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针刺太冲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2022-05-24    4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通过检索CNKI、PubMed中针刺太冲穴脑功能核磁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了生理状态下针刺太冲单穴、太冲配伍合谷穴、太冲配伍其他穴位所引起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病理状态下针刺太冲穴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痛症、抑郁症等多种病症中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加以综述。以期为今后太冲穴的临床运用及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效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功能磁共振
  • 原发性高血压
  • 太冲穴
  • 抑郁症
  • 针刺
  • 加入收藏

太冲穴,别名大冲穴,首见于《灵枢》,“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输”“肝原出于太冲”,言明其定位在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为足厥阴肝经之输、原穴[1]。因其疏肝熄风、健脾安神、活血通络等功效,太冲穴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抑郁症、痛症、中风后遗症、失眠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疗效[2]。然而太冲穴作为临床治疗诸多疾病之要穴,其治疗作用的效应机制至今却尚未明晰。近年来,随着针刺研究与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作为新兴的无创动态脑功能成像技术,为针刺状态下脑效应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可视化依据。本文旨在结合脑功能核磁成像技术探讨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效应机制。运用CNKI、PubMed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整理及归纳后,现就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磁共振展开综述如下。


1、生理状态下针刺太冲穴fMRI研究


1.1 针刺单穴

早期太冲穴脑fMR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刺单穴下的功能核磁成像情况。JLFang等[3]针刺15位健康志愿者左侧太冲穴,通过对比其中13例有得气感者针刺前后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发现针刺太冲穴激活了大脑双顶叶第二体感皮层、双侧额下回(眶部)、双颞下回后部、双岛叶皮层、右基底核及左小脑。许建阳[4]将14名健康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发现针刺太冲穴可以诱导颞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认为针刺太冲穴会激活一定的特异脑区;王葳等[5]为研究针刺太冲穴是否能引起视觉相关脑功能区激活,将18名健康受试者分为真针刺组与假针刺组,通过分别对比两组静息期与真、假针刺操作后的脑功能成像,认为视觉皮层、边缘系统及皮层下灰质结构可能是针刺太冲穴的特异脑内激活区。刘颖等[6]的研究结果亦证明针刺太冲穴激活了双侧枕叶视觉皮层,且针刺侧视皮层激活强度更强。李晓陵等[7]收集统计15名健康青年志愿者针刺太冲穴的fMRI数据后,得出结论认为针刺太冲穴所激活的脑区与其临床主治及所属经络的循行相关。

1.2 针刺太冲配伍合谷穴

太冲穴与合谷穴因其穴性相近、穴位相应,且同为人体气血往来之关隘而统称为“四关穴”,故亦有许多研究太冲配伍合谷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文献报道。许建阳等[8]将21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合谷组、太冲组、合谷配伍太冲组各7人并观察其脑功能成像,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太冲、合谷穴分别引起一定特异脑区的脑组织fMRI改变,但两个穴位配伍并不是引起两个穴位脑组织fMRI功能改变的叠加,而是引起脑组织fMRI功能改变的重新分布。王葳等[9]以13名正常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块组设计,在针刺“四关穴”同时进行全脑fMRI扫描,研究结果亦表明针刺“四关穴”所激活的脑区,并非是单独针刺太冲穴和合谷穴所激活脑区的简单叠加,这与许建阳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刘华等[10]为研究针刺太冲、合谷两穴所引起的小脑fMRI的差异,将3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太冲、合谷穴的真、假针刺并进行全脑功能成像扫描,结果表明针刺太冲、合谷穴分别引起不同小脑区域激活,提示针刺四关穴在小脑的作用机制中同样具有特异性。

1.3 针刺组穴

1.3.1 针刺太冲穴配伍肝经穴位

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生理状态下对于太冲穴脑fMRI的研究逐渐着重于观察针刺太冲穴与其他组穴时脑激活区的对比与联系。徐放明等[11]将30名健康大学生随机分为5组分别针刺肝经五输穴并行fMRI扫描,结果示5穴均激活了与感觉、运动、情感、语言、视觉等有关的脑区,但每穴激活的脑区不尽相同,并从中分析了肝经五输穴功能共性与个性。鲁娜等[12]随机对33名健康志愿者针刺太冲穴、中都穴、太冲穴旁的非穴位点和中都穴旁的非穴位点中的其中之一,并扫描得到针刺穴位相对于非穴位的激活脑区。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刺激假穴组,真穴组均激活了额内侧面、前扣带回;对侧中央后回、顶叶BA7/31、额中回、同侧的BA19及小脑;而针刺太冲穴与中都穴所激活的脑区同时还具有特异性。证明针刺同一经络上的不同穴位会引起相似的大脑反应,而针刺同一经络上不同穴位所引起的特异性脑区激活也印证了穴位特异性的存在。

