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通过课程思政的角度探索中医学课程协同育人的路径

  2023-10-18    4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高校的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辅相成的过程,其核心思想是育人,而育人的关键在于立德树人。中医药蕴含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养生治病的宝贵经验,以及丰富的人文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分支,是伟大的宝库。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学教研室在临床医学系本科专业中,深入研究中医学课程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和资源,将其积极引入教学。文章从课程思政角度探索在临床医学系本科生的中医学课程中进行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及实施路径,以构建中医学全课程、全员、全方位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 关键词:
  • 中医学
  • 协同育人
  • 德育价值
  • 思政育人
  • 课程思政
  • 加入收藏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辅相成的过程,其核心思想是育人,而育人的关键在于立德树人[1]。在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中彰显立德树人的思想尤为重要。中医药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养生治病的宝贵经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分支,是伟大的宝库,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学教研室在临床医学系本科专业中,深入探索中医学课程所蕴含的德育价值和资源,挖掘出体现中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思政核心点,积极将其引入教学;在课程中融入人文思想,传承中医药文化之“德”,引导学生树立医学人文精神,提升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思想政治素养。

中医学课程是临床医学系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包含了六部分内容,即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这些内容既是专业基础课,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2]。教学团队从课程思政理念出发,深入分析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全方位改革设计、全过程引导推进,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构建中医学全课程、全员、全方位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1、中医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存在“两张皮”现象[3]。在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在队伍建设上,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有待提升;在人才培养上,各门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4]。

在各地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医学类课程也在积极探索。教学团队在“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注重挖掘中医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注重对学生进行医者仁心的专业精神教育,同时把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爱国思想等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但目前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还比较零散。

中医学既是专业课程,也是医学人文课程。基于其人文课程性质,中医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紧密,非常适合开展课程思政项目。教师在介绍中医药学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讨中华传统医学文化,有助于树立学生民族自信,培养其大医精诚、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将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同时,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构建能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医学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育人育才机制。所以,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中医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很有必要。


2、中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举措


2.1 充分挖掘中医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中医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中医学教研组深刻挖掘中医课程内涵,充分寻找思政映射点与融入点。

中医学导论部分可作为医学人文的导引课。对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人文思想进行解读,讲述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内涵,谈“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大医精神。医学是拯救生命的代名词,是“仁德、仁术、仁人”的最佳诠释;“仁德”是中医药蕴含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爱”“以德立人”思想的体现,因此中医学课程思政的特色应该是“仁德”思想[5]。阴阳五行学说部分可增加感恩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进行思考、对医学责任意识进行审视。中药、方剂学部分可跳出语言工具课程的狭窄范围,更多倾注中药现代化研究、全球化视域和跨文化交流研究的指导。

《难经》中的“望而知之谓之神”,可阐释医学之路惟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积极努力和见微知著的学习精神。在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四诊的教学中,告诉学生如何与患者交流,如通过讲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六不治的内涵,告诉学生要具有“爱伤意识”和责任感,讲授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讲述儒家、道家等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及其对中医学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中华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中医病证部分,可通过讲述学术流派、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和高尚医德的故事,如古代医家张仲景、孙思邈、傅青主、黄元御,近代医家刘渡舟、关幼波、王琦等治学的故事,使学生树立不畏艰苦、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以及救死扶伤的大医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医学的兴趣,并向人文素质、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以激励他们树立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理想。

讲经络部分时,将子午流注与现代时间医学相结合,体现辩证唯物理论,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2.2 运用多种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设计和授课形式应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目的及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

在阐述中医药学的经验知识、理论精华、核心内容时,本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多样化的、开放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与全面素质教育相吻合的中医药课程体系。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习实践活动,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于一体。

在教学中,重视开拓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设计教学时,结合课程设计思政点和讲授内容,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1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用独特、新颖的方法将传统的中医学知识展现出来。教学中加强高质量幻灯片、网络视频设备、脉诊仪、针灸人体模型、针灸经络循行图的应用,并充分应用培训中心的中医教学软件、中医电子培训系统等,使学生在见习和实习中掌握中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功能,把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直观而又生动地传授给学生。

