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毫火针联合祛脂消痤方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研究

  2021-04-06    8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祛脂消痤方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毫火针联合祛脂消痤方治疗,对照组单用祛脂消痤方治疗。记录患者皮损的颜色、数量、类型及肿痛情况,评估症状积分,并测定皮肤油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和pH值,4周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下降(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7);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皮肤pH值、角质层含水量改善程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油脂的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2.45%,对照组8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毫火针联合祛脂消痤方可以有效改善寻常型痤疮患者的皮肤油脂分泌,与单用祛脂消痤方比较,疗效更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烧针灼刺改善了皮损局部微环境有关。

  • 关键词:
  • 寻常型痤疮
  • 毫火针
  • 皮肤油脂含量
  • 祛脂消痤方
  • 加入收藏

痤疮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最新一期痤疮诊疗指南报道,中国人群截面统计的发病率为8.1%[2]。本病以青少年颜面及胸背部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好发,常见皮损形态包括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等,少数严重病例可伴有结节、囊肿等皮肤损害。处理不当常遗留色素、瘢痕等损容性皮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我科围绕痤疮优势病种建设,采用毫火针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可,赢得患者良好口碑,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受试者均为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寻常型痤疮患者,共计106例有效病例。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28例,病程1~48个月,病情分级Ⅰ度4例、Ⅱ度36例、Ⅲ度13例;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病程1~60个月,病情分级Ⅰ级5例、Ⅱ级33例、Ⅲ级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病情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嘉定区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寻常型痤疮的诊断要点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3]。好发年龄为青春期,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异;好发部位以颜面、前胸及背部皮脂溢出旺盛处为主,对称分布;典型皮损: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毛囊性丘疹及丘脓疱疹为主,严重时可形成结节、囊肿,少数遗留凹陷性瘢痕。

1.2.2病情分级标准

病情严重程度采用Pillsbury分级法[4]:Ⅰ级(轻度),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和/或散在的炎性丘疹,总病灶数<25个;Ⅱ级(中度),Ⅰ级+散发的浅在性脓疱,炎性丘疹数量增加,局限于面部,总病灶数25~50个;Ⅲ级(重度),Ⅱ级+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胸背部,总病灶数>50~100个;Ⅳ级(重度-集簇性),Ⅲ级+结节、囊肿、瘢痕形成,总病灶数>100个,结节、囊肿>3个,累及上半身。

1.2.3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外科学》[5]中关于粉刺的判定标准:好发于青年男女,常对称发生在颜面、胸背部油脂分泌区;皮损类型多样,初起表现为针头至粟米大小毛囊性丘疹,闭合性粉刺(白头或黑头粉刺),可挤出白色粉汁样物质;处理不当感染而成炎性丘疹,顶端可有小脓疱;进一步发展形成紫红色结节,出现明显的炎症、硬结和触痛,深在性充满血液和脓液的囊肿,波动感,破溃后常形成损容性凹陷性瘢痕。

1.2.4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医外科学》[5]及《简明中医皮肤病学》[6]总结证型。肺胃蕴热证:多发于皮肤油腻的面颊、额部,常伴有潮红,或痒痛,损害多形性,以粉刺、炎性丘疹、脓疱为主;伴大便不畅、小便黄赤,舌苔薄黄或腻,脉弦滑。

1.3纳入标准

(1)符合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表现,皮损性质及严重程度属Ⅰ级(轻度)、Ⅱ级(中度)、Ⅲ级(重度)者,中医辨证分型属肺胃蕴热证者(皮损只限面部者);(2)年龄16~45岁,男女不限;(3)2周内未系统或局部使用抗生素类或维甲酸类等治疗痤疮的药物;(4)告知受试者预期的受益和可能的风险,受试者自愿入组并签署同意书。

1.4排除、剔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依从性较差,未遵从医嘱用药及随访检查者;(2)合并心血管、肝、肾及血液系统等重大原发性疾病患者;(3)过敏体质及对本研究使用中药成分或治疗过敏者;(4)哺乳期妇女,妊娠及未来1年内有生育计划者;(5)职业暴露或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痤疮样皮损或发疹性痤疮样皮损者。