1.3.2 针刺太冲穴配伍其他穴位

除之关于针刺太冲穴配伍肝经穴位的脑fMRI研究外,胡卡明等[13]将19名正常志愿者随机分为视觉刺激加单侧针刺组、视觉刺激加双侧针刺组、单纯针刺双侧穴组,通过观察各组在针刺光明、太冲穴时视觉皮质区与相关脑区的反应,发现针刺单侧和双侧穴位均能改善大脑视觉皮层及岛叶、颞叶、上丘、枕中回等区域的血氧饱和水平,且激活程度与进行手法和视觉刺激无关。方继良等[14]为观察针刺太冲及其临近穴的fMRI差异,采用盲法随机针刺10例正常人左侧太冲、行间、内庭和邻近非经络假穴,发现在针刺三真穴位下激活的双侧脑区中太冲穴和行间穴激活部位最相似,而太冲穴激活范围最大并与对照穴差异最大。杨雪捷等[15]联合针刺10例男性健康成人志愿者左侧太冲穴、足三里、三阴交穴并分别观察针刺前、中、后阶段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认为三穴配伍所产生的针刺协同效应可能是通过激活后扣带回及海马来调节认知功能与内脏系统。陈瑾等[16]以4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针刺右侧太冲穴、双侧太冲穴、右侧太冲与右侧光明穴及右侧太冲与右侧内关穴。研究结果表明太冲配穴会广泛影响与视觉有关的枕叶;此外除右太冲配右内关组,其余各组针刺后均触发了小脑显著活动增强,表明小脑可能参与了针刺信号的整合作用,而针刺不同组穴可对小脑产生激活或抑制作用。


2、病理状态下针刺太冲穴fMRI研究


在病理状态下,关于针刺太冲穴的脑fMRI研究主要集中于原发性高血压、抑郁症、痛症等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2.1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在传统医学中没有明确论述,现今临床上大多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论治,认为其发病主责于肝,病机主要乃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并据此形成了一系列理、法、方、药。太冲穴作为肝经原穴,因其疏肝熄风的功效,常作为临床中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针灸组方中的要穴。

孙等[17]将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捻针组和假针刺组,分别采用手法捻针和假针刺刺激右侧太冲穴,发现针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太冲穴相较于假针刺组主要引起对侧脑区耗氧量增高,主要激活区域与运动区、视觉、情感认知有关,认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和改善相关症状的中枢效应并非在激活传统控制血压的丘脑、延髓区域,而是通过激活前扣带回调节副交感神经降低血压,并且通过前扣带回加强与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来改善长期高血压带来的认知损害。此后该团队的另一项研究指出,部分原发性高血压兼有脑萎缩患者针刺其太冲穴的脑功能成像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经络敏感性和脑区激活状态相较于单纯高血压病组患者有明显减弱。考虑脑萎缩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损伤脑功能,且降低外周经络的敏感性,从而影响针刺的疗效。而针刺太冲等穴位提高了颅内相应脑区的连通性,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萎缩疾病的机制之一[18]。

2.2 抑郁症

肝主情志,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与肝失疏泄、情志过极有着密切联系。在肝主情志的机制研究中发现,针刺太冲穴可激活小脑和前额叶、颞叶和前扣带回中后部、边缘系统和皮层下结构等许多脑区。其中多数脑区与情绪情感有密切的关系,功能核磁成像呈现显著激活状态。提示肝主情志功能可能与脑的情感相关区域有联系,而针刺太冲穴可有效激活情绪情感相关脑区。

易洋等[19]将18例首发轻度抑郁症患者分为氟西汀组和针刺太冲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氟西汀组双侧顶下小叶、右侧颞中回、右侧枕叶信号降低;太冲组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双侧顶下小叶、双侧小脑信号降低,因此推论针刺太冲穴能调节额叶功能,可能与针刺治疗抑郁症的脑机制相关。此后,该团队选取首发中度抑郁症患者26例及健康志愿者13例,其中抑郁症患者分为针刺太冲组与针刺非穴组各13例。采用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amplitudeoflowfrequencyfluctions,fALFF)和功能连接的分析方法对比三组间成像差异。结果显示各组针刺后较针刺前的fALFF信号均降低,而针刺太冲穴对抑郁症患者额叶的调节强于正常人,而非穴组额叶没有发生变化。这一研究结果再次验证了针刺太冲穴可影响多个脑区功能的变化,并作用于与抑郁症情感调节相关的脑区,这可能是针刺太冲穴治疗抑郁症的机制[20]。

曹丹娜等[21]针刺15例男性老年抑郁症患者右侧太冲穴,分析针刺前后患者脑功能成像局部一致性(ReHo)变化情况,发现与针刺前比较,针刺后大脑左侧颞中下回、右侧枕下回、右侧颞中回、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枕中回、左侧角回、双侧额中上回、左侧楔叶、顶上小叶等部位ReHo值明显降低;针刺后大脑左侧颞下回、左侧岛叶、双侧海马及海马旁回针刺后ReHo值明显升高。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症患者针刺太冲穴后可直接影响认知、情绪和视觉相关脑区,进而调节患者异常皮层的功能活动。

