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究综合类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改革

  2021-07-22    5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古筝,以其优美动听的音色,简单入门的特点,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民族器乐之一。各高校报考古筝专业的人数逐年递增,然而发展与危机并存,在当前就业压力的前提下,古筝演奏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的从业情况却不容乐观。文章试从音乐表演古筝演奏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价改革,来阐述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 关键词:
  • 古筝演奏
  • 教学改革
  • 音乐教学
  • 音乐表演
  • 加入收藏

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表演专业,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非师范专业,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表演者与音乐教育者的职责。古筝,以其优美动听的音色,简单入门的特点,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民族器乐之一。古筝的高度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以期学习古筝作为职业,每年报考古筝专业的人数也逐年增加。面对当前紧张的就业环境,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2014年7月1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音乐表演”专业就是其中15个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之一。从这份报告数据中可以看出,社会对于音乐表演人才的岗位需求已饱和,但是深思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低。我国的高校古筝演奏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至今仍将国内九大音乐学院教学模式作为古筝专业教育方向的标杆,几十年如一日持续培养独奏演奏型人才。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高校非师范类专业的音乐表演专业。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和高等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之间,在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上应该有很大的区别,我们需要培养一批既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拓展能力,能在社会文化机构、表演团体、艺术院校等部门从事教学、表演和科研工作的音乐专门人才。如此看来,当下综合类高校音乐表演古筝演奏专业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古筝主修方向的学生教学大多为“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授课模式。全国各高校古筝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课程内容主要依据学生入学时的基础,除曲目难易程度不同之外,没有其他本质的区别。此种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解决学生所存在的个性问题,培养古筝专业的独奏表演型学生,但是对于民族管弦乐合奏以及室内乐合奏等综合类的音乐形式就很难涉及。如今古筝市场的现状是职业演奏家、独奏演奏型人才无专业系统的运作模式;各省市职业乐团仅需一至两名古筝演奏员,早已饱和。古筝学生只会弹古筝,对于民族乐器的其他乐种及表演形式了解甚少。在制定教学大纲时需要优先考虑毕业生就业所面对的工作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演奏技术、曲目积累、文化艺术的综合修养、独奏能力、合奏重奏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解决思路:第一,对学生实行分类培养以及分层次教学。分类培养是指从高、精、专的人才培养转型为培养古筝复合型人才——“表教合一”,即表演教育合一的复合型人才。根据学生现有专业水准,再结合毕业从事的工作方向判断学生培养方案。例如独奏型、教学型、乐团演奏型、理论创作型、或是艺术管理实践型人才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演奏技术能力、教学理论知识,合奏重奏能力与艺术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指通过学生的基础程度,灵活变化上课形式,让优秀的学生带动较为薄弱的学生。例如学习基本演奏技法及作品结构分析和作品赏析时,可以采取大课的模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可以参与互动,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学习处理乐曲细节时,采用小课的教学模式,对于每个学生不同的处理方式及想法,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正确的演奏风格。第二,以剧目引领教学,以实践检验教学。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最好的展示方式就是舞台表演,学期汇报成果展以策划组织不同形式的音乐会及艺术实践等相关活动的方式促进教学,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强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比赛观摩树立榜样的作用,通过音乐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练琴的效率,以舞台实践的形式检验课堂教学,并及时做出实践总结与反思,促进及调整后期的教学模式。以音乐会实践演出曲目作品带动教学,使教与学、演与练从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师生的积极性与荣誉感,有利于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良性循环。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古筝普及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国得到深入推广,已经累积近千万习筝人群的文化市场,对于古筝社会普及教育的师资有着大量的岗位需求。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社会古筝普及教学工作,授课内容多为教授古筝社会考级曲目。然而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课程学习内容与从事社会普及工作所需完全不符,长此以往,严重阻碍古筝社会普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继而导致高校古筝演奏专业的生源素质因此下降,环环相扣造成音乐教育恶性循环。在此并非是让学校教授学生工作所需的一切内容,而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加应该重视教给学生科学的教学法,高校作为社会普及古筝教师的输出地,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本科所学的知识,根据社会需求胜任不同层面的教学任务。