2、方法


2.1样本量计算

以前期临床试验及文献检索结果为依据,得出毫火针治疗痤疮的总有效率约为91%,中药祛脂消痤方治疗痤疮的总有效率约为65%[7]。设检验水准α=0.05,检验效能(1-β)=0.90,查表得μα=1.96,μβ=1.282,根据两样本率比较的样本量计算公式[8],计算得每组最少需样本例数为48,考虑样本脱落与失访原因需扩大10%,得每组53例,共106例。

2.2治疗方法

2.2.1毫火针

(1)针具,一次性毫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0.35mm×40mm。(2)穴位,取阿是穴(选取每个皮损基底部及顶部中央进针)。(3)具体操作[9]:患者仰卧于治疗床,术者位于患者头顶端,再次确认操作部位,常规消毒,左手持酒精灯,右手三指持针法手握针柄,将针尖置于酒精灯外焰烧针2~3s,针尖由红转为白炽,运用腕力将针尖快速、精确、垂直刺入皮损顶端,速进疾出,若针刺部位有脂栓或脓性分泌物,可用棉签轻轻拭出;若皮损坚实,刺入皮损中央,切忌挤压,以防炎症扩散。(4)技术要领:进针时垂直刺入;以皮损深度衡量针刺深度,如皮损为脓疱或囊肿者,针刺以破壁有落空感为度;次数多少不限,宜稀疏均匀,以皮损变平不高出正常皮肤为度;行针速进疾出,每次0.5s;持针手势为握毛笔式;烧针角度以针体与火焰水平面成45°角为宜;毫火针温度以针尖由红转为白炽为度。(5)针后处理:术毕以75%乙醇再次消毒,消毒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嘱患者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感染。

2.2.2祛脂消痤方

组成:桑白皮10g,枇杷叶18g,桑叶10g,黄芩10g,黄连3g,生地黄30g,牡丹皮10g,玄参10g,白花蛇舌草30g,虎杖15g,薏苡仁30g,茵陈15g,甘草5g。中药颗粒,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包,开水冲泡,放温后饮,于餐后0.5h服用。

观察组采用毫火针联合祛脂消痤方治疗,对照组单用祛脂消痤方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

2.3观察指标

2.3.1皮肤生理指标

包括皮肤油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皮肤表面pH值,皮肤油脂含量检测仪(SebumeterSM815)、角质层含水量检测仪(CorneometerCM825)、皮肤表面pH值检测仪(SkinpH-MeterPH905)均购自德国CourageKhazakacologne公司。测试环境要求避免阳光直射;温度22~24℃,相对湿度40%~60%;用温水清洁受试者面部后,令其休息30min,检测时受试者取卧位。仪器探头与皮肤表面保持垂直接触,停留适当时间,读取数值。检测选取5个部位,分别为前额、左右下颌关节处、左右鼻翼旁开1cm处,测定结果取平均值。

2.3.2症状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0]制定寻常痤疮临床研究病例观察表,评估患者症状积分。(1)皮疹类型:0分,无;2分,仅见粉刺;4分,粉刺、丘疹并见;6分,粉刺、丘疹、疱疹并见;8分,粉刺、丘疹、结节并见;10分,粉刺、丘疹、结节、囊肿并见。(2)皮疹数量:0分,无;2分,<25个;4分,25~50个;6分,>50~100个;8分,>100个。(3)皮疹痒痛、颜面色红、口渴、尿黄、便秘:均为无计0分,有计1分;(4)舌脉:舌红或边尖红或黯红,苔薄白或薄黄或黄腻,脉数或滑、弦、细,舌脉不计入积分。每周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治疗前后皮肤生理指标检测结果、病情复发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由皮肤科医师认真填写。

2.4疗效标准

根据参考文献[10]制定。(1)临床痊愈:原有皮疹全部消退,或仅留有色素沉着及瘢痕,未见新发皮损,疗效指数≥95%;(2)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或严重程度减低2度以上,自觉症状减轻,症状积分显著下降,70%≤疗效指数<90%;(3)有效:仍可见少数新发皮损,或严重程度减低1度以上,症状积分下降不明显,30%≤疗效指数<70%;(4)无效:皮损无明显消退或反见增多,自觉症状加重,疗效指数<30%。按尼莫地平法计算,以疗效指数作为疾病疗效判断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非等级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取α=0.05为检验水准。


