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2022-03-25    4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教育界强烈轰动。与此同时,对构建高效课堂展开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数学课堂上的学生参与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则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最佳路径。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仅供参考。

  • 关键词:
  • 教学质量
  • 有效提问
  • 核心素养
  • 课堂教学
  • 高中数学
  • 加入收藏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备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学生展开思考与探究的起步,也是促进其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升的关键所在。眼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着学生被动学习、课堂参与度低、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问题。要想有效改善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遵循解题思路展开更为深入地思考,在思考的同时逐步归纳知识要点和解题方法。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因此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其学习自主性、积极性,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证明有效的提问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然而现今的高中数学课堂上依然存在着“满堂灌”的问题,师生之间缺少良好的互动交流,课堂效率难以提升,且影响着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一)重数量、轻质量

在高中数学新课标中,给课堂教学明确提出新规定,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相交往、协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从掌控者成为引导者。部分教师为了迎合这一理念,将以往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一堂课中多次进行提问,却并未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这种课堂表面上看课堂氛围十分浓厚,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实则教师提出的问题太多,大部分都是低质量、无效的问题,造成学生疲于应对,无法静下心来思考,更遑论吸收和消化知识,往往都是问题都回答完了学生却对其没有印象。问题过多导致学生不能抓住课堂重点,难点知识得不到及时突破,限制了教学目标的落实,看似热闹的课堂实则造成思维深度与广度的持续下降,得不偿失[1]。

(二)提问缺少目的性

部分教师在备课时缺少充分的准备,并未细致研读课程目标,只是将教学目标肢解成一个个问题链,并逐步引导学生搭建整体知识框架,其中有许多问题全是在课堂上临时起意才提出来的,最终导致课堂上全部都是低难度、形式僵化的高密度无价值问题。例如,一些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最常使用的语言就是“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些没有思考性和针对性问题导致学生从来不过脑子来迎合教师,无法充分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看似提高了师生互动,课堂氛围热烈,实则没有任何意义,并不利于教师正确评判实际教学情况,甚至引发学生产生浮躁、懒惰等心理。

(三)提问对象不全面

现阶段大多数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更愿意采取集体作答的方式或让主动举手的学生来进行问题的解答,鲜少有教师将目光放在那些不举手的学生身上。结合相关调查研究可以发现,这一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是普遍存在的,将近80%的问题流向集体作答和自愿作答,剩下20%的问题则是由教师进行点名回答。当某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认真倾听其想法并关注教师对其的点评的学生其实并不多,这就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普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神游天外的状态,根本没有参与到课堂中,得不到学习的收获[2]。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更愿意找成绩较好且平时积极发言的学生来作答,导致其他学生心不在焉,认为与自己无关,因此不会积极思考,导致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是课堂旁观者并非参与者,丝毫提不起学习兴趣。

(四)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常常过分关注自身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生已经习惯跟随教师的思路被动接受知识,即便是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也不愿参与到思考中,而是过度依赖于教师的讲解。长此以往,这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严重制约了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常常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并未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还有一部分学生还正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就已经说出了答案,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课堂提问的效果。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想要实现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在深备教材的基础上对课堂重点进行把握,重点研究可能会成为学生学习难点的内容,进一步探究如何将其层层剥开,拆分为若干个小的问题进行提问。首先,确保提问目的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性,采取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构建新知识网络,全面彰显提问的价值与功能。相反,假若与该目标脱离,那么这样的问题设计就不具备有效性,难以使学生思维得到发散,不利于能力提升,即无效的问题。其次,教师在给学生设计问题时,必须围绕其最近发展区展开,既不会使学生感觉遥不可及,也不会使学生感觉轻而易举,真正实现“跳一跳,够得着”。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促进其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3]。需要注意的是,当遇到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介入,给学生提供辅助性问题帮助其进行思考,从而使其得出正确结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涉及范围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实施给实践教学的开展带来诸多挑战,想要实现提升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创办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就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少数学生,从而使其基本素质普遍得到提升,促进特长与潜能的进一步发展[4]。由此可见,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每一个学生展开思考,调动其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每个人都有所收获。基于此,教师在给学生提出问题时,也可尝试将学生进行分层,扩大提问的涉及范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给学生提出简单的回忆型问题,不仅便于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与爱护,知道即便自己学习不好,教师也从未放弃过、忽略过自己,因此自己也需要更加努力,不要辜负教师的期望。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提出通过思考就能回答上的问题,最好是简单的应用型、理解型问题。针对基础良好的学生,教师则可提出更具难度与挑战性的问题,使其数学能力得到训练,向高阶思维发展。

