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胃苏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2021-04-16    40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和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98例肝胃不和型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用药治疗方案分成2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胃苏颗粒。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5-羟色胺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3例患者退出研究,对照组有2例患者退出研究。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76.60%,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中医证候积分、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和5-羟色胺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不和型FD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多潘立酮,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和5-羟色胺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关键词: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消化内科
  • 肝胃不和
  • 胃肠激素
  • 胃苏颗粒
  • 加入收藏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中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GIDs),约占消化不良患者总人数的70%,其全球发病率为5%~11%[1],我国患病率8%~23%[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有烧灼、饱胀等感觉,并可伴有嗳气、呕吐、恶心等,目前多认为其发病与胃肠激素有关,然而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3]。西医多以去除诱发病因及对症处理为主,疗效不佳且复发率较高[4,5]。FD可归属中医“呕吐”“痞满”和“胃痞”等范畴,肝胃不和症是其主要证候之一,胃苏颗粒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的功效,临床中治疗肝胃不和型FD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对其研究较少。本研究对肝胃不和型FD患者行胃苏颗粒进行治疗,分析胃苏颗粒对FD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关胃肠激素水平和预后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肝胃不和型FD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分别予以不同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有5例脱落患者,共93例符合研究方案,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47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较好的均衡性,见表1。

表1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诊断标准为参考依据:①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条件:上腹疼痛、早饱、上腹烧灼感、餐后不适;②病程大于6个月,诊断前至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4d有以上症状。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6]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胃不和的诊疗标准,主症为胸胁胀痛和脘腹痞满;次症为心烦、嗳气频作、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和善太息,舌脉象为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1.3纳入标准

①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并辨证属于肝胃不和症;③年龄16~65岁;④入组前28d未服用抑酸药、促胃动力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及抗抑郁药物;⑤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疾病;⑥精神状态正常。

1.4排除标准

①不能同时符合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分型者;②年龄不足18岁或超过65岁;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④合并肝硬化等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⑤患有严重心、脑、肾和血液疾病者;⑥过敏体质并对多类药物过敏者;⑦伴有家族遗传病者;⑧已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5脱落标准

①依从性差,不能遵医嘱者;②观察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者;③自愿退出或失访者。

1.6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于餐前30min服用,3次/d,10mg/次,连续服用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胃苏颗粒进行治疗。1袋/次,3次/d,连续治疗6周。

2组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及治疗6周后行中医证候评分及胃肠激素水平检查,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治疗期间戒烟酒,忌刺激性食物,停用其他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

1.7观察指标

1.7.1临床疗效评价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临床疗效标准:①临床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理化检查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7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③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3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④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改善,甚则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2中医症状积分疗效评价

根据症状轻重程度,采用4级分级标准,根据严重程度,主症记0,2,4,6分,次症记0,1,2,3分。0级为无症状,Ⅰ级为症状轻微,Ⅱ级为症状明显,Ⅲ级为症状严重,证候疗效指数计算公式:治疗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7.3血清水平检测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动素、胃泌素及生长抑素,试剂盒来源于北京福瑞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羟色胺,试剂盒由杭州联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以上操作均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7.4安全性评价

通过常规随访和实验组检测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对不良事件记录并分析。

1.8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双人独立进行数据整理录入和校对。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分析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中医症状积分分析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和5-羟色胺水平变化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和5-羟色胺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4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肝功能受损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肝功能受损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2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表3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分析

表42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和5-羟色胺水平变化分析


3、结论


FD主要表现为上腹痛、灼烧、饱胀感等症状,伴有嗳气、恶心、呕吐等,是临床中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有研究表示,如未能及时治疗,患者长期食欲不振、食量下降会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7,8],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且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3]。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脑-肠轴功能失调是FD的发病核心环节,其中胃肠激素的分泌异常与其发病密切相关[9]。胃动素和胃泌素是机体主要的胃激素,具有可以调节胃蛋白酶原,加强胃收缩、小肠分节运动等作用,二者在FD胃肠道动力障碍调节中具有显著的作用[10]。生长抑素对于人体的胃肠系统起着调节作用,可以抑制胃肠蠕动,对胃肠道运动产生影响[11]。五羟色胺数神经递质及旁分泌信号分子,不仅在调节胃肠道运动和分泌中有着重要作用,还能够增强内脏敏感性,其大量分泌与胃肠道系统的调节有关[12,13]。临床中主要采用包括多潘立酮在内的等多种西药进行治疗,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其常规的给药方案不能显著改善疾病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治疗效果不佳[14]。

FD属中医学“胃痞”范畴,发病部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诸病源候论·诸痞候》论述其病机病位:“诸痞否,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否塞而不宣,故谓之否”。朱丹溪在《丹溪心法·痞》述“痞者与否同,不通泰也”。故病因多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情志失调为主,引起营卫不和,气机不畅,进而导致脾胃纳运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胃痞[15]。《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提出,传统中医药在治疗FD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6]。胃苏颗粒是临床中常用的中成药,其功用理气消胀,和胃止痛[16],主要组成药物为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和鸡内金。紫苏梗行气宽中,有芳香醒脾,恢复脾胃运化的功能。药理学研究发现,紫苏梗水提液和紫苏叶油可以通过增强平滑肌细胞膜的去极化,进而增强结肠运动功能[17]。香附味辛入肝,长于疏肝行气止痛并可以保护胃黏膜[18]。陈皮理气行滞而和胃,其具有抗氧化活性,同时还可以刺激胃肠道,有助于消化功能的改善[19]。枳壳行气止痛以梳理肝脾,并可以促使胃排空,加快肠道蠕动。香橼和佛手可以疏肝解郁,理气和中,槟榔行气消积,鸡内金消食健胃,整方发挥梳理气机、和胃止痛之功。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6周治疗,观察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和五羟色胺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D肝胃不和证患者,可以使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心烦等症状减轻,程江[20]和罗震宇等[21]研究发现,FD患者胃动素水平明显下调,胃肠运动受到抑制。本研究发现联合用药可以上调血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使生长抑素和五羟色胺水平下降,提示了胃苏颗粒可能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来改善临床症状。龙晓芝等[22]研究发现,以舒肝和胃为主要功用的方剂可以上调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改善胃肠运动,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肝胃不和型FD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可以取得更加确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中医症状体征,有助于胃动素、胃泌素及生长抑素和5-羟色胺水平的恢复,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2]段姝婷,刘文滨,丁瑞峰,等.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9,34(10):958-960.

[3]周秀荣,苏瑞红,徐贵芳,等.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对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瘦素及神经肽Y含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0):2171-2173.

[4]张琳琳,王承党.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常用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28(9):1011-1022.

[5]周秀荣,苏瑞红,徐贵芳,等.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对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瘦素及神经肽Y含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0):2171-2173.

[6]张声生,赵鲁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6):2595-2598.

[8]张学虹,雷华斌,王成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8,37(11):891-895.

[9]高飞,刘铁钢,白辰,等.脑肠轴与胃肠动力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6):520-524.

[10]张恬,郝菲菲,聂克.连翘对化疗模型小鼠胃肠运动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3):264-266.

[11]杨可新,张法荣.黑地黄丸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胃、十二指肠组织胃促生长素、生长抑素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4):793-795.


梁君蓉,周永强,胡康,李春燕,邹百仓.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对胃肠激素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1,29(04):272-27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华消化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期刊人气:151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4-1432

国内刊号:31-1367/R

邮发代号:4-291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