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早发ACS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2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无MACE组(130例)和MACE组(10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发ACS患者行PCI后住院期间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年龄[49(45, 53)岁比52(47, 55)岁]显著更大,高血压(41.5%比66.4%)、多支血管病变比例(50.8%比67.3%)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18.8(58.1, 222.1)U/L比179.0(72.1, 306.5)U/L]、肌酐[64.0(54.1, 72.9)μmol/L比70.9(59.5, 84.0)μmol/L]、D二聚体(D-D)[0.3(0.2, 0.5) mg/L比0.7(0.3, 1.7) mg/L]、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峰值水平[188.0(100.0, 570.8)pg/ml比2044.5(688.0, 3527.8)pg/ml]显著升高,血红蛋白(Hb)[148(139, 156)g/L比139(126, 155)g/L]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3.711, 95%CI 1.450~9.500,P=0.006)、D-D(OR=2.385, 95%CI 1.353~4.206,P=0.003)、NT-proBNP峰值水平(OR=1.002, 95%CI 1.001~1.003,P<0.001)是早发ACS患者急诊PCI后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D-D、NT-proBNP峰值水平可独立预测早发ACS患者急诊PCI后短期不良预后情况,应尽早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2],而早发ACS给社会、家庭带来持久且沉重的经济负担[3]。根据发病年龄,ACS可分为早发ACS和晚发ACS,早发ACS类似于早发冠心病(定义为:初发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4]。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一种血运重建术是ACS的主要治疗方式[5],但由于造影剂注射、成像导丝或有创导管介入等的使用,可能会引起各种手术并发症,因此要特别注意预防中青年患者PCI后出现的不良事件。既往对早发ACS的研究发现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常规导致ACS的进行性斑块破裂不同[6],因此其引起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可能存在差异。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中老年ACS患者的分析,而针对早发ACS预后情况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评估了早发ACS患者行急诊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为改善中青年ACS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依据,确保更好地了解和尽早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早发ACS并行急诊PCI后 继 续 住 院 治 疗 的 患 者234例。纳 入 标准:(1)符 合 《急 性 冠 脉 综 合 征 急 诊 快 速 诊 治 指 南(2019)》[7]中对ACS的诊断标准和不同ACS类型行PCI的指征,并于发病开始24h以内成功完成血运重建;(2)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排除标准:(1)既往诊断冠心病,或既往曾行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2)诊断严重心肌病、瓣膜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临 床 资 料 不 全。本 文 根 据 住 院 期 间 是 否 出 现MACE将患者分为无MACE组(130例)和MACE组(104例),其中男性188例,女性46例,无MACE组年龄中位数为49(45,53)岁,MACE组年龄中位数为52(47,55)岁。本研究已获得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KY2023065)。
1.2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以及冠心病家族史。记录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尿酸(UA)、血 红 蛋 白(Hb)、白 细 胞 计 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峰值,除NT-proBNP峰值以外,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为患者入院24h内首次检验结果。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是否为多支血管病变(MVD)。记录PCI后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情况,包括急性心力衰竭、新发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
1.3相关定义
MVD定 义 为 在 左 前 降 支(LAD)、左 回 旋 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及其粗大分支等直径≥2.5mm的心外膜血管中至少有两支狭窄程度≥50%,或者>1.5mm的 血 管 狭 窄 病 变[8]。梗 死 相 关 血 管(IRA)被认为是管腔狭窄程度最重的心外膜血管。
1.4统计分析
本实验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M (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发ACS患者行PCI后住院期间MACE的危险因素。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早发ACS行急诊PCI后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分析
本研究中早发ACS患者PCI后住院期间内出现MACE的 患 者 共 有104例,发 生 率 为44.4%(104/234)。其中急性心力衰竭60例,新发心律失常40例,心源性休克32例。
2.2早发ACS行急诊PCI后住院期间MACE的单因素分析
与无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年龄显著更大,高血压、MVD比例及AST、肌酐、D-D、NT-proBNP峰值水平显著升高,吸烟比例和Hb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0.01)。见表1。
表1早发ACS患者急诊PCI后住院期间MACE的单因素分析
