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设思路

  2021-10-27    7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模式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针对产教融合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关键词:
  • 产教融合
  • 人才培养
  • 教学模式
  • 新工科
  • 混合式教学
  • 加入收藏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有利于推进工程教育领域改革,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这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而进行的育人模式的改革。为此,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需突出自身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产教融合,以适应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需要。


1、当前普通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状况


目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产教融合的主体不明确。在以往的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普遍认为产教融合的主体是企业和学校,却完全忽略了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地位,导致产教融合的实施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方向和就业需求,最终造成学生主体的驱动乏力。(2)产教融合过程中缺少共同意识。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往往缺少企业的参与,因此造成专业发展缺少行业前瞻性;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高校科研项目偏重基础性、理论性,难以与企业形成利益交叉点;实践教学只服务于理论教学,没有根据生产需要设计实践项目;校企双方实验设备、技术人员没有形成合力。(3)产教融合的实施没有明确的主线。以往的产教融合探索都注重合作架构上的形式融合,缺乏明确的实施主线,产教融合没有明确的方向,使得目前的产教融合成了一个组合式的杂货铺。(4)产教融合过程没有实现高效对接。校企能够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其动力在于产教融合过程中校企双方在联合育人过程中是否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否则由于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付出与回报不对等[1],就会影响其中一方合作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合作失败。


2、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设思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想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就需要以“新工科”发展为契机,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目标,将育人模式由原有的教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上来[2]。为了通过产教融合达到高效育人的目的,笔者探索建立了“三机制六对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三机制”即:育人者先育己的教师培训机制、理实一体化的衔接机制、与技术发展同步的教材开发机制。“六对接”即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对接、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能力培养与职业技能对接、学业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对接[3]。

2.1 “三机制”

2.1.1 育人者先育己的教师培训机制

产教融合的目的是培养既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同时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因此建立产教融合的教师培训机制来提高教师的技术技能及双创意识变得尤为重要。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过程中针对教师培训机制尝试建立了教师进入企业的培训机制、教师参与企业科研的激励机制、企业导师进校进行理论学习的深造机制。这些机制既保证了校内导师技术技能的培养也保证了企业导师理论知识的提升,从而避免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中出现理论知识或技术技能的短板。

2.1.2 理实一体化的衔接机制

由于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必须在短时间内能够适应企业生产纪律、生产设备、生产操作规程的要求。因此,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融合的理实一体化衔接机制可以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即开展企业生产纪律、生产设备、生产操作规程的培训,从而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迅速满足企业要求。

2.1.3 与技术发展同步的教材开发机制

教材是实现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重要媒介,学生最直接的知识获取媒介。因此需要建立与技术发展同步的教材开发机制用于开发以理论与实例结合为重点,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对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与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同步,及时吸收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教材。这就需要校企双方选派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全面的人员共同开发教材,从而保证学生及时获取与技术发展同步的知识。

2.2 “六对接”

2.2.1 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

地方经济向高层次发展首先要形成产业集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服务好地方经济最根本的形式就是为地方产业集群提供高素质人才。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秉承“问产业需求建专业”的理念,对地方经济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不断调研,不断调整完善专业建设以满足产业需求,最终实现为地方产业集群提供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2.2.2 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对接

科学技术进步带动下,在充分活跃的市场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日趋专业、日趋多样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内容要紧跟行业对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达成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因此,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要积极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保证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无缝对接,以此来提高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

2.2.3 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

通过在校内建设技术技能实训平台,将校内实践作为生产实践的“预科班”进行技能训练以及生产理论的学习。通过接近真实的校内实践来保证学生未来尽快投入到真实的企业生产之中,即通过缩短校企双方在学生交接过程中的磨合期,提高企业接收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信心,增强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

2.2.4 能力培养与职业技能对接

以往的高校教学过程由于教学理念的限制及完全遵循教材的教学思想导致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社会对于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有较大的脱节。从而使高校毕业生给行业从业人员一种“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印象。在产教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通过校企双方导师打破教材限制,实时引入行业标准、科技动态使教学内容能够紧跟先进的技术潮流与企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竞争力,使其毕业后能迅速满足企业需要。

2.2.5 学业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

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要求能够全面系统的对每一名学生的能力达成给予评价。这就意味着要建立一个针对评价机制、评价对象、评价过程、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首先要完成校内考核与企业评价的对接,通过对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最终共同构成双元多级评价组织体系,通过评价组织体系的运行,针对每一名学生形成一个准确的质量评价结果。通过质量评价来掌握学生的能力达成情况并用于学业帮扶和持续改进。

2.2.6 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对接。

在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内容的实施最终都要依靠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对接来实现。这就要求实施产教融合教学的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既要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又要掌握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因此加强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交互培训和联系机制达到无缝对接就变得至关重要。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校内导师的“双师型”建设以及企业导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最终形成一支双源发力的教师队伍。


3、结语


产教融合既是校企双方的合作,又是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四方合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将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为建立一个是高效、高质的产教融合模式进行一个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周永莲,张方林.校企深度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5(2):145-150.

[2]朱跃.地方本科院校需要转型发展[J].江苏教育,2019(28);:14-16.

[3]匡迁.现代学徒制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5):44-47+50.


文章来源:王飞,马宇昊.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20(06):107-10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文教资料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期刊人气:133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4-8359

国内刊号:32-1032/C

创刊时间:1958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