3、结果


3.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07)。见表1。

3.2治疗后两组皮肤生理指标比较

经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生理指标pH值、角质层含水量、油脂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pH值、角质层含水量改善程度相当(Z=-1.696,P=0.090;Z=-0.651,P=0.515);皮肤油脂含量,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6,P=0.021),见表2。

表1两组寻常型痤疮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45%,对照组83.02%,经Mann-WhitneyU检验,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见表3。

表2两组寻常型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表3两组寻常型痤疮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讨论


寻常型痤疮,中医学称为“粉刺”,因典型皮损能挤出白色半透明状粉汁而得名,由素体阳热偏盛或肝肾阴虚,相火天癸过旺,肺经蕴热,复受风邪,熏蒸于面而发;加之后天饮食失调,恣食肥甘油腻、辛辣之品,以致脾胃运化失司,助湿化热,湿遏热伏,肺胃积热上蒸头面而成;病久湿热郁滞,灼津成痰,痰郁阻滞肌肤而迁延难愈。中医治疗痤疮历史悠久,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作用持久、复发率低等特点,并且注重内治与外治的结合,具有独特优势。

火针疗法是指采用特定的针具烧针红炽,运用腕力在局部病变部位或腧穴部位速刺疾出,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9]。火针施治热性病症之痤疮,其用火者,引热入体,可行、可通、可温、可散,以激发经气,振奋阳气,一则使壅塞于病变局部之气机得通,瘀血得散,痰湿得化;二则借火之力,透刺肌表,引热达邪[11]。近年来,许多学者围绕火针治疗痤疮开展了诸多临床实践,收效明显[12,13,14]。火针虽然在痤疮的诊疗过程中显现出独特的疗效,但传统钨锰合金火针,其细火针直径为0.5mm,针尖相对粗大,受试者易生恐惧感,施针时疼痛较强烈,受试者不易耐受,依从性较差[15]。区别于近年来报道的一般火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各种研究,本研究针具选用价廉方便的毫针代替传统的火针,是对其传承和创新。毫针为市场定型的产品,价格低廉,各地均可购买;毫针针体纤细,烧针时间短,导热性较传统乌锰火针低,可减小灼烧刺激;其针身短,易稳、准进针,且便于把握进针深度,增强了可操作性[16];对面积较大的病灶,可多针同用,降低进针感,减轻患者痛苦和恐惧感,减少晕针现象和感染机会[17]。

本研究所用中药基础方祛脂消痤方为我科经验方,由中医古方枇杷清肺饮化裁而来,我院目前可查见的生产使用记录显示,其至今有10年以上生产使用经验,临床疗效可靠。方中枇杷叶味苦、性寒,味苦能降,性寒能清,具有宣散肺气的功效;桑白皮味甘、性寒,寒则清降,泄肺内火热。肺主皮毛,司皮毛、腠理开阖,肺经郁热则生疮,故郁热清,则疮消。二药均主入肺经,共奏清热宣肺、泄热解毒之效,同为君药。桑叶散风热而泄肺热;黄芩可以清上焦肺热,黄连可泄上焦心火、中焦胃火,助君药加强清肺泄热之功;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入血分,清营血分之热,又以玄参滋阴降火解毒、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诸药合用,既可甘寒养阴保津,又可助君药清热泻火解毒,共为臣药。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虎杖、薏苡仁、茵陈清热利湿泻火,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清热解毒以祛实热、滋阴凉血以固阴液。

本次研究以痤疮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为切入点,通过动态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肤生理指标变化探究其疗效差异。研究发现,毫火针联合祛脂消痤方可以显著改善寻常型痤疮患者的皮肤油脂分泌,与单用祛脂消痤方比较,疗效更明显。初探毫火针治疗寻常型痤疮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烧针灼刺改善皮损局部微环境而影响皮肤生理功能有关。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9-130.

[2]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9):583-588.

[3]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2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288-1292.

[4]李斌,陈达灿.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259-263.

[5]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7-209.

[6]赵炳南,张志礼.简明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238-239.

[7]武宗琴,彭勇,罗瑞静,等.祛脂消痤方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5):61-62,69.

[8]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43.

[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特色疗法学组.火针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18(6):638-641.


刘杰,罗瑞静,姜珠倩,王英杰,武宗琴,李淑,彭勇.毫火针联合祛脂消痤方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21,40(04):385-38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山东中医杂志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期刊人气:219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山东中医药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7-358X

国内刊号:37-1164/R

邮发代号:24-044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