2.3早发ACS患者行急诊PCI后住院期间MACE的多因素分析
将以上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连续变量)、吸烟(否=0,是=1)、高血压(否=0,是=1)、AST (连续变量)、肌酐(连续变量)、D-D (连续变量)、NT-proBNP峰值(连续变量)、Hb (连续变量)、MVD (否=0,是=1)作为自变量,以早发ACS患者行PCI后住院期间是否出现MACE (否=0,是=1)为因变量,结 果 表 明 高 血 压(OR =3.711,95% CI1.450~9.500,P=0.006)、D-D (OR=2.385,95%CI1.353~4.206,P=0.003)、NT-proBNP峰值水平(OR=1.002,95%CI1.001~1.003,P<0.001)是 早 发ACS患 者 急 诊PCI后 住 院 期 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早发ACS患者急诊PCI后住院期间MACE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 论
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并呈现出年 轻 化 趋 势,相 关 危 险 因 素 控 制 情 况 并 不 乐观[9]。2021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数据表明中青年人群冠心病 发 病 率 逐 年 升 高[10]。由 于 吸 烟、暴 饮 暴食、缺乏锻炼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中青年肥胖、糖尿病、抑郁等发病率不断上升,导致ACS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目前的指南仍然支持ACS患者尽快完善完全血运重建,因此缓解相关风险因素对于冠心病患者获得最佳PCI结局至关重要[11]。考虑到中青年人群ACS的发病机制和病程的发生发展可能不同于老年人群,因此认识和了解这些差异可能有助于降低中青年人术后MACE的发生率。对于早发ACS行PCI后不良预后情况的分析还存在争议。两项近期的大型回顾性研究表明年轻ACS患者的院内全因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和中风发生率较低,且一年内全因死亡率、心血管和非心血管再入院率也较低[12,13]。一项纳入726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早发ACS患者PCI后在随访期间内MACE的发生率为24.7%,认为其MACE的发生没有显著降低。本研究发现早发ACS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为44.4%,稍高于既往研究结果。考虑可能原因:本研究中早发ACS患者MVD发生率较高,且多项研究表明MVD显著增加ACS患者PCI后的短期及长期不良预后风险[14,15]。不同研究对MACE定义存在差异,本研究MACE同时包含有新发心律失常,因此增加了MACE的总体发生率;其次,本研究探讨急诊PCI,其造成的损伤可能大于择期PCI。吸烟已被证明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6]。GREECS观察性研究表明每年吸烟60包的人群ACS死亡率高达57.8%,发生任何ACS事件的风险高达24.6%[17]。本研究单因素分析发现无MACE组吸烟率显著高于MACE组,且吸烟不是MACE的影响因素,这不同于既往的研究结果。考虑有研究显示年龄<40岁的ACS患者中,有吸烟史患者比例明显升高[18]。吸烟主要是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够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心肌耗氧量,间接增加血小板的黏附能力[3],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此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本研究仅仅记录了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观察时间较短,因此在我们研究中吸烟可能不是早发ACS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MACE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从儿童便开始,随着年龄增长存在的危 险 因 素 逐 渐 叠 加,导 致ACS患 病 率 增 加,MACE及死亡率增高[2]。Ge等人的研究发现高血压是M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与ACS年轻男性短期内较高的MACE发生率相关[19]。一项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的研究表明包括年龄、肌酐、Hb和AST等因素在内的风险模型可以用于预测中国ACS患者的长期(3年)死亡率[20]。Biccirè等[21]人发现D-D可以识别出更严重、风险更高、预后更差的冠心病。近期D-D被报道与ACS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较高相关[22,23]。NT-proBNP已被证实是预测ACS预后最 佳 生 物 标 志 物 之 一[24]。有 研 究 发 现NT-proBNP升高可能反映更广泛的心肌损伤[25]。此外一项前瞻性单中心研究表明院内NT-proBNP是ACS后因心衰再入院的独立预测因素[26]。与上述研究相符,本研究经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高血压、D-D、NT-proBNP峰值水平是早发ACS患者急诊PCI后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除本研究已证实的以上危险因素以外,还应当重视一些本研究未证实或未提及的影响因素,如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及相关遗传性疾病等,它们在早发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中青年ACS患者应尽早完善血运重建,但目前对于早发ACS的治疗没有明确的指南规定,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大规模、多中心性、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为早发ACS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循证学依据。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本次研究仅调查患者住院期间情况,未对患者进行随访,只能表示相关性而无法证实因果关系,如有条件,应当对患者出院后进行短时间或者长时间的随访。②观察的患者样本含量不够大,且部分高危患者入院时即发生死亡导致临床资料记录不全,以至于被纳入的早发ACS患者中缺乏死亡患者,从而降低了MACE的发生率。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大规模、多中心性、前瞻性和随机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和完善我们的发现。
参考文献:
[2]董潇玲,潘甜,彭学军.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 (32):200-202.