2.2.2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采用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鼓励其相互交流、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抽象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病案导学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通过讨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

在病例讨论中融入一些其他科目内容,如: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使学生认识到各门医学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另外,通过小组讨论培养组内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及相互学习的能力,而小组之间的观点交锋更是能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种锻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强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让教学触动学生灵魂。

2.2.3 针灸模拟人及真实病人教学方法

使用针灸模拟人及真实病人进行教学,加强学生对中医诊疗方法的掌握。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以治疗消化、心脑血管、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为主,病房有50张病床,是学生见习的主要基地。在中医学临床见习中,加强课程思政的融入,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临床患者,增加理论讲解的真实感,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进入病房见习时,设计培养学生对患者的爱伤情怀等内容,将用专业技能服务广大患者的职业价值观春风化雨般传递给学生。

2.2.4 融入中医经典的教学方法

中医经典著作在指导中医临床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部分,对学生思政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促进学生加深对中医学的认识,教学团队参考多部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等,将古籍作为学生学习中医学的课外资料,鼓励学生阅读和理解经典著作中体现人文思想、良好人生价值观的内容。

2.2.5 信息化教学的拓展及应用

加强信息媒介的应用,可观看网络中医知识相关视频,如《华医世界》《中医在线》《中医书友会》《本草中国》等。教师和学生阅读中医经典书籍,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医宗金鉴》《医学三字经》《脾胃论》等,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医传统文化及特色,增强民族自信和人文自信。

创建“高原杏林”平台,进行中医及传统知识学习。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医思维影响的讲堂,将人文素质与医学结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每周均举办中医知识讲座,让学生也参与其中,讲授中医知识、传承中华文化,加强互动与交流,体会中医传承的重要性。

2.2.6 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师生共同提高

教研室统筹规划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在课程建设、课程组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等教学材料中设置思政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现价值引领作用;在学情分析、第二课堂中发挥隐性育人作用。团队教师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加强培训,注重专业知识更新和加强教学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和中医专业素养、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善于提炼专业课程蕴含的育人因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出适合医学发展的人才。

在课堂教学之余,鼓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课后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和培训社团学生的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并做相关的知识讲座以及出诊时指导学生学习。开展中医知识竞赛,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社区义诊、向群众普及相关中医知识。教授学生在中医学学习方面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技能,改善远期教学效果。


3、教学效果及评价方式


课程以中国共产党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知识传授中注重强调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有基础,教学各环节设计科学,知识讲授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育人规律。

中医学思政课程建设因课制宜,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医专业知识传授相融合,挖掘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入教学各环节和全过程。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大纲、教案设计、课件设计,建立中医学思政案例库;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科学提高学生学习强度和学业挑战度;运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确定符合学生特点的考核方式,如问卷调查等;描述与课程育人目标对应的具体成效,让其尽可能可观察、可评估,让学生有获得感;开展教师问卷调查,对中医学课程中加入德育内容的教学方式及教学难度进行评价;课程学习结束时,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对中医学课程中加入德育内容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价。


4、小结


总之,本课程以充分发挥中医专业课程特色为基础,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水平,不断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医学教学中,提炼出“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并将其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有效载体,点亮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引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同时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文化,努力探索出一条既有亲和力又有针对性,体现中医文化特色的思政课教改之路,启发学生中医思维,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琦,吕一军.从课程思政视角谈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8(11):857-859.

[2]杨金生,王莹莹,程莘农.对中医学现代传承发展的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4):263-265.

[3]王敏,王滨.热观察与冷思考:新时期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必然选择[J].教育探索,2019(1):102-107.

[4]沈娟凤.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若干思考[J].高教学刊,2019(1):180-182.

[5]陈明.仁德、仁术、仁人: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路径[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1);:2751-2753.


基金资助:青海大学临床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No.qdlcxy-202001】; 青海大学教学名师培育项目【No.青大校人字[2020]11号】; 青海大学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培育项目【No.青大教处字[2020]163号】;


文章来源:杨如意,王君,曹昌霞等.从课程思政角度探索中医学课程协同育人的路径[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20):187-18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期刊名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期刊人气:580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9-2528

国内刊号:11-4062/G4

邮发代号:82-183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