2.3 痛症

太冲穴作为肝经的输穴,因五输穴理论中“输主体重痛节”,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偏头痛、胃脘痛、慢性紧张性疼痛等多种痛症。虽然针刺治疗痛症在临床中疗效显著,但其脑效应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可以无创地观测到针刺治疗痛症时中枢神经系统间联系。

艾林等[22]通过针刺太冲穴和非穴位部位,利用fMRI观察在健康志愿者疼痛模型中所产生的脑区激活灶变化,探讨针刺镇痛机制。该研究表明,疼痛任务中多个脑区被激活;而针刺太冲穴后,观察到前扣带回膝部、丘脑的疼痛任务激活体积下降,提示针刺参与到疼痛处理多个脑区的整合,而丘脑可能参与注意力和警觉的过程。此后方继良等[23]的研究中表明,针刺太冲穴时针刺得气及针刺得气伴随疼痛产生了相对抗的脑功能网络效应。针刺得气对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limbic-paralimbic-neocorticalnetwork,LPNN)及疼痛脑中枢网络的负激活效应,可能与针刺镇痛脑中枢机制相关。而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和静息态默认网络具有相似性,提示针刺通过此脑功能网络系统发挥其广泛的治疗作用。

2.4 其他

除上述疾病外,针刺太冲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主要还涉及到以下几类疾病。成瘾性疾病:一项运用fALFF分析方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显示,组穴中含有太冲穴的针刺干预对吸烟欲望的即时影响显著,并激活了由前扣带皮层和岛叶、前额叶皮层、视觉皮层和小脑组成的显著性网络(saliencenetwork,SN)[24]。帕金森:8周的太冲穴结合阳陵泉穴针刺治疗前后功能核磁图像比较显示,丘脑、扣带回、前扣带回、舌回、海马旁回、苍白球外侧、乳头体、颞中回、楔叶和梭状回的BOLD显著升高,且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与丘脑的平均磁共振信号变化呈正相关[25]。阿尔茨海默病:针刺刺激太冲穴可调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默认网络(defaultmodenetwork,DMN)响应,推测可能为针刺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中枢机制[26]。


3、讨论


整理总结上述研究后发现,太冲穴功能磁共振成像主要激活小脑、枕叶初级视觉皮层及LPNN[16,27,28]。此外,在一系列针刺对高血压功能磁共振成像影响研究中发现,两穴位及以上联合运用,可以对大脑情绪处理、认知、躯体感觉、空间定向、语言和视觉区域产生更为广泛的作用[29,30,31]。另有多项研究[32,33,34,35]表明,穴位对于脑区的激活具有特异性。针刺与太冲穴相邻而不在同一经络的穴位会引起不同的大脑激活模式,继而推测这些特定模式可作为不同穴位治疗效果特异性的中枢机制证据。生理状态下针刺太冲单穴、太冲配伍合谷穴、太冲配伍其他穴位所引起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具有特异性;病理状态下针刺太冲穴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痛症、抑郁症等多种病症时具有较为固定的脑区激活,可为今后太冲穴的临床运用及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效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5.

[2]赵静,郭琳.太冲穴临床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12,28(5):38-39.

[4]许建阳.针刺太冲fMRI脑功能成像的研究[C].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针灸临床学术论坛论文集,2005:173-176.

[5]王蕆,李坤成,单保慈,等.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MRI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1):29-35.

[6]刘颖,李银官,曹代荣,等.针刺太冲穴激活视皮层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2):97-100.

[7]李晓陵,关昕,姚家琪,等.基于fMRI针刺太白、太冲单穴脑激活区对比研究[J].中医药信息,2020,37(3):63-66.

[8]许建阳,王发强,琺,等.针刺合谷与太冲fMRI脑功能成像的比较研究[J].中国针灸,2004(4):43-45.

[9]王蕆,李坤成,单保慈,等.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的脑功能MRI研究[J].中医学影像技术,2006(6):829-832.

[10]刘华,单保慈,高殿帅,等.针刺太冲、合谷两穴位引|起的小脑响应的差异:fMRI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8):1165-1167.

[11]徐放明,谢鹏,发金,等.针刺肝经五输穴激活脑区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4):224-227.

[12]鲁娜,单保慈.同经络上穴位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3):1916-1920.

[13]胡卡明,王承平,海宁.光明、太冲穴与中枢神经相关效应的观察[J].中国针灸,2005(12)-860-862.

[14]方继良,鎮,寅,等.针刺太冲及其临近穴脑反应区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9):1332-1336.

[15]杨雪捷,吴新贵,戴旖,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三穴联合针刺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4):596.600.


文章来源:谭乔芮,王宇,赵晓峰.针刺太冲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22,31(06):573-57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针刺研究

期刊名称:针刺研究

期刊人气:1411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0607

国内刊号:11-2274/R

邮发代号:82-171

创刊时间:197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