[3]周世英,牛伟华,安玉楠,等.和田地区维吾尔族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因素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7):610-615.
[7]张新超,于学忠,陈凤英,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J].临床急诊杂志,2019,20 (4):253-262.
[8]郑梅,李树仁.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多支血管病变处理方式 的 研 究 进 展[J].临 床 心 血 管 病 杂 志,2018,34(7):727-730.
[9]王增武,胡盛寿.《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要点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0,25 (5):401-410.
基金资助:2017年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17PJ014); 2018年四川省医学会高血压疾病(施慧达)专项科研课题(2018SHD2-1); 2018年度西南医科大学校级基金资助计划(2018-ZRQN-021);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18年开放课题(2018-19)~~;
文章来源:李锦,王鼎,朱秋霞,等.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PCI后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4,33(06):653-658.
分享: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急性疾病,该病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较高,为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病危害较大,引起全球临床重视[1-3]。脑卒中为急诊常见疾病,该病一旦发生,需尽快疏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液供应,纠正缺血脑组织坏死,挽救患者的生命[4-5]。
2025-01-15心脏骤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主动脉搏动消失,在时间和情况上无法预料,这种情况导致心脏泵的功能和有效循环中断,通常发生在突发的心血管疾病和创伤。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患者易发生缺氧、缺血、内脏损伤甚至死亡。就各种慢性疾病而言,心脏骤停与终末期心脏骤停不同[1]。
2025-01-15有研究显示,竹叶青蛇咬伤能引发纤溶系统功能过度活跃及凝血机制紊乱,造成皮下出血现象,而在病情危重的患者中,甚至可能引发脑出血。因此,精确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并迅速采取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康复情况至关重要,而探究相关参考指标用于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现实意义[3-4]。
2025-01-0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而早发 ACS给社会、家庭带来持久且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发病年龄,ACS可分为早发 ACS和晚发 ACS,早发 ACS类似于早发冠心病(定义为:初发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一种血运重建术是 ACS的主要治疗方式。
2024-12-26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是中国成年人致残的首要病因,现患病人数高居世界首位。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患者除出现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一系列躯体症状外,还会出现闷闷不乐、焦虑等心理症状,这些症状常相伴出现、相互影响,形成症状群,从而影响患者功能恢复,降低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2024-11-26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主要由于冠状动脉血供中断,使得部分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发生坏死,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栓形成及斑块破裂密切相关。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主要方案之一。
2024-11-22急性中毒是急诊常见急症之一,《2023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1]显示,创伤和急性中毒仍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之后的第五大居民死亡原因。我国2012~2016年急性中毒流行病学概况分析(n=114 658)结果显示,药物中毒在所有物质中毒中的占比为17.78%,排在第三位[2]。
2024-11-12ST段上移型心梗属急性心梗亚型,特征为持久胸痛及心电图ST段上移,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显著变化。罪犯血管即致梗关键冠脉,其阻塞或狭窄为心梗主因。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有效治疗手段,旨在快速开通罪犯血管,恢复血供,减轻损伤。因此,对罪犯血管充分再灌注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2024-10-22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是由于误服或者应用农药喷洒时,农药经皮肤及消化道等进入机体,导致呼吸衰竭和气管痉挛等症状[1]。此类疾病的患者具有药物吸收快、发病急、病死率高等多种临床特征,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更是需要在最适宜的时间给予最及时救治,否则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且患者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死亡[2-3]。
2024-10-1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类型,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以开通STEMI罪犯血管,恢复病变血管再灌注,改善心肌功能。但临床研究表明,STEMI患者PCI术后易并发支架内血栓、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病死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长期预后不容乐观,早期诊治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2024-10-09人气:21547
人气:18206
人气:18083
人气:15852
人气:15559
我要评论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587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0.702
影响因子:4.36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