄,口苦、口干,双关脉小滑,舌略暗、苔薄白,考虑肝胆郁热,故加柴胡、炒黄芩疏肝清热。四诊患者口干,小便频,舌略暗、苔薄白,双关脉细弦,考虑阳不化气,故加茯苓、桂枝温阳化饮,助力气机升降。五诊患者腹胀,舌略暗、苔白腻,右关后脉滑,考虑湿气内蕴,故去赤石脂,加厚朴、草果燥湿运脾。外治方面继治以散寒祛湿、通络散结,嘱其加强艾灸,以温阳活血。艾灸以皮肤耐受为度,产生灸感为宜。综合治疗2个月后患者症状较前改善,复查胸部CT示肺结节较大者直径较前明显缩小。后患者间断口服中药,1年后复查肺结节较大者直径未见明显变化,但部分小结节变为微结节。本案采用疏调肺络、内外同治的方法治疗肺结节,通过一疏、二贴、三灸、四调多管齐下,结合饮食调护,使患者肺结节明显缩小,展现了中医综合疗法在肺结节治疗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10):763-771.
[2]王璐,洪群英.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39(5):440-442.
[3]谭可欣,郑佳彬,张旭,等.中医药在肺结节全程管理中的优势及展望[J].中医杂志,2022,63(14):1388-1393.
[4]李蝶,钱卫斌.中医内治法治疗肺结节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4,52(5):118-121.
[5]贾国兵,郭萄,杨成军,等.从肺、脾、肾和水液代谢关系论肺结节的发生与辨治[J].中医杂志,2022,63(20):1993-1996.
[6]周淼,李建生.基于HRCT征象探讨肺磨玻璃结节病因病机[J].中医学报,2022,37(5):959-961.
[7]崔舒蕾,王建卫.肺磨玻璃结节干预策略[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4,31(4):233-240.
[8]庞博,李奕,花宝金,等.论肺结节中医病机与防治策略[J].北京中医药,2021,40(12):1340-1343.
[9]朱中书,刘方铭.《灵枢》“解结”理论浅谈[J].中国针灸,2014,34(11):1087-1088.
[10]郝峻,刘庆,万鹏,等.毫刃针结合筋针刺法在筋性疼痛证中的应用探析[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7):113-114,140.
[11]黄金昶,张巧丽.艾灸:癌症患者新生命周期守护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2:13-14.
[12]陈洋,李玲芳,谈太鹏.循经督刺联合艾灸治疗乳腺结节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24,39(6):45-48.
[13]俞佳炜,裴迅.针灸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14(6):7-10.
[14]莫嘉铭.艾灸联合督脉灸改善癌症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2023,36(1):201-203.
基金资助: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
文章来源:汤雨,黄金昶.疏调肺络、内外同治法综合治疗肺结节经验[J].中医杂志,2025,66(04):416-420.
分享:
高脂血症是一种以脂质代谢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表现为患者血浆中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正常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值,而出现的血脂水平异常。该病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眼底改变、胸闷、胸痛、头晕等症状。
2025-05-14临床根据其前突的深度可将RC分为轻度(0.6~1.5cm)、中度(1.6~3.0cm)、重度(≥3.1cm)[3]。目前手术治疗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但研究表明手术疗效并不理想,术后易出现疼痛、急便感、大便失禁、尿潴留、肛门坠胀等并发症[4],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一定的影响[5],而中医药治疗轻度RC及术后恢复更加经济、安全、有效。
2025-05-1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饮食结构变化较大,使得功能性便秘发病率有所升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1]。功能性便秘虽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却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使得家庭和社会承受沉重的负担[2]。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产生机制研究尚不明确,治疗上主要使用润肠通便的药物,但长期的应用,容易形成依赖,甚至加重便秘的程度[3-4]。
2025-04-2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逐渐升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1]发现,我国高血压发生率为29.60%。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脏功能或结构出现异常,进一步出现射血功能障碍或心室充盈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而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ejectionfraction,HFpEF)是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早期阶段。
2025-04-14新冠后综合征是指在最初的新冠病毒感染3个月后继续存在或新出现的症状,包括疲倦乏力、疼痛、心悸气短、睡眠障碍等,可涉及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并且这些症状持续至少2个月,故又称之为长新冠综合征[1-2]。近年来,有关长新冠综合征的防治及其机制探讨的研究较多[3-7]。
2025-03-19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出现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伴喘息。由于长期反复发作,导致肺组织受损,最终可导致患者肺功能减退乃至丧失,晚期阶段又易合并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2]。
2025-03-06该病病因复杂,临床多认为与胃酸分泌过多或胃肠动力减弱有关,故治疗以抑制胃酸分泌及促进胃肠动力为主,但同时也存在病情易反复、预后较差等问题。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gerd可能与血清炎症因子及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密切相关[2]。中医疗法作为一种特色治疗手段,能降低gerd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胃肠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3]。
2025-03-04随着肺癌早期筛查的逐步推广以及低剂量螺旋CT的深入应用,肺结节的检出率逐渐增加。部分肺结节可长时间呈现惰性进展,具有发展为侵袭性肺癌的潜在风险[2]。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肺结节的治疗策略主要为临床观察和手术,尚缺乏确切有效的内科治疗方法。
2025-02-19研究表明,食管 源性胸痛的发病率约为69.6%[3],GERD引起的胸痛 患病率为30%~60%[4]。该病之胸痛,临床表现类似 于缺血性心脏病[5],在临床上难与心源性胸痛及其 他原因导致的非心源性胸痛[6]相鉴别,极易误诊[7], 耽误病情,故临床诊疗存在困难[8]。
2025-02-05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感染后可能从无症状感染到严重的非典型性肺炎、致命脑膜炎等[2]。典型表现以寒战、高热、头痛、肌痛、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浸润性病变为主要特征[3]。部分患者或有痰中带血、脉温分离、胸腔积液等特点。
2025-01-28人气:16740
人气:16096
人气:15636
人气:15364
人气:1497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期刊人气:545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2194
国内刊号:21-1330/R
邮发代号:8-126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