总之,不管学生的回答情况如何,教师应始终坚持照顾每一位学生的原则,及时为其答疑解惑,切忌使课堂提问成为教师与优等生的强强对话,导致其他学生沦为旁观者。

(三)重视设计开放性问题

想要增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加认真对待为学生设计的问题,并在提问时重视立足于学生思维的启发,通过启发性提问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研究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实现内化、沉淀知识的目标,从而打下扎实的基础,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以在课堂上踊跃回答教师的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高中数学课堂上有效提问策略的应用意义与价值,促进课堂效果提升。

事实证明,开放性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在给学生设计开放性问题时,要将“开放”作为重点,即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同学生对此都能形成不同的观点,从而做出不同的解释。所提问题的开放性,有助于学生挣脱常规思维的束缚,产生新的思维认知,打破问题与答案一一对应的标准关系,从而引发学生展开更多角度的思考与探究,促使学生在积极探究答案的同时,促进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这同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

(四)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导致绝大多数的教师在给学生提出问题以后习惯要求学生利用最短时间给出正确答案,还有一些教师则会直接给予学生提示。殊不知,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很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想法,认为不管自己是否真正认真思考问题,教师都会提供答案或指示,那么自己就可以不去思考,完全依靠教师即可,如此一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定将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不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问题的思考和理解时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如果学生得不到充分思考的时间,很有可能会直接放弃思考,严重影响到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出于更好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目的,教师必须重视在提问结束后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准确性,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到底需要给学生提供多久的思考时间,应视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定,在提出相对简单的问题时,可以给学生预留较短的解答时间,然而随着教学内容的持续深入,问题的难度将会不断提升,这时便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情况给学生适时延长作答时间[4]。此外,教师还可通过研究学生的思考时长来检验其对相应知识的具体掌握程度,以此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要点。如果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发现有学生一直低着头或有意躲避教师的视线,便可充分证明这些学生并没有好好掌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因此更加需要将这部分内容当作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来对待。教师如果能够通过结合学生在课堂上所做出的表现,来挑选适合的解答问题或是将学生主要表现作为教学内容的意见反馈,以此调节问题的难度系数或是提问时机,那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自然便会不断提升。

(五)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并非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优化数学课堂提问时必须思考“问什么,如何问,怎样提问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性。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师应做到:(1)明确提问目的。有的放矢是进行有效提问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优化课堂提问时应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性,明确课堂提问是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或者是促进思维发展。同时,课堂提问目的不同,提问的语言、方式也应有所差异。切忌在数学课堂上随意发问、盲目发问。(2)语言精练。在优化课堂提问时,教师还应提高语言表达的技巧,尽可能使用简短有力的语言进行提问,避免语言表述不清,导致学生产生误解。(3)趣味性。在优化课堂提问时,还应坚持趣味性的原则,将问题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或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4)注重情感。为了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还应在提问时融入一定的情感,融入一定的人文关怀,包括改变一下颜色、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问题思考和探究学习中。

(六)构建高效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全面,直接影响了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效果。因此,在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片面的评价方式,建立一个全面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教学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进行有效的评价;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方式,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评价的质量,进而最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提问有着激发思维、吸引注意、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等作用。想要确保提问的有效性,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以清晰的教学目标为引导,提出在学生认知范畴以内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作答,切实提升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崇.让"提问"引导课堂,让"趣味"激活有效——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实践与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1(6):77.

[2]李永谦.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1):95.

[3]杨秀珍.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重要性[J].现代农村科技,2020(4):121.

[4]郭鹏飞.基于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D].西南大学,2020.


文章来源:张胜生.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2,(11):54-5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考试周刊

期刊名称:考试周刊

期刊人气:325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3-8918

国内刊号:22-1381/G4

邮发代号:12-53

创刊时间:2007年

发行周期:周二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