解决思路:音乐综合素养的累积与塑造涉及方方面面,音乐教学的良性循环需要专业的演奏型人才、优秀的音乐教学人才、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音乐管理人才以及具有开拓性思维的音乐创作人才。这要求综合类高校课程内容设置需与毕业生就业需求保持一致。

第一,专业的演奏型人才。以赛促学,鼓励学生通过参加专业性比赛促进专业学习,以“走出去”的方式,及时获取最新的专业动态,结合自身的能力不断提高演奏能力。好的演奏家不仅仅是有精湛的演奏技巧,对于作品的分析能力也至关重要。所以除了培养学生独立的演奏技巧之外,还要在教学中突出对音乐作品的分析,通过理性的认识更加准确和富有内涵的在演奏的二度创作中逐渐形成个人音乐风格。第二,音乐教学人才。从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趋势来看,高校音乐表演中三分之二学生会进入到社会普及音乐的教学中,所以相较于非师范类的高校,大学四年除了在教授学生学习规范的演奏技法,积累更多不同风格的作品之外,增加教育学、心理学、古筝教学法课程,弥补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对于教育学专业理论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音乐教育学的基础理论,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课堂上组织学生运用讨论、分析等教学法进行情境式教学,拟定教学计划设置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最后分析总结出教学思路,从而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古筝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第三,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音乐管理人才。通过音乐会或演艺工作室等艺术实践形式,培养学生进行策划、组织、实施、排练到最终演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锻炼。开设艺术管理类的选修课程,拓展学生开展实践能力的理论知识。


三、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学评价有助于帮助教师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长此以往,高校音乐的教学评价方式相对比较单一,评价主体的局限性也比较强,主要体现在忽视重视教学过程,存在很强的主观性。这样的教学评价很难客观地发现学生音乐学习的具体问题以发掘学生的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思路:第一,重视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中的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的一个相对比较客观、比较公正的评价。在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要对这些缺陷进行弥补,进而提升综合素质。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指让学生一起探讨相关技能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在教学的时候,实施过程性评价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状况,明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对于没有达到预期教学进度的学生如何组织教学等,这样,在过程性评价中获得的有效信息能够为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教师通过过程性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这样的教学针对性比较强,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分层评价标准,避免一刀切,破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对于那些古筝演奏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把演奏技法的传授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之后在下一个阶段逐步增加难度。对于演奏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熟练完成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强调个人演奏风格的把握与形成。古筝演奏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开设古筝重奏等排练课程,各声部之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奏中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针对实际需要进行查漏补缺。第二,细化考核成绩的各项指标。增加艺术实践分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以实践活动带动教学积极性,以成果汇报检验教学质量。使教学与演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例如通过举办音乐会的形式,纳入学生专业成绩考核,将音乐会的策划-组织-排练-宣传-演出-总结等环节作为考核的各要素,通过上文提到的分类教学与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基础程度和发展方向的学生给出客观的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市级的重大音乐类比赛,并将学生的获奖及政府社会专业组织认可并授予的实践活动成果纳入学生的考核成绩当中。总之,对于学生的评优评先做到不以专业演奏技术作为唯一指标,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们发展综合横向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类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改革之路是漫长而充满挑战与创新的,面对当前高校音乐毕业生就业的难题,如何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既着重于专业演奏技术的教学,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顺利的融入社会的工作岗位中,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模式、课程内容的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将实现学以致用作为最终的教学目的,使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为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来源:喻娇.对综合类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改革探究——以古筝演奏为例[J].戏剧之家,2021(20):91-9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音乐

期刊名称:中国音乐

期刊人气:220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1002-9923

国内刊号:11-1379/J

邮发代号:2-263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